第12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3    4   
PDF 版
· 演奏《东方红》 周村新编钟49年前敲响太空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2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19/09/04
朗读

演奏《东方红》 周村新编钟49年前敲响太空



  李德本展示鲁东乐器厂的老照片。
  李德本在翻找跟鲁东乐器厂有关的资料。
  蒋义东的铺子里,还放着原鲁东乐器厂生产的大锣。
  蒋义东所指的照片里的编钟就是当年演奏《东方红》用的。
文/图 记者 孙渤海 特约记者 王晶晶 见习记者 周勇 通讯员 齐志成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等卫星、看卫星成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卫星上循环播放的《东方红》更是那个年代的人们异常熟悉的乐曲。
  其实,当时的人们并没有直接听到卫星发回的声音,而是通过卫星发射信号、大型地面站接收、广播电台转播的办法来实现的。你知道吗?49年前从太空传回的《东方红》乐曲,是用原周村鲁东乐器厂研制的铜响乐器新编钟演奏的。
  周村铜响乐器传承数百年

  8月29日,周村古商城一间并不起眼的铺面门口,高挂着“周村铜响乐器”的大招牌,上面还有一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字。铺子里,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今年57岁的蒋义东正给客人介绍着铜质工艺品。
  要说起周村新编钟,就不能不提周村铜响乐器和曾经盛极一时的鲁东乐器厂。对于周村铜响乐器的历史渊源,蒋义东如数家珍。
  周村铜响乐器始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周村的铜响乐器制造业作坊林立,据《周村区志》中的记载,兴盛时曾有铜锡业作坊400多家。1750年,出现了规模较大的铜器作坊聚合成,生产的锣、钹、铃等畅销各地。1905年生产出了光锣,1915年在此基础上又创制了虎音锣,声音很适合京剧中的伴奏。
  “全国著名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所在的京剧戏班,都曾用过周村的铜响乐器,戏剧界甚至有‘用锣必用周村锣’的说法。”蒋义东说。
  周村铜响乐器是纯手工制作,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从化铜到最后的定音都由人工操作,是个脏活累活,也是一个技术活,特别是最后的定音更显功夫。“千锤打锣,一锤定音”,说的就是最后一锤定好音,多敲一下好锣就成了音质差很多的普通锣,入行十年以上的老师傅才能掌握其中的门道。

不曾消失的鲁东乐器厂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村铜响乐器延续着曾经的辉煌。
  到了1956年,聚合成等20多家铜响业户公私合营成立了鲁东乐器厂,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铜响乐器生产厂,此后很多年也一直占据着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那些铜响业户中,就有我的父亲。”蒋义东生在铜响之家,幼时不用上幼儿园,白天就跟着父亲到厂里去,耳濡目染,心里早早萌生了制作铜响的种子。
  1979年,16岁的蒋义东子承父业,进了鲁东乐器厂,打那开始再也没和铜响乐器制作分开过。他还清楚记得,国营鲁东乐器厂曾取得的辉煌成绩——
  1956年,成功试制军乐钹,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历史;
  1959年,为中央乐团制作了四面直径1.3米的大叉锣,在当时是世界之最,打破了“锣不过尺”的工艺枷锁,作为礼品赠送给访华演出的外国交响乐团……
  在蒋义东进厂前,鲁东乐器厂还干成了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研制出了编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这种编钟演奏的。
  在淄博市志办公室编的《淄博四十年大事记 1949-1989》一书中,在1970年有这样的记载:“4月25日 淄博市军民集会,欢呼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4月24日发射成功。从太空发回来的‘东方红’乐曲是用淄博市鲁东乐器厂生产的编钟演奏的……”
  不过,因种种原因,鲁东乐器厂繁荣不再,于2005年倒闭。之后,蒋义东接过了鲁东乐器这个品牌,成立淄博鲁东乐器有限公司,延续着周村铜响乐器制作的炉火。到现在,他的儿子也入行多年了。

多地取经
从无到有研制出编钟

  今年76岁的李德本,曾是鲁东乐器厂的职工,进厂时间比蒋义东更早。8月29日下午,在周村城区一栋普通居民楼内,李德本讲起了编钟的往事。
  “我1962年调到鲁东乐器厂工作,后来在铜响乐器车间从事了近20年的生产,当时也曾耳闻目睹,知道厂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李德本说。
  当年的厂长韩发贵曾回忆道,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要到北京参加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汇演,演出需要的云锣、编钟的制作任务落在了鲁东乐器厂的肩上。
  1964年接到这个任务时,厂里的人都没见过编钟是什么样子,更别说制作了,怎么办?外出考察学习!李德本记得,一名姓刘的技术员被派到了北京,看故宫里的编钟。
  “看过的编钟装饰精美,工艺却很复杂,厂里就想着先把大体形状做出来,再把音定好。最开始做了十几个,外形很像铜罐子,底下不封口,外面很糙,敲起来一个调。”李德本当年并不在研制编钟的攻关小组,不过经常路过造编钟的车间,看他们在那里忙碌。
  为了解决定音难题,前卫歌舞团的专家还到厂里待了三四个月。李德本说:“编钟造出来以后,根据大小、轻重等调节音律。为了定好音,一个编钟要在车床上弄很多次,专家一边吹着定音器一边敲着编钟,听听音是不是准,不行就再上机床,反复地试。”
  几经周折,编钟终于研制成功,后来被前卫歌舞团拿走了。在“东方红一号”上天很久之后,鲁东乐器厂的职工才知道,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是用他们研制的编钟演奏的。
  在蒋义东的铺子里,记者从墙上挂的一张照片里看到了周村编钟的身影。因为与后来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和山东洛庄编钟样子大不同,鲁东乐器厂研制的编钟被称为新编钟。
  说起当年事,李德本依然非常自豪。
  据《淄博四十年大事记 1949-1989》所载,淄博电热电器厂的管状电热元件、淄博无线电二厂的整流二极管和博山灯泡厂的微晶玻璃卫星隔热夹板等,也为卫星上天作出了贡献。与周村新编钟一样,它们都是淄博的骄傲。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09/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