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淄博
3    4   
PDF 版
· 我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19/09/17
朗读
投资六千万修复废弃矿坑荒山 “中国好人”张汉修:
我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张楠

  张汉修在石榴园里忙碌着。 通讯员 任建国 摄
  如今的黛青山像一幅田园山水画卷,早晨的罗成湖别有一番景致。 通讯员 张明茂 摄 
  石榴花开。 通讯员 陈文玉 摄
  【编者按】
  在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传遍了大江南北。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愚公”——从“煤老板”变身“庄稼汉”,他修复矿坑、改造荒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打造满目皆绿、瓜果飘香的家乡美山,探索田园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淄博模式。
  他,就是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得“齐鲁乡村之星”荣誉的“当代愚公”——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汉修。

  记者 张楠
  8月中旬,台风“利奇马”的肆虐侵袭,让淄博部分地区的农业损失惨重。
  坐落于淄川区罗村镇的山东黛青山富硒生态园,原本正是软籽石榴的结果关键期,受强降雨的影响,却面临大面积减产。用来储存粮食和水果的冷库也被水淹泡,生态园内多处塌堰。
  这不是张汉修第一次遭遇挫折。依靠煤炭生意获取第一桶金的张汉修,6年前提出要承包荒山、转行农业,他的意见却受到家人的集体反对。他咬紧牙关坚持投资,却因2015年的一场冬寒,导致园里的石榴近乎绝产。如今,又因为一场百年不遇的强降雨,让近在眼前的丰收受到了重创。
  尽管曾遇到诸多困难,这个地道的淄博汉子,却从未想过放弃。“变满目疮痍的矿坑荒山为瓜果飘香的家乡美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6年过去了,“中国好人”张汉修的初心,依然朴实、纯粹而坚定。

  难忘儿时情结
“煤老板”变身“庄稼汉”

  8月21日,台风“利奇马”过后难得的晴天。
  山东黛青山富硒生态园创始人、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汉修已经近半个月没有下山。这些天,他吃住在山上,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着被雨水侵袭的果树、庄稼。
  简单吃过午饭,张汉修来不及休息片刻,又转悠到了石榴园。看着红红火火、憨态可掬的石榴果,想起这些年改造荒山、变“黑”为“绿”的艰辛,张汉修顿感五味杂陈——这山上的每一条路,每一汪水,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不承载着他的梦想与希望。
  看着眼前的青山碧水、满园硕果,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多年以前这座山头的模样。黛青山原名“黑山”,坐落于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东北方向,以前人们大规模开采山上的石头卖钱,留下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废石料坑。随着资源的枯竭,黑山逐渐成为一座满目疮痍、无人问津的荒山。
  今年61岁的张汉修是土生土长的河东村人,从小跟随父辈辛勤劳作,他对于土地有着近乎本能的热爱。儿时,每次经过荒凉破败的黑山,他总是暗下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让黑山成为一座绿树葱郁、风景秀丽的美山!尤其看到与黑山相邻的老虎山上植被丰富,郁郁葱葱,与光秃秃、黑乎乎的黑山形成鲜明对比,张汉修更加心痛。
  荒山在哭泣,张汉修的心也在泣血。“这是咱家乡的山啊,这是咱的根啊!”2013年,依靠煤炭生意攒下第一桶金的张汉修做出了一个决定——转行农业,开辟荒山,让满目疮痍的荒山变成瓜果飘香的美山!
  张汉修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但他没想到,自己的一腔热血,却遭到了家人的集体反对。
  他理解家人的担忧。这些年辛苦创业,终于有了稳定富足的生活,他却要拿出毕生积蓄投资一座荒山,从“煤老板”变身“庄稼汉”,意味着惊人的投资,意味着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和回报。在常人看来,这就是一桩赔本的生意。
  但他更坚持自己的选择。变荒山为美山,变满目疮痍为绿水青山,这不仅是他儿时的梦想与情怀,更是他对家乡、对子孙后代无私的爱与责任!

6年换了30多个挖掘机轮胎
“当代愚公”打造荒野中的花果山

  怀抱着一腔热情,张汉修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开启了荒山植绿计划。
  然而,理想虽然丰满,现实却是骨感。虽然张汉修从小在农村生活,但一直从事工业生产,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望着漫山遍野的野草和大小不一的废石坑,想想“一没路、二没水、三没电”的荒山现状,张汉修犯了难。
  不过,这个淄博汉子的坚韧与执着,是有目共睹的。他外出学习、请教专家、到处取经,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张汉修最终决定改“黑山”为“黛青山”,以种植软籽石榴为主导,辅以油杏、蜜桃、山楂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观光区。
  在明晰的规划引导下,修路、填土、打井、通电、引水等多项工程依次开展,两年来他把资金和精力全用在了山上。回忆当年艰辛的开山之路,张汉修至今仍感慨不已。“以前咱也是西装革履的老板,干了农业这一行,蹲在田间地头就是个庄稼汉,除了勤劳和踏踏实实的付出,压根就没有什么捷径可寻。”张汉修记得,最初几年,山上的几台挖掘机就几乎没停过。仅购买一台新的挖掘机,就要花费将近150万元,6年下来,光挖掘机的轮胎就换了30多个。
  种树最怕缺水,张汉修在山上打了3眼深井,又引电上山,建立了覆盖全山的灌溉水系,还在山顶建了两个1000多平方米的蓄水池。山上矿坑很多,最大的一个面积达100多亩、深20多米,如果全部填土造地,难度很大。张汉修借助矿坑地势,修建了一个600平方米、高3米多的冷库。冷库上方,覆土造地,栽满石榴树。有了冷库,就可以储藏水果,进而进行深加工,很多不易存储的水果,当即就被送进冷库里,延长了储存期。此外,张汉修因坑制宜,将山上7个大大小小的矿坑建成了鱼池、藕池,打造成高低错落梯田状的生态景观。
  6年来,张汉修先后投资近6000万元用于改造荒山。虽然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是巨大的,但看到日渐修复的矿坑和绿意渐浓的山体,张汉修内心被巨大的力量裹挟着。他下定决心,不管多难,哪怕是愚公移山,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定要让昔日的黑山变绿变美。
  在植绿过程中,张汉修意外发现,黑山含硒元素,可种植富硒农产品。张汉修从小就对石榴有着特殊的好感,一提起石榴,他就想起家乡那句“石榴开花红似火,我爱你来你爱我”,朴实的民谣道出了石榴的美好寓意。为了考察市场,张汉修几乎跑遍了国内外的知名石榴种植基地。只要是种植石榴的地区,多远他也要去看一看。最终,他选定了突尼斯软籽石榴,将其打造成园里的主打招牌。
  在张汉修的努力下,淄博河东富硒石榴研究院正式成立,他还聘请专家研发、繁育优良树苗,以此带动周边群众种石榴。他先后成立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助农致富。
  如今,漫步在美丽的黛青山,昔日废弃矿山的痕迹已悄然不见,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山水画卷:错落有致的砂石路旁,楸树、黑松、水杉绿意盎然,偌大的石榴园里,红彤彤的石榴憨态可掬,每到收获季节,鲜嫩多汁的桃子、杏、梨、猕猴桃等待采摘……如今的黛青山,俨然是一座瓜果飘香、生机盎然的百果园。

损失200余万不忘资助受灾乡村
“中国好人”诠释助农爱农初心

  8月23日,张汉修将刚刚收到的两张收据整齐地装进一个旧信封,又平整地将信封压到了办公室抽屉的一角。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沉甸甸的信封里,装的是张汉修多年以来各种捐款的凭证。这一次,尽管他经营的山东黛青山富硒生态园也受灾损失200余万元,但他仍然拿出4万元,捐献给淄川区罗村镇受灾比较严重的河东村、洼子村,用于灾后重建。准确地说,那封存在信封里的,是他对农业、对家乡、对群众最无私的关爱、支持与帮助。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张汉修的办公室里,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中国好人、振兴淄博劳动奖章、绿化模范、河东小学名誉校长……这些沉甸甸的奖牌和证书,成为他坚守为农初心、筑梦青山绿水的最佳佐证。
  8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好人”张汉修收到一个好消息,他又添一份闪光的荣耀——由淄博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第六届齐鲁乡村之星人选》中,张汉修榜上有名,成功入选第六届“齐鲁乡村之星”!
  早在2017年,张汉修获得由中央文明办颁发的“中国好人榜”纪念证书。
  从顶着巨大的压力投资荒山,到如今瓜果飘香、绿意满园,谈及如今的成就与辉煌,张汉修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这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初心、情怀、诚信、坚守。怀抱着筑梦绿水青山、打造世外桃源的初心与情怀,多年来,张汉修不计成本、不要回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1000亩满目疮痍的荒山打造成了满山皆绿的花果山、生态山。
  诚信对于张汉修来说,是他多年的坚持,亦是他的成功之道。多年来,尽管投资巨大、收益甚微,张汉修从未拖欠过一次工人的工资,他一直是淄川区的纳税大户,从没拖欠过一次税款。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时,张汉修前后向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家乡建小学,张汉修第一个站出来捐钱捐物,村里有人受灾,张汉修总是第一时间送去温暖和关怀……在张汉修看来,赚钱不是企业家唯一的目的,用自己的努力为家乡人民带来致富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是他最大的心愿。
  好人种好果,好人有好报,相信张汉修的传奇人生能够为乡村振兴的淄博模式带来探索和启迪……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09/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