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齐迹
3    4   
PDF 版
· 图片51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米珠刘”传奇(三)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6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图片51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19/09/19
朗读

“米珠刘”传奇(三)

传奇三

□ 张店 刘培国

九、刘家有座“拥军炉”

  刘家大院在西寨街最西头,离西阁很近,圩里圩外出入方便,加上房子多院子大,“拉锯”的时候是部队驻扎之地,共产党的队伍国民党的队伍都来住。
  国民党只住过一回,住的人少,时间不长,很快就走了。国民党走了,住进了共产党。他们人多,刘家人把住房合并,腾出更多的屋子给解放军住。“光棍堂”、大西屋、小东屋,都给他们住上了。解放军纪律严明,每天早晨在院子里操练,晚上回来了开会。他们每个人才一身军装,还必须要干净整齐。大冷天也要求拆洗棉祆,刘家家里的女人们、邻居都帮着拆洗。棉袄着急干,晚上封了火,放到几只米珠炉台上熥,“米珠炉”于是有了一个雅号,叫“拥军炉”!过一段时间军装褪了色,再用草木灰和红土煮水染。军装洗了没有替换,怕战士们冻着,刘家、邻居家找些便衣来先给他们替换着穿上。战士们很感激,空闲时候就帮着家里干活,推磨、扫院子,家里十分热闹。
  战士赵玉龙胃不好,就给他摊煎饼吃,比干饭好吃多了。八路军在刘家住的时间长,刘元芳记得最少也有两年多。刘家照顾得好,军民有了亲情,赵玉龙、岳全修、徐茂勤、黄向举,还有一位姓孟的战士,都拜了刘黄氏、刘孙氏干娘。刘元蛟和他们一般年纪,拜了干兄弟。
  后来,他们接到上级命令,“换防”到神头电厂去了。刘家的干娘挂念赵玉龙的胃不好,天天打发刘元芳去电厂送饭。又过了一段时间,“换防”换远了,刘元芳才不送饭了。
  那时,共产党的军队很艰苦,赵玉龙头一回发军饷,一个月的军饷才买了两个小风溜溜哨子玩具,给了刘元芳、刘元珍每人一个。今年86岁的刘元珍和83岁的刘元芳,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玉龙、岳全修经常带着媳妇来刘家住,关系很亲近。
  八路军在刘家大院驻军,也非偶然。刘元龙媳妇孔庆秀的二姐孔庆凤,是博山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经常在西圩开展工作。刘元龙常年不在家,孔庆凤以住妹妹家为掩护,组织寨上的妇女们为解放军做军鞋,孔氏姐妹俩都是做军鞋的巧手。

十、德兴永业务顶梁柱

  德兴永先前掌柜是赵鼎三,后来是张文卿,一直到公私合营。刘元龙头脑灵活,在德兴永、贸易公司做贸易,学会了外语。后来曾去上海开拓市场。旧时,去百货公司买东西,营业员都是称好几两几钱,开一张小票,夹到一个夹子上,从铁丝上一推,推到高处的收款台,收款员用算盘算账,单价换算,收款。小夹子没等从铁丝上走到收款台,都是买的啥东西,各是几两几钱,共计多少钱刘元龙早已算得一清二楚。
  刘元龙在德兴永从干小伙计开始,到干大伙计,地位逐渐上升。在掌柜张文卿和王奉斋、付举贤、蔡宏远、王泽润等职员们那里都被高看一眼,这源自他业务精道,可谓德兴永业务顶梁柱。
  刘元龙博闻强记、过目不忘,又精明强干、付出在先,北京德兴永的掌柜说,你除了姓名,还得有一个“字”,酷似三国里的子龙赵云,叫子云吧!刘元龙就叫了刘子云。
  德兴永在博山有收购点,也就是分号,最早设在大天井王满堂家,后在陈家胡同。
  某日一早,刘元蛟媳妇乔廷兰去赵家后门陈家胡同德兴永分号送软和煎饼(刘家供他们吃煎饼),咋也敲不开门,赶忙回家告诉了家人。这时刘元龙在北京,刘在海跑来一看,三个小青年伙计,一个趴在屋门口,一个倒在桌子底下,一个倒在床底下,都已经气绝身亡,这就是天津某家报纸上登载的博山德兴永煤气中毒事件。这才告诉北京总号,刘子云跟随掌柜张文卿赶往博山处理死亡事故。
  出了三条人命,德兴永要给三个家庭大额赔偿,刚刚从赵鼎三那里接手掌柜的张文卿眼看着德兴永就要倒闭。张文卿眼前就像塌了天,没了主意。这时刘子云提出一连串方案:一是好好与死者家庭商量,征得他们谅解,在适当提高赔偿数额的前提下,对三个家庭的赔付分期进行,先行赔付半数或者三分之一;二是剩余的赔偿3年以后加上利息一并付清;三是德兴永的资金困难千方百计广开门路自行解决;四是德兴永对东家的付息恳求照顾宽限……张文卿听了,长舒了一口气,觉得这是些切实可行的办法,随即请刘子云去分头打理。经过一番协商,各种协议顺利达成,德兴永得以继续经营,免遭倒闭。刘子云又说服东家掌柜,深入博山南部山区,收购稀缺资源花椒油,打入北京市场,德兴永终于起死回生。
  从此,德兴永掌柜知道刘子云是个忠勇可靠、善于担当的明白人,成了掌柜的得力助手,备受重用。掌柜的请客,刘子云陪同。掌柜的看戏,刘子云也得陪同。北京捂雪天,掌柜的吩咐刘子云,去中山公园定下暖阁子(亭子间),再去丰泽园订上一套全桌。近中午时分,雪开始飘落,掌柜的邀集客商挚友,陆陆续续来到中山公园,暖酒赏雪。还跟着掌柜出去听戏,梅兰芳的戏,马连良的戏,京剧名角都听过。在天桥听戏时,曾经看过练摊的骆玉笙,艺名小彩舞,京韵大鼓一字号,与梅兰芳齐名。
  在北京走动久了,刘子云对文物有了一种职业上的敏感。某个夏天,吃罢晚饭,没事出来遛弯,看见一个老太太拿着一个东西在劈柴火,一看,是一件青铜器,似吕布方天画戟的戟头,再劈一下这件东西可能就毁了,“大娘,这件东西你千万别再动了!”“我得劈柴火!”“好了,我给你买柴火,我给你买斧子。这件东西国家要收购你的。”第二天,刘子云使上北京大板车,拉去了一板车柴火,还有斧子,“这是我答应给你买的柴火、一把斧子。”他把那件东西收了过来,后来据说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类似的事情,刘子云在北京做过很多。
  
十一、公私合营,刘子云转型国家职工

  1956年,全国工商界大改革——公私合营,作为私营料货庄的店员,刘子云转型后成为外贸公有事业单位职工,工作更加积极热情,成为了外贸公司的骨干力量。1957年,北京市商业局主办的第一个“业务骨干培训班”,北京市特种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派刘子云参加。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刘子云又被公司派往人民大会堂安设国宴、布置会场。
  公私合营后的北京外贸公司,有食堂有宿舍有暖气,一人一职,生活工作方便。外派博山采购站工作,至少要自己生炉子取暖做饭、和煤劈柴,多数职工不愿来博山采购站。刘子云独子,父母年迈,妻子又刚生了二胎,博山家里需要人手。从不服输的他顶着双重压力,毅然接受了博山采购站的繁重任务。
  博山收购站的确很不好干,生活不方便,一个人又得管账,又得装箱包货,又得发货,太麻烦。刘子云任劳任怨,工作认真。他在收购站倒仓库,那么大的木箱,上百斤重,他竟然喊上妻子帮忙来抬,从西屋抬到东边敞篷,一趟一趟。大女儿刘升琴已经十来岁,怕母亲把腰闪着,每一趟都上去扶着木箱,生怕歪了。
  不久,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全国粮食、副食品极度匮乏,单位食堂供应不足,吃不好吃不饱大家会有意见,管理食堂的工作都知道难干,吃的问题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领导最棘手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办事公道、不谋私利、精打细算、勇于奉献的人来管理食堂!于是北京市外贸公司人事处的人事调令电报来了:“兹调刘子云同志担任北京市特种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食堂负责人工作。”物资这么匮乏的时候回去干食堂,好干吗?公司贪图刘子云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一丝不苟。刘子云是个哪里需要哪里去、不计个人得失的人,立马打点行装,赴北京就任。

十二、刘子云再得千金

  刘子云妻子孔庆秀生了升琴,正是博山“拉锯”的时候,兵荒马乱,刘家又开始转行。孔庆秀在家里专管着摊煎饼,别人送煎饼,刘元蛟媳妇和三妹刘元凤管着推煎饼糊子,刘孙氏还年轻,管着看小驴碾粮食。孔庆秀摊煎饼手艺好,一天到头摊。孔庆秀手巧,晚上还得给全家人做衣服,做鞋。全家人穿的布鞋,搓麻线,打袼褙、纳鞋底、绗鞋帮,都是孔庆秀包揽。升琴五个姑们的嫁妆都得孔庆秀来做,三姑刘元凤有特別的爱好:绣花鞋要求插满帮,就是不能像平常只绣鞋面前头,要从鞋头至鞋尾全绣满花;衣服不但要做得合体、板正,葡萄扣鼻,要打得俏,钉出来看着精神。四姑、五姑在学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穿的白衬衣、蓝制服,都是嫂子孔庆秀手工缝制,看衣裳领口、衣襟的做工,如同机器做的一样。白天摊煎饼,晚上做衣裳,还看着地炉火,上来下去不住脚。外人看上去,孔庆秀不如别的女人随和,不像别的女人出来进去串串门,西家东家聊聊天,实际上是里里外外一摊子家务事,没有那份闲心。白天是炉上炉下干不完的活,到了晚上歇了工,她才有工夫坐下来,在灯底下拿起全家人的针线活。她常常告诉升琴,衣裳可要仔细着穿,都是娘熬夜给你们做的。
  刘子云多数时间不在家,妻子长期熬夜,吃不好饭又劳累。忙年的时候孔庆秀更累,1951年的一天,孔庆秀突然晕倒在厕所,幸好丈夫在家,赶快送赵庄医院。赵庄医院检查为严重贫血。输血以后,医生嘱咐家属,一定要让她吃上饭,少熬夜,吃好饭总比输血强。大夫单独对刘子云说:“这次治疗,可能要影响到以后的生育,也许再也不会怀孕了。你先考虑治病,还是看重生育?”刘子云毅然决然地表示:“治病要紧,让她身体好起来!先不考虑生育问题。”身为独子的刘子云毅然决然,很重视妻子的身体健康,精心为妻子调治,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十分叫人尊敬。
  孔庆秀出院回家,注意调养身体。1953年孔庆秀正式做炉,加入琉璃合作社专门做小米珠。升琴从小深知母亲的劳累,就管着给母亲擀杖子。小米珠的杖子细,比粗杖子用力小一些,但是使的数量多,升琴每天要擀完比一个玉米还粗的一把杖子。小孩子腿上皮肤紧,蹲一会小腿肚子就涨得受不了。记得放学后晚上写作业,母亲给孩子支一招:“蹲得腿肚子疼了,起来写作业;写作业歇了腿,再去擀杖子,替换着干。”包给升琴的杖子,必须都擀完了才能去睡觉,母亲没有时间替她擀。
  父亲工作在外地,家务活不能给母亲帮忙,打水、搋搭火、扫地、擦桌子,都是升琴的任务。唯有一次,傻傻的琴子问了娘亲一句:“娘,别人家的这些活路,都是兄弟姐妹们分着干,咱们家只有我一个人干,姊妹们多了多好啊!”母亲一楞,没有回答。过一会说:“你好好帮我干活,我多做珠子,挣了钱给你买金笔。”1957年博山百货公司在银子市后院内开百货展销会,母亲给升琴买了两支金星钢笔和一些笔记本,升琴高兴得不得了!
  1959年春上,孔庆秀回娘家,孔家桥的娘家兄弟媳妇们都说,咱辘轳把上机关卫生所才来了一个中医,说是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和不孕不育很有效,外号叫他“高神仙”,你去找他看看吧!就去看大夫,高大夫给调理了几个月,身体出现了“异常”:白天精神倦怠,困乏嗜睡,做着炉就打盹。从不吃零食的她,正做着炉,听街上咋呼“卖燕藟”,撂下杖子就往外跑,说跑慢了生怕卖燕藟的走了。这么含蓄自律的孔庆秀,想吃燕藟想到这种程度!又该去看大夫改处方了,大夫一把脉,说:“吃完这三副药,别再来了。”回家一想,别再来了?病不好治咋着?原来有赵庄医院不能怀孕的结论,自己没敢往怀孕上想。药吃完,又去问大夫,“不是说不叫你来了?”“又添啥病了吗?”“没添病,你有喜了!”这才知道是怀上了孩子。孔庆秀一时悲喜交加,13年不孕不育,一个中年妇女的内心压力可想而知,丈夫越是没有埋怨,自己压力越大。
  都知道升琴母亲孔庆秀没有生育,怀胎的时候,穿着一个哈达尼长棉袄,在炉棚做珠子,怀上了,不显,也没人去想。升琴母亲是孔家桥孔家的人,从小贤惠,有涵养,轻声细语,灵巧得很。等生了小女儿春兰,人们都问:“你又抱了一个?”“俺自家的。”
  孔庆秀生春兰是在大西屋生的,出生时不足月,8个月,下生没长指甲。在那个交通工具缺乏的年代,很多孕妇愿意在自己家里生孩子,只要医院检查了胎儿正头正脑,在家里生,产妇免受路上颠簸,要是冬春冷天产妇和婴孩,省得遭受风寒。那时的医院允许医生上门接生,提供方便。
  那天晚上,孔庆秀有了临产症状,升琴二婶、三婶就去博城医院请来了一个医生,她问后知道,这是一个13年没生育的二胎39岁高龄产妇,又刚刚查出风湿性心脏病,这大夫感到了接生的风险。这个时候再去医院也来不及了,她就建议去请刘同珍。刘同诊的名字在博山城区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她技术好,人也好。这夜她不值班,要到家里去请,刘子云半夜去敲门。没想到刘同珍立马答应,背上药箱,直奔西寨。
  刘同珍来了,她从来都是和和气气,亲亲热热,没有架子。孔庆秀见她来了心中高兴,极度紧张的情绪稍有放松。刘同珍不慌不慌,一边做着准备,一边安慰孔庆秀,不断地在和她说话,“不要紧张,平静些,你放心吧,孩子很快就来了。”她那和蔼安祥的神态,使孔庆秀放松了许多,等待中,孩子降生了。是个小女孩,刘子云高兴地合不上嘴,13年后的第二个孩子总算盼到了,全家人如获至宝,升琴喜在心中:可有了和我做伴的啦!子云喜欢地为小女儿取名:刘春兰,意思是:时逢早春,其馨若兰。
  这夜下了一场小雪,房上地上都盖了薄薄的一层白。临明天,刘大夫把产妇和孩子处置安妥,踏着小雪回了家。时在1960年3月25日凌晨。后来,刘同珍告诉刘子云,接生这个孩子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也做好了急救准备,不断和孔庆秀说话,是为了放松她的情绪,这样对分娩有利。刘同珍确实是一位既有医德又有经验的好产科医生。孔庆秀在世时,常对孩子们说,不要忘记刘大夫的恩德。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09/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