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习致敬人民楷模朱彦夫
3    4   
PDF 版
· 艰苦奋斗 带乡亲过上更好日子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学习致敬人民楷模朱彦夫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19/09/23
朗读

艰苦奋斗 带乡亲过上更好日子



  张茂兴老人曾任张家泉村村委会主任,与朱彦夫一起工作多年。9月21日,他在现场向记者介绍当年朱彦夫带领村民棚沟造地的情况。
  今后,愿像雷锋、王杰那样,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贡献给为人民服务的无限生命中去。河可干,石可烂,革命战士只要还有呼吸,就不会止步不前。   ——摘自朱彦夫日记
  金秋时节的沂蒙山区天蓝水清、瓜果飘香,在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红山上一层层的梯田蔚为壮观,枝头上拳头大小的苹果在风中频频“点头”,似乎在诉说当年朱彦夫带领村民开荒种树的故事。

荒山变梯田

  9月21日,张家泉村北的红山上,几名村民正在给苹果树喷洒农药。红山,因山上覆盖着红色页岩而得名。地处大山深处的张家泉村,缺少耕地,曾经有些村民的温饱都成问题。向荒山要土地,向沟壑要良田。从1970年开始,朱彦夫带领村民在村北的红山上开垦梯田。
  从山脚下开始,他们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块垒堰,再把坡地推平,过去无法耕种的坡地变成了一块块梯田。经过全村人7年的努力,过去乱石满山、荆棘丛生的红山变了样,村民们垒堰1800立方、整理土地28000立方,硬是在山上造出了70多亩耕地,让贫瘠的荒山变成了良田。
  从山脚下到山顶上,红山上的梯田一共垒了78道,从过去的种小麦、玉米,到现在漫山遍野的苹果树,红山梯田见证了张家泉村村民从求温饱到求致富的转变。
  “当年朱书记带着我们上山建梯田,后来又全村种果树。现在看起来,当时这些办法是真有远见。你看看邻村这片山头,从来没开垦过,现在还是个荒山。我们这个红山满山的苹果,已经变成金山、银山了。”70岁的张家泉村村民苗加才说。

赶牛沟造地

  “这就是当年的‘赶牛沟’,南北长1000多米,最宽的地方50多米,因为只有牛羊才能走,所以才叫‘赶牛沟’。”站在硕果累累的果园内,张茂兴老人至今仍记得朱彦夫带领全村人棚沟造地的场景。77岁的张茂兴曾任张家泉村村委会主任,与朱彦夫一起工作多年。他说,张家泉村三面是山,本就不多的土地被三条大沟分割得七零八落。土地少,收成低,打下的麦子用瓢量。
  朱彦夫当时意识到: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解决,张家泉村的村民就永远吃不饱。然而,当朱彦夫提出“用锄头和独轮车向荒山和沟壑要耕地”的口号时,有的村民们却质疑是否行得通。
  朱彦夫当即发了脾气。他用拐杖敲得地面梆梆响,整个身子猛地立了起来。“不干,沟还会一年年荒下去。整起来,就是咱村的粮囤子。讲困难,我这个残废都不怕,你们还怕啥?”
  就这样,忙完秋收后,张家泉村200多名男女劳力,浩浩荡荡开进了“赶牛沟”,有的运石料,有的下沟挖墙基,有的垫地。
  受赵州桥的启发,朱彦夫想出了“棚沟造地”的法子。就是像建桥一样把沟全部棚起来,底下可以流水排涝,石头上面垫上土,就成了连片的农田。
  一个冬春下来,“赶牛沟”变成了40多亩平整的良田。紧接着,朱彦夫又带领乡亲们苦战两年,改造了“舍地沟”,填平了“腊条沟”,共计造地80亩,把张家泉“三沟两岭”建成了道道平整的大寨田。

奋战大口井

  张家泉村原名张家庄,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村民的吃水都是难题。1971年2月,滴水成冰。朱彦夫带领全村380多名劳力,分成7个施工组,昼夜不停地挖土修井。数九寒天里,朱彦夫拖着假肢不停地在工地上走动。
  “挖到10多米时,井底见了水。他不放心,非要下到井底去看看。等到大伙把他拉上来时,发现残腿疼得厉害。”村民赵圣贵回忆说,众人帮忙卸假肢,却怎么也卸不下来。原来,井里的泥水、腿上的汗水、断肢创面渗出的血水已把假肢和残腿冻在了一起。
  乡亲们掉泪了,朱彦夫却风趣地说:“这比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冰窝子暖和多了!”
  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深15米、宽24米、长33米的龙王庙大口井终于竣工了。张家庄有了历史上第一眼大口井!从这时起,张家庄正式改名为张家泉村。
  此后,在朱彦夫的带动下,张家泉村、涌泉村、大家万村、山西万村、大刘庄村五个村的村民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联合修建了长52米、宽50米、深10米、蓄水量3万余方的万方大口井,解决了五个村的吃水难、灌溉难问题。
  大口井建成之后,为了引水上山,朱彦夫六上省城,十进县城,请水利专家帮助测量和规划选址,购买引水设备,修建了1500米长的高架水渠,使全村300多亩旱地成为水浇田,彻底解决了张家泉村吃水和灌溉的问题。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09/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