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淄博
3    4   
PDF 版
· 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带着大家一起富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3版: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19/11/04
朗读
妻子回忆张继学回村初衷: 
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带着大家一起富



  10月31日,朱家户村的银杏树掉落的果实。为了发展旅游,张继学和村民们在村里种植了不少绿化、观赏树种。
  朱家户村道路边的“水渠”内水流潺潺。为了发展旅游,朱家户村在道路边建设了“水渠”。
  张继学在浇灌村里的绿化树木。 资料照片
  文/图 记者 韩凯 任灵芝
  当过装卸工,扛过麻袋,熬过了打工最艰难的时期,1981年前后,张继学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开始收水果、花椒、羊绒、驼绒等农副产品,并很快干出了名堂。他的客户遍布全省,还有从内蒙古赤峰、鄂尔多斯慕名而来的。“有一次把羊绒卖了,他整袋整袋往家里拿钱。”上世纪90年代,张继学家的年收入已达到几十万元。
  然而,记者采访时却发现,张继学的家中非常简朴,既没有豪华家具,也没有多少家用电器,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
  张继学是怎样说服家人,跟着他放弃一年几十万元的生意回到农村,当起了普普通通的农民?10月31日,张继学的妻子李洪凤讲述了这段往事。

  认定的事情,就全力去做

  1960年出生的张继学,高中毕业后就到沂源县城打工。
  “那时候什么都干,当过装卸工,扛过麻袋,一点一点熬过来的,太不容易了。”李洪凤介绍,从1981年开始,张继学就带着4个弟弟开始做生意,收水果、花椒、羊绒、驼绒往外批发。
  “他们兄弟五个,每天都去赶集收羊绒,亲自验货保证质量。”张继学实心实意为客户着想,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连内蒙古的客户都慕名而来。
  1985年,李洪凤和张继学结婚,他们一起在沂源县城做生意。
  “那时候,我们在县城南麻有门头,我们村(朱家户村)的老书记找到他(张继学),让他当着村里的电工,负责收水电费。”张继学踏实肯干,人品又好,不仅赢得客户认可,村民也非常信任他。
  那几年,张继学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那时候都是十块的钱,每次批发了羊绒后,他都是用那种麻袋一袋一袋地往家拿钱。”
  生意越做越大,张继学在沂源县城又租了两个门头,还租了一个院落居住、存放农副产品。“他到处跑,到沂水去收羊绒,到内蒙古等地去考察、销售……他人脉广、人缘好,客户都愿意跟他打交道。”
  头脑灵活加上诚信经营,张继学结交了很多朋友。
  1995年,朱家户村党支部书记吕德远代表村民找到了张继学。
  “老书记(吕德远)说,你做生意做得这么好,治理一个村庄也没有问题,村民都希望你能回去,带着他们干!”李洪凤当时就表示反对,“我们现在生活得这么好,不能回去。”
  可是,张继学开始琢磨回村的事情了,“后来他自己就决定了,只是告诉了我一声。他这人做事就是这样,认定的事情就会全力去做,不会考虑我是不是反对。”
  回村当书记,带着大家一起富
  听说张继学要回村的消息,村民们都“炸了锅”,有的人表示不相信,有的人当面问张继学这是图啥。张继学的话在当时看来可能比较高调——“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带着大家一起富!”
  1995年11月,张继学当选为朱家户村党支部书记。
  “他骑着摩托车,每天早晨一早从县城出发回村里,晚上再骑着摩托车回县城忙生意的事情。”每天都这么来回跑,李洪凤的心也提着,担心张继学在路上有危险。
  “那一年,他在路上摔了4次,有一次还带着我一起摔了。”李洪凤说,他们在回村的路上摔得不轻,“我摔出去四五米,上衣胳膊肘位置和裤子都磨破了!”
  天天这么来回跑,一来辛苦二来也不安全,“我们就干脆搬回村里住了。”
  一下子回到了村里,李洪凤有点不适应,张继学却如鱼得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村务工作中。
  村里的事务多了,生意就很难照应到了,“最后一次收羊绒的时间我都忘记了,只记得那次收来的羊绒都堆在那里,他一直没有时间卖,过了好几年才卖出去。从那以后,我们就彻底不做生意了。”
  2009年,张继学重新联系了自己的客户,可这次不是为了他个人,而是为了村里。“那一年,村里的苹果不好卖,他就利用自己的关系联系了客户,把村里的苹果都卖出去了。从那之后,我们村的苹果都有客户来收购,不愁卖!”

  每次争吵,
都是为了他给村里垫钱

  结婚34年,李洪凤和张继学争吵的次数不多,可每次争吵,都是因为钱。更确切地说,是因为张继学为村里的建设项目垫钱。
  “我们做点生意也不容易,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他的手太松了,垫钱的事情就不说了,他还经常‘扔’钱。”
  1999年,张继学和村党支部成员商量,想在村里修一条水泥路,水泥路要通到村民家门口。“当时有单位赞助水泥,但沙子需要村民自己购买。”买沙子需要钱,运沙子需要车,可村里当时只有张继学家里有一辆农用车。
  “他说,先干起来再说。就用我们家的车去拉沙子,自己花钱买了40车沙子,运回来。村里的水泥路铺起来了,当时花了多少钱他也没算过,就这样过去了。”李洪凤说,当时她也抱怨过,也跟他吵过几句,“这都没有用,他还是照样干。”
  此后,村里建沼气池、发展有机农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张继学都用一句“先干起来再说”来鼓舞大家伙,钱的问题他来想办法。
  如今,朱家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记者在张继学家看到,他的家里非常简朴。客厅里,一张木质沙发、一张老式的方桌、几个马扎,卧室里一张大床占了大部分的空间,一张桌子摆在床头;不大的院子里,种了一棵石榴树,南屋和东屋是杂物间。家里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和电器。
  在查找张继学生前的照片时,记者发现,他穿得非常普通,只有上级领导来时才会偶尔穿上白衬衣,平时穿着十分随意,跟村民没什么两样。
  记者在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继学的追求是什么?日益美丽的村貌、村民日渐鼓起的腰包,可能就是最好的回答。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11/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