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淄博
3    4   
PDF 版
· 34年如一日 柔弱的她硬是撑起一个家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三轮侧翻压住两人 公交司机抬车救援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撞伤六旬聋哑人 驾驶员趁夜色逃逸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0版: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三轮侧翻压住两人 公交司机抬车救援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19/11/20
朗读
照顾患病丈夫 伺候公婆 守住初心不离不弃
34年如一日 柔弱的她硬是撑起一个家



  这小小的照片是丈夫留给于俊芬唯一的照片。
  于俊芬在院子里收拾自己种的蔬菜。
文/图 记者 彭翠翠 郭广礼
  初冬的一天,一个乍寒还暖的日子,还是那条狭窄的小巷,还是那片斑驳的土墙,一处显得有些寒酸的农家小院,于俊芬把它收拾得井井有条:不大的院落里栽种的白菜、蔓菁在初冬的阳光里生机盎然。
  1964年出生的于俊芬是滨州市无棣县棣丰街道佘家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1985年,新婚不久,丈夫查出重病,最终双目失明、语言障碍、精神失常;家中公婆,一个脑血栓腿脚不便,一个精神异常;儿子刚刚出生,需要人照顾。面对这一切,她守住初心,不离不弃,34年如一日,撑起这个家。她遵从着自己善良的内心,做出了最平凡又最伟大的事情,将人性的闪光点发挥到了极致,感动着周围的许多人……
  “做事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于我的选择,我无怨无悔。”于俊芬说,现在的日子好多了,很满足,回想以前的日子,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新婚不久家庭遇变故
  
  1985年,21岁的于俊芬嫁给了邻村青年佘崇合。新婚燕尔,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就被病魔打断。
  结婚3个月后,一起下地干活时,于俊芬的丈夫说眼睛看不清,大晴天也会感觉天在下雾。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根据医生的建议,东拼西凑攒够钱,于俊芬带丈夫去了天津的医院做检查,第一次没查出大病,回家后便开始吃中药调理。
  怀有身孕的她每天下地干活,回家照顾公婆,给丈夫熬药。儿子刚出生,丈夫心情很好,感觉病好了一大半,但没过不久,丈夫就感觉病情加重,再次去天津检查,被告知是脑垂体瘤,脑瘤增长压迫神经组织,导致视力问题,如果不及时手术,将陷入失明的境地。
  1986年正月,放下刚满两个月的儿子,于俊芬兜里揣着求亲告友多方筹措的2万多元钱,带着丈夫到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做手术。然而手术后奇迹并没有出现,脑瘤继续增大,无奈于1987年腊月再次手术,又花掉了4万多元的手术费。
  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万元户”这个称谓的农村家庭是让人羡慕不已的,于俊芬的家庭却已有了六七万的外债。更糟糕的是,术后丈夫的病情仍继续恶化,慢慢发展到双目失明、语言障碍、精神失常、卧床不起……

一人扛起全家重担

  “丈夫双目失明,卧床不起;婆婆神志不清,精神失常;公公脑血栓,腿脚不便;几个月的儿子,需要照料……”于俊芬说,回想起那段日子,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尤其是麦收时,她一个女人去抢收,兜里揣着西红柿和黄瓜,饿了就用它填饱肚子。白天干不完的活儿夜里继续干,睡觉前,她还得再做点编织的手工活,挣点零钱补贴家用。每天夜里一两点睡,早上四五点起。天刚蒙蒙亮,她就得赶紧起身下地干活,为省时间,她常中午带馒头和咸菜,匆匆吃点就继续干活,日复一日,30多岁的于俊芬已累得浑身是病。
  除了农活更艰难的还是贫穷,每当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盯着小伙伴吃冰棍的眼神,她就心痛不已。有一年夏天,于俊芬在街头看到儿子用无比渴望的眼神盯着小伙伴吃冰棍,那时的冰棍1毛1根,1毛5分钱能买2根,但儿子却从来没有吃过。儿子的眼神刺痛了这位母亲的心,回到家于俊芬蒙着被子大哭了一场,觉得太对不住儿子了。

丈夫写纸条劝其改嫁

  许多人都曾劝于俊芬带着孩子改嫁,这样可能会有条出路。但每次她都会说:“我走了,他们怎么办?都得等死啊!”
  看到妻子生活如此艰难,就连于俊芬的丈夫也曾劝她改嫁。“你带着孩子再找个好人家吧!”于俊芬告诉记者,有一次洗衣服,她翻出了一张纸条,上面歪七扭八地写着一排字,她大概能读懂丈夫劝她改嫁的意思,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便拿着纸条去问丈夫。当时,丈夫跟她说:“咱爹娘有病,孩子还小需要照顾,现在我也病了,眼睛还看不见,这日子没法过了,你还是带着孩子走吧!”纸条他写了好多次,又撕了好多次,最终才鼓起勇气放在了于俊芬的衣服兜里。听到这些,于俊芬的眼泪再也收不住了。她告诉丈夫,以后再也不要乱想了,结了婚就是一家人,不可能抛下他们离开这个家,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到老。
  回娘家时,于俊芬的父亲曾跟她说:“闺女,丢下他们改嫁的事咱不能干,如果生病的换作是你,咱们被抛弃该是啥感觉,得坚持把日子过好!”每当遇到困难,于俊芬就会想想父亲的这些话。在亲戚、朋友、父老乡亲的帮助下,于俊芬磕磕绊绊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
  
有情有爱家才在
  
  于俊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也会有难受心酸的时候:看到邻居家崭新的高大房舍,回望自己家的低矮泥房,院子里还有倒塌的偏房废墟;看到街上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和汽车,她家的自行车还是远房的大爷资助给孩子上学时用的;看到同龄女人整洁漂亮的衣着打扮,再看看自己身上还穿着邻里乡亲过季替换下来的衣裤袜。每当此时,于俊芬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感,让她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她在,爱在,家才在……
  2018年4月,丈夫佘崇合去世。至此,于俊芬完成了给公公、婆婆养老送终的任务,也兑现了照顾丈夫到老的诺言。
  2019年11月初,记者来到了于俊芬家。她家院子的外墙是土坯砌成的,墙皮还破了一些洞。院子里种了大白菜、蔓菁、白萝卜,还晒了几片地瓜干,虽然地方不大,但每个地方都收拾得井井有序。只有她住的两间房子像样,于俊芬说那房子是政府扶贫工程给改造的,能住在这里,感到心满意足。
  记者留意到,于俊芬走路时有些颠簸。询问得知,她左腿的膝盖半月板坏了,走路就疼,肿得厉害,看上去明显比右腿要粗;她还因心脏病住过两次院,犯病时会憋得喘不过气来。“上次住院,还是学校老师和爱心单位捐的钱,心里很感激!”于俊芬说,现在她每天的药费得二三十块钱,还有一部分外债没还上,想办法再多干点活,帮孩子减轻下负担。
  如今,于俊芬和儿子、儿媳,孙子、孙女生活在一起。平时儿子、儿媳在附近打工,于俊芬在家照顾孙子和孙女。儿子和儿媳都很孝顺,对现在的生活,她很知足、很幸福。
  34年来,于俊芬用一个人的坚韧和付出,为这个不幸的家撑起了一片天,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生命之歌。
  于俊芬先后获得“山东好人之星”“中国好人榜”“第六届滨州市道德模范”“滨州市好媳妇”“第七届全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于俊芬认为,她照顾家庭是应该做的事,可能换作是谁都会这样做,做了一些平凡而普通的事情,却获得了这些荣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关爱,她心里感觉沉甸甸的。
  于俊芬表示,她会继续努力做好自己,如果遇到有困难的人,她会义无反顾去帮助他们,回报社会。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11/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