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淄博
3    4   
PDF 版
· 艰难的推客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4版: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19/11/27
朗读
依托淄川服装城谋生 期待服装城重回辉煌
艰难的推客

蒲泫奇

  11月6日上午,在淄川服装城管委会北侧路旁,三名“推客”坐在手推车上晒着太阳聊天,他们在等待下一批货物的到来。
  11月22日上午,“推客”老岳接到了第一单活,他推着约300斤重的货物,穿过一条小巷,往货主仓库走去。
  11月6日上午,淄川服装城的南北主干道上,行人稀少。
文/图 记者 蒲泫奇
  在偌大的淄川服装城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推着特制的手推车,穿梭在人群中、小巷里,负责货物由车辆到摊位运输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的职业没有明确的称呼,在这里暂且叫“推客”吧。
  “推客”依附于服装城这个大载体,在最辉煌的时期,他们忙碌并快乐着,而现在更多的是坐在一块闲聊,打发着下一批货物到达前的空闲时间。
  抢货

  11月6日上午,淄川服装城管委会北边的公路旁,几名“推客”正坐在手推车上晒太阳。
  老李就是“推客”中的一员,他正和同伴聊着天。记者走上前和他们聊了起来。
  “最近活多不多?”记者问。
  “比我刚来这里时少多了,现在一天也就挣个四五十块钱。”对于收入,老李并不隐瞒。
  8年前,老李从临沂来到这里,每天都是干推车送货的活,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100多块钱。现在他的收入比那时少了一半多。赶上淡季,一天的收入还不够当天的饭钱。
  “推客”们的日常工作很简单,就是把机动车无法送达的货物用手推车送到货主手中,然后由货主支付运费,这也是一项考验眼力、反应、速度和力量的活。
  “送一次货也就挣三四块钱,有些好心的老板(货主)会稍微多给点。”老李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大约三块钱的“哈德门”烟,点上了一支,“运费没有明确的标准,都是老板看着给。”
  在交谈中,老李不时瞟一眼不远处的一辆货车。记者后来才知道,他们会在那附近“抢货”。
  “早上几点出来的?”还没等记者把话说完,老李突然站起身,跑向刚才他一直盯着的地方。附近几名“推客”已经赶在了老李前面。来不及解开车上捆绑货物的绳子,几名“推客”便用力将货物拽了下来。
  货物一落地就表示“名花有主”了。老李手脚慢了些,这次没有抢到,无奈地笑着说:“这次运气不好。”然后,他帮着其他“推客”往手推车上搬货。虽然刚才的争抢很激烈,但“推客”们心里明白,大家都是为了生活。

送货

  “推客”老刘抢到了一包货,他准备将货物给货主送过去,记者决定跟着走一趟。
  “这包货重不重?”记者问。
  “不重,都是丝绵的,也就100多斤。”老刘回答。
  看了一眼包装袋上的名字,老刘便立马推起车前往目的地,对于哪家商户在什么地方,在这里待了近二十年的他心里门儿清。
  推着货物,老刘脚步平稳且快速,一想到一会儿还有货物送到,老刘不禁又加快了脚步。
  5分钟后,货物到达目的地,货主付给老刘4块钱的运费。老刘一边将几张纸币叠好,塞进口袋,一边说:“这次老板挺大方的。”说完,他推起车子急匆匆地往回赶。
  “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我们都忙不过来。”回去的路上,老刘回忆起曾经的风光,那时候服装城里像老刘这样的“推客”差不多有七八十人,而现在只剩下不到二十人。说完,老刘赶去收部分货主尚未支付的运费了。
  走在淄川服装城的南北主干道上,记者看到,两侧不少商铺都挂出了促销的牌子,音响里“打折”“甩卖”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条七八米宽的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车辆也不多。走着,走着,记者突然远远地看到老刘已经坐在手推车上等活了。
  “我们每天早上5点多到这里,中午12点以后基本上就没有活了。”老刘告诉记者,每天能等到活的时间有限,所以他干完一单便立即回到这里继续等活。
 
情怀

  11月22日,记者再次来到淄川服装城,见到了“推客”老岳。老岳全名叫岳凤格,今年68岁,已经当了24年的“推客”。
  早些年,老岳的右腿受过伤,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他以前在山西、青岛打过工,成为一名“推客”之前,曾在淄川当过建筑工人,还修过鞋。
  “今天活少,早上6点半出来,现在都9点半了,还没送过一趟货。”老岳说道,为了多挣点钱,他每天按时出工,就算下雨天也出来送货,下午没活的时候还会去收点废品。
  从老岳口中记者得知,“推客”老李已经在前几天回临沂老家了,因为挣钱太少,“应该是没有再回来的打算了。”
  “前些年这里生意好的时候,一年下来最多能给家里两万块钱,今年到现在才攒了6000多块钱。”老岳告诉记者,他在附近租了间小屋,一个季度租金100元,平时省吃俭用,不抽烟不喝酒,只为了能多贴补家里。
  老岳的儿子在外打工,孙子上小学了,孙女也即将上幼儿园,家里本就不宽裕,接下来还要面临更多方面的开销。“在这干活还能挣点钱,帮着儿子还还房贷,也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我们这些人大都没有一技之长,去别的地方也不好找工作。”老岳的语气中透着些许无奈。他说,只要还能干得动,就得一直干下去。
  前几天,老岳回了趟老家,给了老伴和儿媳妇各1000块钱,还花了500多块钱给家里人买了衣服。提到老家的孙子和孙女,老岳的脸上有了笑容:“我那孙子学习很好,很孝顺,小孙女也乖巧懂事,他们是我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在老岳看来,虽然他这一代没本事,只能靠体力赚点辛苦钱,但是他希望孙子和孙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待了20多年,对这里有感情了,这里的人很好,我挺喜欢这个地方。”老岳说,有的货主会因为他腿脚不便多给点运费,房东在房租方面也对他十分照顾。这些人这些事都让他对这里产生了归属感。
  正说着,一辆送货的三轮车停在了附近,老岳上前抢到了三包货,他先把最重的那包货(约300斤)搬到了小推车上,推着车脚步蹒跚地向目的地赶去。

辉煌

  据介绍,淄川服装城前身是淄川西关大集,始于南北朝,兴盛于明清。开始是小商贩们在孝妇河岸,架起几块石板,立起几根竹竿,挂起服装进行买卖。后来,附近村庄的服装加工户带着自己的产品加入了经营行列,随着外地客商也被吸引到这里经营服装,市场迅速崛起。1987年,淄川区委、区政府作出建设淄川服装专业市场的决定,组织实施一期工程,投资600余万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2005年,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拥有3200余套商铺的通乾服装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1月,由淄川服装城商厦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开发建设,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童装针织专业市场建成使用,建筑面积比原来扩大了12倍。2010年,市区服务业重点工程鞋城改造拉开序幕。工程总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成后的鲁中国际商贸城经营面积增加10万平方米。
  “老淄川”“老张店”们都记得,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前后,淄川服装城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就连济南、即墨等地服装市场的诸多客户当时也大多是从淄川批发进货,彼时淄川服装城是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2002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服装专业市场十强”。
  在淄川服装城管理委员会的荣誉室内,“中国品牌市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市场”,一块块荣誉牌无声地见证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随着周边几个服装批发市场的崛起,淄川服装城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淄川服装城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张琪告诉记者,当初淄川服装城凭借自身优势,经营范围辐射全国,但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淄川服装城作为商品集散地的功能逐渐被削弱。
  “拿去年在广东举办的一次订货会来说,很多购货方在去之前就已经与供货方就服装款式、数量等达成了初期协议,到那里也只是签个字而已。”张琪说道,供货方会将服装的图片、视频提前发给购货方,所有的挑选流程均可在网上完成。这样一来,原先需要通过淄川服装城中转的交易方式,变成了买家与卖家之间的直接联系。
  与此同时,近些年随着网购兴起,服装价格越发透明,服装零售实体店受到冲击,上游的批发生意也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淄川服装城四号厅,许多商户告诉记者,网购对实体店的销售影响很大。这些年来也因此流失了很多客户。为了跟上发展潮流,有的商户开始尝试着通过手机直播卖衣服。
  记者了解到,2012年,淄川服装城实现交易额215亿元,到2018年,交易额降至130亿元。
  “服装城也在寻求改变,管委会西侧的上海商厦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下一步将打造成一个多业态的购物商场。”张琪告诉记者,管委会还组织了“快手”培训班,帮助商户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对于淄川服装城的未来,管理方一直在积极寻找出路。而对老李、老刘、老岳他们来说,“推客”的未来在哪里,他们都无法给出答案。在这一行干了这么多年,他们期待着淄川服装城能找回昨日的辉煌,能让他们延续这种习惯和情怀。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11/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