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C03版:关注
3    4   
PDF 版
· 企业在筹资复产 有人却放贷施骗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ZC03版:关注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0/04/10
朗读

企业在筹资复产 有人却放贷施骗
警方提醒:一定远离假冒高仿网贷APP


  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存在融资难问题,急需资金周转。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则专门开发假冒高仿网贷APP,实施融资贷款诈骗。这其中,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为主要受害群体。
  网络办理小额贷款,无抵押、无须征信、当天放款……网络上常能看到这样的贷款广告。近日,多地警方发布关于防范网络贷款诈骗的风险提示,指出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部分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存在融资难问题,急需资金周转,一些不法分子趁机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融资贷款诈骗。
  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利用疫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情况显示,截至3月24日20时,警方累计侦破案件1478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605名,累计涉案金额超过4.88亿元。警方提醒,网络贷款诈骗依然是诈骗重灾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为主要受害群体,应警惕伸向复工企业和职工的网贷“黑手”。
  小微企业
险入低息贷款陷阱

  今年2月,贵州一小微企业的负责人江女士急需10万元资金启动复工复产,但受疫情防控影响,难以向银行申请贷款。正在发愁之时,她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该公司可以提供低息无抵押贷款。
  江女士通过网络平台签订了借款合同,向该公司申请网络贷款3万元。正当她准备按照要求缴纳10%手续费时,该公司又来电,表示如在该公司银行账户存款2万元,信贷额度可提高至20万元。江女士表示拒绝,对方遂威胁声称江女士未按约定汇款,构成犯罪。
  江女士察觉出问题后,向律师提出咨询。律师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网络金融诈骗,立即告知江女士不要向对方支付任何款项,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记者注意到,多地警情数据显示,类似的网贷诈骗案件较同期有所增长。近期最高检总结的疫情防控期间的多发诈骗案件类型中,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诈骗是其中之一。
  今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起的“诊断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课题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访企业中,约70%的企业主表示疫情暴发后企业有资金缺口,54%的企业主希望得到1年以上的固定期限贷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记者,针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的网贷诈骗案多发,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有关。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业绩大幅下滑,资金补充能力较差,更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贷款需求大。”盘和林说,“然而由于受疫情影响及中小企业固有的信用障碍,中小企业通过传统融资渠道、民间融资渠道可获资金有限,因而转向网络贷款。”
  “李鬼”网贷APP真假难辨

  据福建警方披露,今年2月,福建莆田的张某某需要贷款,自称“360借条”员工的“小张”联系张某某,称可以贷款,随后双方互加微信。
  此后,张某某安装了“客服”发送的“360借条”APP,注册并填写资料后希望贷款5万元,但一直没有放款。“客服”以资料出错、需要缴纳担保金、办理会员等为由,分数次要求张某某转账。3月8日,意识到被骗的张某某选择报案。
  “客服”发给张某某让其安装的正是假冒APP。记者注意到,像这样诱导受害者下载假冒贷款APP的方式,是网贷诈骗的主要“套路”。记者在安卓、苹果两大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借贷APP,其产品名称、图标都与知名平台十分相似,使得用户难以分辨。
  记者了解到,诈骗团伙往往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发布贷款信息,仿冒知名借贷平台,引诱有贷款需求的人群“上钩”,再以工本费、保证金、会员费、解冻费等名目进行收费诈骗。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站4.81万个,受害用户达12万人次,互联网金融仿冒APP2801个,仿冒APP下载量3343.7万次。
  假冒贷款APP风行,背后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假冒APP开发者、网贷系统伪造商及个人信息贩卖数据公司等,且开发成本低廉。
  “正规的网络借贷平台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收费的一定是骗子!”目前,不少正规网贷平台发布了关于打击侵权假冒金融APP、假冒客服的声明和防骗提示。
  此外,多地反诈中心发布提示广大市民,不点击不下载陌生的链接、APP,不要随意填写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不向任何人泄露验证码;所有正规的公司不会在放贷前收取任何费用。
最高检:
严惩借复工复产行骗者
 
  疫情发生以来,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多地金融机构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盘和林认为,帮助复工复产的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发挥好定向支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结构性地发力。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不同地区及行业的企业,要实行重点帮扶,例如给予定向补贴、减税降费等,保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尽快恢复经济活力。
  对中小企业主对贷款“短、小、急、频”等需求,盘和林表示,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灵活、适配性高等特点,互联网贷款的确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因此在授信额度、贷款期限的规定上可适当作出放款调整。“但要充分发挥好互联网金融的作用,还要在保护互联网金融数据安全、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等方面多着力。”
  盘和林提示,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贷款人需对网贷有基本的了解。“天上不会掉馅饼。一般来说,放款之前先收费、承诺利息比银行还要低、只要身份证就能下款等都是诈骗机构吸引客户的常用伎俩。”他建议,贷款人在选择贷款机构时应充分保持警惕,可提前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具对贷款平台做必要背景调查,并尽量选择官方平台等正规渠道贷款。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指导性案例,聚焦打击金融犯罪。最高检提醒,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当引以为戒,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据最高检统计,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案件10384件23060人,同比分别上升40.5%和50.7%;起诉集资诈骗犯罪案件1794件2987人,同比分别上升50.13%和52.24%。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指出,检察机关要依法精准惩治金融犯罪,准确把握金融法律政策界限,贯彻疫情防控期间与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相关的各项政策,切实融入司法办案中去。
  对于具体法律政策界限的把握,郑新俭表示,一方面,检察机关对于假借复工复产之名实施非法集资、骗取贷款、金融诈骗等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和金融机构利益的犯罪,要依法及时从严惩处,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
  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也要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法律政策的特殊性,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不能机械办案、就案办案。准确把握金融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对于因疫情影响等客观原因无法及时归还贷款的企业,不规避还款义务、也未占有挥霍的,不能作为犯罪处理;对于个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甚至违法问题的,协同有关部门或引导相关主体综合运用政策指引、风险防控、行政监管、民事诉讼等手段妥善处理,慎重使用刑事手段。
  “对于在维持企业正常经营融资过程中涉及犯罪的企业,依法慎重使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加快办理案件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各方面的经济损失。”郑新俭表示,积极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主动认罪悔罪、退赃退赔的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依法从宽处理。
据介绍,违法融资可能触犯两类犯罪。一是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集资,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二是以欺骗方法融资,触犯骗取贷款、贷款诈骗、欺诈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罪名。
  最高检提醒复工复产企业,融资活动必须依法依规,切不可为了满足融资需求,向金融机构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从事非法金融活动。
  “企图假借复工复产之名套取资金的不法分子,切不可铤而走险,否则检察机关将严惩不贷。”郑新俭说。据《工人日报》

  ■ 相关案例
  承德县一男子
借复工之名诈骗
警方顺藤摸瓜破获3起案件
  近日,河北承德警方果断出击,成功破获3起借复工复产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姜某涛。
  2020年1月19日,承德县公安局接到群众窦某报警:称其在承德县某平台发布找护工工作信息后,1月17日,一个自称姓“张”的男子打电话称其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护工,但要上工必须上意外保险,该男子以办理贷款上保险为由,诈骗窦某办理贷款10000元,并将贷款取走,随后,该张姓男子又利用窦某提供的信息登陆京东白条借贷2400元转走。
  接到报警后,承德县警方迅速行动,全力进行侦破。
  针对被骗群众窦某不认识嫌疑人且只与嫌疑人见过一次面,无法提供嫌疑人有关信息的实际,承德县警方经过大量工作,基本确定了承德县某镇居民姜某涛有重大作案嫌疑。
  承德县警方在对姜某涛调查的同时,又接到群众吴某报案,称其被一个名叫姜某涛的男子以修手机为由将其手机骗走后变卖。警方迅速并案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名叫刁某某的女孩被姜某涛以借贷款需要抵押手机的方式,骗走了一部全新苹果11手机。
  警方将3起案件线索进行综合分析后,经过不懈努力,民警在承德县某村路口将犯罪嫌疑人姜某涛抓获。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姜某涛对3起诈骗案件供认不讳,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 警方提醒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广大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范疫情期间以下骗局,谨防上当受骗!
  一是虚假售卖口罩诈骗。疫情发生后,口罩成为了“紧俏货”,一些不法分子谎称可以代购或者囤有口罩,当受害人付款后就拒不发货或拉黑,骗取钱财。
  二是车船机票退改签诈骗。
通过发送短信,称航班或列车因疫情影响被取消,办理改退签可获赔偿,诱导受害人拨打短信中的电话或者登录网址,进一步套取受害人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将余额转账。
  三是假“献爱心”诈骗。冒充慈善或民政部门,发送虚假短信或者搭建虚假网站,利用同情心骗取捐款。
  四是推销假药行骗。假冒政府部门或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部门给受害人打电话,推销假冒的防疫药品;或者以假冒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的名义,在网络上推广所谓防疫情“新药”等方式实施诈骗。
  五是假冒高仿网贷APP,实施融资贷款诈骗。  
  一旦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或到就近公安机关报警。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04/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