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穿越喜马拉雅的守望
3    4   
PDF 版
· 淄川小山村的“西藏印迹”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0版:穿越喜马拉雅的守望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0/08/06
朗读
多名前辈在西藏战斗甚至牺牲 如今优秀青年逐梦高原
淄川小山村的“西藏印迹”

王晓明 王兵 韩凯

  淄川区太河镇小口头村附近山上的石寨,俗称“围子”,始建于清朝末年。抗战时期,游击队就在这一带山上活动。 资料照片

  淄川区太河镇小口头村航拍图。 资料照片

  小口头村党支部成立时的旧址,这里曾经是博山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林芝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于祖梁在播音间。

文/图 记者 王晓明 王兵 韩凯
  西藏采访期间,因为报道原昌都地区行署副专员郑化民的事迹,淄川区太河镇小口头村村委会主任孙加兵联系记者,表示他们村也有革命先驱曾经在西藏战斗过。记者采访发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小口头及周边几个村走出了不少革命先驱。时至今日,小口头村依然与西藏保持着联系。

孙守防:
戎马一生留下十多处伤疤

  根据孙加兵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到了孙守防的儿子孙策。
  对于老家的印象,孙策的记忆停留在1968年,他15岁时是在老家度过的。虽然时间很短,却没有影响到他对老家的感情。记者添加他为微信好友时,发现他填的“地区”是“淄博”。对老家的这种感情,更多的来自父亲,孙策觉得老家的石头房子造就了父亲坚毅的品格。
  孙策的父亲孙守防,1913年出生在淄川区太河镇小口头村,1938年1月入党,不久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参加了廖容标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淮海战役,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参加了解放西藏的战斗;西藏解放后,先后担任过昌都军分区副司令员、西藏公安总队副总队长、西藏山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59年,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孙守防奉命参加了平叛,1962年参加了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1971年离职休养。
  孙策说,几十年的战斗生涯,父亲身上留下了十多处伤疤,其中,父亲右肩上的一处伤疤,他印象最深。
  “那是在参加渡江战役的时候,一颗子弹从父亲的右肩膀射入,在胸部和颈部结合的部位形成贯穿伤,最后弹头停在了喉咙部位。子弹如果稍微往下偏一点,就可能伤到肺或者心脏。我父亲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孙策说,因为当时条件很差,这颗子弹一直没取出来,直到几年后父亲在长沙时旧伤复发,不得不做手术取出了子弹,此时子弹已经与肉长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肉包铁”。
  孙策眼里的父亲是严肃的、坚毅的。父亲已去世多年,但他觉得父亲对自己的影响还在。“经常在遇到某些事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父亲说过的一些话,这些话经常会让我意识到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

孙守桢:
执行平叛任务坠机牺牲

  比孙守防更具传奇色彩的是小口头村的烈士孙守桢。孙守桢1938年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孙守桢跟随部队转战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出生入死,荣立大小战功4次,两次被评为师战斗英雄。1949年9月,孙守桢被调到空军。克服种种困难,他很快掌握了现代化军事技术,成为能飞三种气象的飞行员,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空军副师长。
  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后,孙守桢奉命参加了平叛行动。平叛期间,为了保卫玉树机场,我军决定空运一个炮兵连去加强防御。由于玉树机场周围的山沟均被叛匪盘踞,运输炮兵连的飞机着陆要冒很大危险,为了保障运输机的安全,空军决定由孙守桢带队负责为运输机护航。
  孙守桢所在机组使用的是新机型“图-2”轰炸机,玉树机场海拔接近4000米,周围群山环绕、雪峰林立,航线多在6000米雪线以上的高空,还要穿过巴颜喀拉山,任务难度很大。孙守桢跟战友们认真分析了高原特点,结合任务要求,做了充分准备。机组于当日上午10点随着3架运输机起飞。正当人们翘首企盼机组安全返航时,一个噩耗传来:孙守桢所在机组完成护航任务后,在返航时遭遇机械故障,飞机在巴颜喀拉山口附近迫降时坠毁,全体机组人员英勇牺牲。

小口头村的抗日游击队员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小口头村和周边几个村在抗战时期的对敌斗争十分活跃,曾经涌现出了不少抗日游击队队员,活跃着一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
  “我父亲最早是担任地下交通员,在西河、东坪、池上一带给部队送情报。”小口头村村民孙元礼介绍,他的父亲孙守坡1919年10月生,1941年在党组织培养下参加了博山县武工队,后任第二武工队队长。
  1943年10月,孙守坡所在的武工队与日伪军遭遇,孙守坡掩护武工队撤退从一处土崖头坠落。日伪军绕道土崖下面继续追捕。孙守坡躲进一处玉米秸垛,敌人用刺刀在玉米秸垛里一阵猛刺,没有发现异常才悻悻离去。
  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孙守坡因坠崖导致腰椎受伤。事后,他被抬到八路军后方医院治疗3个月才回到家里。1977年,经知情人出具证明材料,孙守坡被民政部门批准为二等乙级残疾军人。
  “我父亲经常说,和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比起来,我能活到现在就很不错了。”孙元礼说,父亲生前经常教导他,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淄川区太河镇杨家村的杨新博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杨在芬曾是游击队队员。杨在芬1942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过儿童团团长、游击小组组长。游击队队员利用对当地环境熟悉的优势,不断地骚扰日伪军、破坏敌军行动,有力支援了我军正规部队。
  杨新博说,他喜欢爬山,以前经常跟父亲说自己去爬了某某山。这时,父亲就会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在这座山上活动的事情。
  其中有一次,杨在芬和同是游击队队员的哥哥在山神庙开完会回家的路上。多年的敌后斗争经历,让两人养成了一前一后走路的习惯,这样一旦遭遇敌人,不至于被“一网打尽”。天色已晚,两人在路上遭遇了伪军。杨在芬的哥哥在前,被伪军逮了个正着。后面的杨在芬听见动静后迅速跳入路边的草丛,躲过一劫。杨在芬回家后正在为哥哥担心,没想到哥哥很快回来了。原来,伪军没带枪,哥哥半路逃脱了。

于祖梁:
逐梦高原的淄川人

  在西藏采访期间,记者通过淄博老乡认识了林芝市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29岁的于祖梁,他的老家是距离小口头村非常近的涌泉村。
  于祖梁毕业于西藏大学,学习的是电气工程与机械自动化专业。他说自己当年高考发挥不好,距离一本分数线差2分。考虑到未来就业,他选择了相对冷门的“211”大学——西藏大学。
  在校学习期间,于祖梁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电台,结果被电台前辈发现有播音天赋,他自己也挺喜欢这个新角色。从此,他在播音主持这条路上一路狂奔。毕业前,他已经因为经常主持学校的各类活动而成了“名人”。
  2015年毕业时,于祖梁按照专业被分配到了国家电网,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5年合同,但他放不下自己的主持人梦。在国家电网工作了1年后,曾经实习过的林芝广播电视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交了3万多元违约金,于祖梁与国家电网解除了劳动合同。本以为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结果中间突然有了变故,他被迫去镇上干了一段时间的乡镇干部,又在当地电视台工作了一段时间。直到2018年8月,他如愿以偿加入林芝市广播电视台,成了电视台的主持人。
  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行业,于祖梁很快成长为电视台播音部的骨干力量。如今的于祖梁,不仅是林芝市广播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还被推选为林芝市文联副秘书长。他说,林芝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因为大力发展旅游业,他上台主持的机会很多,他要在这里继续为自己的梦想打拼。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08/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