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T02版:副刊
3    4   
PDF 版
· “达尊”老人王象晋 与《辞世小言》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读书,不仅是为了考试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HT02版: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读书,不仅是为了考试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0/08/07
朗读

“达尊”老人王象晋 与《辞世小言》



□ 包泉敏
  《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所谓“爵一、齿一、德一”即爵位、高龄、德行。在新城王氏家族中,也有一位值得说道说道的“达尊”老人,他就是这个家族中堪称“齿一”者的王象晋。
  虽然在家族中,王象晋不及长兄王象乾及孙儿王渔洋官位高、名气大,但他寿至93岁,高寿为族中其他人所不能及。不仅如此,辞世之前,这位老人又创下了家族中的另外一个No.1:撰自祭文一篇,曰《辞世小言》。
  王象晋生平先如何,所撰《辞世小言》都写了啥?其中又有哪些启示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先来了解一下王象晋。
  王象晋(1561-1653年),字子进,号康宇。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系清初诗坛领袖王渔洋祖父,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所任之处均有政绩。七十致仕归里,谢官家居,自号明农隐士,课教子孙,闭户著书。他学识广博,一生著述颇多,但多因朝更代易毁于兵燹,现有《二如堂群芳谱》《赐闲堂集》《清寤斋心赏编》《剪桐载笔》《奏张诗余台壁》《救荒成法》及医著《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等存世。
  先来发解一下王象晋的《辞世小言》,全文如下:
  生前自祭文,世人皆艳言之,予非其伦也。暇日戏题数语,用发一笑,若曰笑颦前哲,则吾岂敢。以而生之蠢蠢兮,冠裳远嗣;以而性之次次兮,诗书是肆;以而学之懵懵兮,科名倖跻;以而材之庸庸兮,勿宜谬寄。古训无违,四十强仕,七十告老,悬车明志。抚松菊之犹存,幸蓬茅之足憩。樽有醪醴,庖有兔雉。场有稷黍,园有枣栗。足以娱宾,足以永日。有子有孙,一堂五世。诵读堪绳,藨藜可继。或课艺于西塾,或劝农于东遂。朝咏夕吟,耕深耨易。国税有供,家声不坠。虽坎坷之时经,亦赋命之偶值。于人何忧,于己何累。清夜内省,颇知自励。不敢丧心,不求满意,能甘淡泊,能忍闲气,九十年来于心无愧,可偕众而同欢,可含笑而长逝。桓台之西,系河之溪。旧封新启,不筑不植。布素掩形,抔土为识。一朝归骨,千秋永闭。世或目为无用之顽人,我自命曰庶几明农之隐士,聊荐一卮,用旌高致。
  全文通篇虽只有360余字,短小精悍,立意精彩,娓娓道出了作者生平及感悟。在笔者看来,这篇自祭文里满满的都是故事,“读”时仿佛是在观看一部精彩的“纪录片”,“读”完后,不仅了解了老人一生的经历、情志兴趣,更可从“不敢丧心,不求满意,能甘淡泊,能忍闲气”的表述中感悟到其豁达大度、淡泊明志的心性,还有通过他关照子孙对身后事仅需“旧封新启,不筑不植。布素掩形,抔土为识”的叮嘱,印证了老人一生提倡节俭,以及薄葬理念,这对于出身名门望族的封建士大夫来说难能可贵,于今也很有借鉴意义。
  翻开历史的画卷可知,王象晋为官时,明朝已国运衰微,气数将尽。风雨飘摇中,朝廷党派纷争,国内战乱频仍。一生沉浮于宦海的王象晋,遭际曲折,仕途并不如意,多次身处险境,却能转危为安。如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齐党亓诗教、韩浚等人欲借山东铨司之位拉拢王象晋,但他以“讵有兄在本兵,弟复为铨曹者”为由谢辞齐党。不能为己所用,齐党便“决计剪锄”之,以“其党(齐党)某御史先为排击,羁(王象晋)邸中者数月”(明·王象晋:《赐闲堂集》,《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24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14页)。情势危急,王象晋的知交们担心齐党会伤其性命,但王却“犹不悟,且不知悔”,泰然处之。闭门读书,无所畏惧。后来事息,算是有惊无险。出身文化世家,王象晋受过良好的家教,不仅不攀高结贵,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到审时度势,安然自处,而且他为人豁达大度,胸怀济世之志,心系国计民生,于农学、医学、文学等方面均有涉猎及成就,《山东通志》称其为“济人利物常恐不及,乃爱国爱民、急公好义、关心国计民生的长者”。
  王象晋的著述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如亭群芳谱》。此书用10余年时间编撰而成,共28卷40余万字,据资料显示,此书初刻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有“十七世纪初的一部百科全书”之誉,具有较高农学价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命人在原书基础上改编成《广群芳谱》100卷,并亲自撰写序文,刊行全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业出版社又将其整理出版,列入“中国农业丛刊”之一。“明农隐士”王象晋,种地居然种出了一部农学“百科全书”,实在是高!
  另外还有《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这部医书,此书收30门800余方,有经方、验方、单方等,治疗范围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同时还有对病理、药理等的阐述,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临床专著,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此书系王象晋经过30余年医学实践后成书的,当时他经84岁高龄了,能够执着于此,真可谓宅心仁厚,正如此书自序中所言:“惊世态之异日,悼疾病之踪承,安得邑置一仓公,家延一越人……拯万物于困泥。使环海熙熙,脱烦恼而登人寿。”
  不仅如此,作为官吏及在农学、医学、文学等方面均有功劳与建树的王象晋,在明清易代之际为确保家族平稳度过危机及实现中兴的过程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上文所述,明末时局动荡,遭遇过几度沉浮与挫折后,王象晋最终审时度势,毅然于浙江右布政使任上辞官归里。作为海内闻名的文化世家和科举旺族,“新城王氏”在经历过明末清初的几次战乱之后已显式微之势,如何重振家声于“灰飞烟灭之际”成为王象晋的“当务之急”。为尽家长之责,归里后的王象晋终日闭门谢客,专以诗书与授课诸孙为务,“阖门谢客,亲教诸孙,颇及声律之学”。他亲自督促诸孙读书,要求诸孙“读书要到夜半时分,所写文章必令其满意”方可。为激励子孙读书上进,他拿出珍藏的临邑书法家邢侗作品《兰亭序》和《白鹦鹉赋》,许诺诸孙先考中者先得,后来这两份“奖品”先后被王士禄和王渔洋兄弟俩收入囊中。高寿的王象晋对勤俭与耕读自有体悟,曾自撰楹联“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悬挂于厅堂,教育子孙,并成为传世家训,而这两句楹联与其自祭文中所言“诵读堪绳,藨藜可继”的寓意可谓大同小异,一脉相承。
  无论于社会还是家族,王象晋都算得上有责任、有担当,不辱使命,可圈可点,这样的人生可谓圆满。或许正因如此,老人才发出了“九十年来,于心无愧,可偕众同游,可含笑而长逝”的慨叹吧!
  另外,这篇自祭文文末落款也很有意思:“清闲老人王象晋”。其实,综观王象晋的一生,少年时精研学问考取进士,入仕后居官清正恪尽职守,乱局中审时度势退居田园,甘于平淡课教子孙,著书立说普济世人,临终前还在撰写自祭文,一直就是忙得不亦乐乎,如何得以清闲?所谓“清闲”,其实就是自谦,从这云淡风轻的表达中,更可见老人的气度和胸怀:无论遭际如何,都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气定神闲,内敛自持、术有专攻,这气魄、这定力,岂是常人所能企及!“达尊”老人王象晋,真可谓活出了自我,活出了精彩,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可钦可佩!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08/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