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3    4   
PDF 版
· 花甲老人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0/09/22
朗读

花甲老人

姜涛 李振兴

  田茂高向记者展示自己种植的白莲藕。

  现如今,藕农的护具已经换成了橡胶材质,既轻便,又耐磨。

  田茂高等老一辈藕农,依旧坚持着纯人工“踩藕”的收割方式。

  花甲老人
  也许是稻谷低垂的一方田地,抑或是莲叶接天的一亩方塘,在每一个庄户人的心中,都有着对“丰收”的独特理解。不一样的付出,不一样的收获,而辛勤的劳作是他们共同的“底色”。
  在眼下的这个金秋,在众多的劳作者中,藕农的身影依旧别样。
  在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誉称的桓台马踏湖,这里有藕田4000余亩,“白莲藕”作为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以湖中特产之冠而远近闻名,它于春暖后植秧,所开的莲花为白色,故称“白莲藕”。
  9月已是马踏湖“嫩藕”抢收的最后阶段,藕农们也在为各自的收成进行着最后的“冲锋”,莲藕丰收的喜悦写在了每一名藕农的脸上。
  “嫩藕”抢收的经验

  9月17日,在桓台县起凤镇夏四村。
  与许多当地藕农忙碌的身影不同,村民田茂高的藕田早在半月前便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壶热茶、几朵莲蓬,在恬静的田园和邻里的笑谈声中,这位68岁的老人却在闲暇之余,欣喜而又自豪地讲述着自己关于“嫩藕”抢收的经验。
  “我的‘嫩藕’收得早,在8月初便开始了抢收,那会批发商从我这里的拿货价是17块钱一斤,而现在‘嫩藕’的价格只能卖到8块钱一斤。”
  田茂高口中的“嫩藕”,指的是一年中当地藕农收获最早的一批莲藕的嫩芽,在采藕的过程中,藕农凭借经验在水下将莲藕最前端的嫩芽掐断取出,洗净后进行销售。
  别看只是这短短的一个月,抢收“嫩藕”的经验可谓是田茂高异于他人、发家致富的“法宝”。
  田茂高说,他所种植的20亩藕田,每年的纯收入保守讲有10万余元,15年的种藕经历,让他在莲藕的种植、采收和销售环节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眼下,他足不出户便可将自家收获的莲藕销售一空。
  “你实实在在待人,人家自然也会实实在在对咱,这些年来,来我这里买藕的几乎全是回头客,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合作多年的批发商。”田茂高说。
  马踏湖,地处泰沂山脉北麓山前洪冲积与黄泛冲积平原的迭交凹地,由乌河、孝妇河、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汇集成湖。作为当地特产的白莲藕,在这里有着近4000亩的种植面积,优质的水源条件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其极佳的口感和极高的营养价值,马踏湖白莲藕也作为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而远近闻名。
  “我所种的藕主要包括两个品种,藕种选择的是‘娃娃头’和‘3735’,藕种的价格为两块多钱一斤,眼前的这二十亩藕田大约需要一万三千斤藕种。”
  田茂高说,凭借多年的种藕经验,目前,他每年所需购买的藕种量并不大,在年底大规模集中采藕时,他通常会在藕田中留下一定数量的“老藕”作为藕种,如此一来,大幅缩减了种植成本。

  “踩藕”的古老技艺
  优质的水源条件、严格的用肥标准,在当地几代藕农的传承与努力下,马踏湖“白莲藕”如今已被贴上了“上等有机蔬菜”的标签,在供求两端市场均有着不俗的表现。
  但凡事并非均是顺风顺水。
  2019年的一场台风,也曾让当地藕农损失惨重,与绝大多数藕农的处境一样,田茂高的20亩藕田同样“颗粒无收”,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昔日生机盎然的藕塘变身一片汪洋,满眼的碧绿也只剩下了残枝败叶,数千斤莲藕几乎全部被闷死在了塘底。
  “其实养藕与种田是一样的,都是靠天吃饭,虽然台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我们还是挺了过来。”田茂高说。
  同时,田茂高还告诉记者,马踏湖的莲藕其实是踩出来的,而这一“踩藕”的技艺在当地已传承了近百年。“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一支白莲藕,延续着当地藕农种藕、采藕的高超技艺。
  “‘踩藕’是马踏湖特有的一种收割莲藕的方式,大多数‘踩藕’人都是靠着祖辈手口相传才学会了这门技术。”
  田茂高回忆说,很多年前,“踩藕”人脚上穿的和手上戴的,还是那种由牛皮缝制的护具,一套护具的重量大约有40多斤,现如今,护具已经全部换成了橡胶材质,既轻便,又耐磨。
  目前,“踩藕”这项技艺已被申请了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已出现了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水枪等莲藕收割方式,但在田茂高等老一辈藕农的藕田里,依旧坚持着纯人工“踩藕”的收割方式,因为在他们看来,“踩藕”这门技术除了有对技艺的传承,还有对莲藕品质的追求。

  好环境成致富后盾
  田茂高坦言,之所以会选择15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一件事,是家乡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这些年,随着湿地修复、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水鸟在我们这里(马踏湖)安家,好像又回到了记忆中小时候家乡的那个景象。”打开水泵,看着涌入藕田的一泓清泉,田茂高的脸上写满了欣慰。
  从2009年开始,桓台县开始对马踏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实施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近自然人工湿地等项目,如今的马踏湖不仅风光秀丽,湖区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仅飞鸟的种类就超过了100种,成为鸟类的乐园。
  近年来,桓台县花费28.2亿元用于生态水系修复,围绕马踏湖、红莲湖,建设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邢家人工湿地、波扎店人工湿地、乌河河道走廊人工湿地等六大湿地工程,打造“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水系总体布局,形成了以“河(湖)长制”为统领,“治理+修复”的工作体系,探索实践出“全领域治理、全流域修复、全方位管控”的水生态建设“桓台模式”,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桓台经济社会发展增创了鲜明的优势。
  “不仅仅是莲藕,目前,我在自己的这片藕田里还养殖着毛蟹和小龙虾,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发现,在藕田中养殖毛蟹和小龙虾不仅不会对莲藕的品质造成影响,反而使原有的收益增加了数成。”
  田茂高说,虽然自己已年近七旬,但他依然热衷于在眼前的这一亩方塘进行各种尝试,也希望以家乡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自己不断地尝试和努力,打造一个能够实现致富梦的新型藕田生态体系。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涛 见习记者 李振兴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09/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