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要闻
3    4   
PDF 版
· 老相机留住古镇永恒记忆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0/10/23
朗读

老相机留住古镇永恒记忆 



  王延刚及其创建的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馆藏。

  照相机文化馆展览区门口矗立的木质座机照相机。

  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前厅,穹顶设计为照相机镜头造型。

  老相机留住古镇永恒记忆
  明星记忆里的颜神往事

  “虽然被风吹得直流鼻涕,但还是被震撼到了,以至于脚步根本停不下来。”演员于月仙说。
  在湖南卫视播出、获收视率第一名的电视剧《绿水青山带笑颜》剧组,再次来到曾经的拍摄场地——红叶柿岩旅游区。
  对摄影和书法有着浓厚兴趣的于月仙,在得空的第一时间就来到颜神古镇——红叶柿岩旅游区的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
  “照相机文化馆内展列出的照相机记录了照相机的历史,馆内悬挂的老照片也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博山故事,记录着文化,记录着历史,记录着成长,看得出馆长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人,我想这就是根植在博山人心底的价值内涵与文化底蕴吧。”
  在于月仙看来,博山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城市,有着厚重的文化,发达的工匠技艺,还有秀美的自然风光。
  “博山陶琉艺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只是从资料上、从画面上去了解,今天完全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他们每一个创作的环节,每一个打造的过程,都令我受益匪浅,包括他们在制作的过程当中,那些炉火温度都在1400多度,而且他们在呈喷射状的火中完成捏形、定形的过程,在这种高温下作业,我觉得真的很了不起。这种传承的力量真的非常非常强大,我觉得像这样好的宝贵的东西,还是希望很多人能够放下手机,多多关注一些,不要把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给丢了,要把它传下去。所以我也希望博山这座城市越来越好,以后我也会经常过来,大脚走四方,带你去逛逛。”于月仙说。
  
多年挚友的往事情谊
  
  位于颜神古镇——红叶柿岩旅游区的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展览区内,一台木质座机照相机赫然立于入口位置,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
  “多年前,在城区的税务街上,有一家照相馆十分有名,叫做泰云照相馆。”
  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负责讲解的司尚怡谈及这台木质照相机,忍不住唏嘘感叹,这台相机记录了太多那个年代的故事,也包含了两个多年挚友的情谊。
  在司尚怡的记忆里,这是馆主王延刚最喜欢的一台相机,因为里面包含了浓浓的情谊与期许。
  “几十年前,税务街的泰云照相馆是博山名流经常‘打卡’的地方,但是随着经济的衰落,照相馆也渐渐式微,后来改制后相机也都处理掉了。”
  据司尚怡所知,当时处理相机的是目前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山四四席的传承人王鹏,王鹏与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馆主王延刚是多年挚友。王鹏知道王延刚热爱摄影,便将此相机赠送给王延刚,并希望王延刚能够完成自己开办照相机博物馆的愿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照相机在赠送之前原装配件已被拆解。如获至宝的王延刚十分珍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原装配件凑齐,并小心翼翼组装好,生锈的金属也重新打蜡。
  “这台相机一直激励着王延刚,在照相机文化馆开业之初,便小心将其放置于展览区入口处。”
  据司尚怡介绍,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是由曾经设计过李叔同纪念馆、韩美林艺术馆、浙江艺术馆的著名设计师陈耀光先生所设计。馆内设计风格集中,突出了摄影元素,内外装修、装潢部分使用了一定量的柯达黄,目的是为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过来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和摄影有关的地方,两边墙壁上悬挂的都是博山的老照片,以此引起老博山人的情感共鸣。
  “照相机文化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是集照相机收藏、摄影作品展览、摄影艺术沙龙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也是希望通过此馆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博山历史,爱上博山文化。”司尚怡说。
  
300台老相机
记录颜神蝶变
  
  “眼睛看到的是世界最美的样子,这样的美丽需要用影像记录下来。”
  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馆长王延刚是一个忠实的摄影爱好者,58岁的王延刚每天早上5点就带着相机上山,直到电池电量全都用完才恋恋不舍地下山。
  作为一名老博山人,王延刚经历了博山的辉煌,也见证了博山的衰落。在博山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时刻,在颜神古镇——红叶柿岩旅游区开发之初,王延刚毅然将照相机文化馆开在了景区内。
  “作为淄博市自然村落改造开发的样板、龙头和标杆,红叶柿岩旅游区有着深厚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这正是摄影师苦苦追寻艺术之美的集中展现。”
  据王延刚介绍,自2019年4月13号开馆以来,接待了2万多参观的游客,在景区里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禹王山居照相机文化馆内,展示了王延刚30年的收藏,馆内陈列的照相机有300多台,涉及30多个国家、几十个品牌,有的照相机“年龄”甚至已经超过了100岁。
  “馆内陈列的照相机,展现了过去和现在的工业文明;展览区还展示了历史影像资料,它记录了社会市井的变迁。”
  有着几十年摄影经验的王延刚,目前是淄博市人大代表、博山区政协委员,同时还担任山东华旅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博山摄影家协会主席的职务。
  “我们博山摄影家协会有会员800人,其中,中摄协的会员就有31人,在博山是一个庞大的摄影队伍,特别是在我们博山文旅融合发展迈大步的这几年,博山摄影家协会的影友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平时都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们协会的理念就是团结奉献、健康发展、服务会员、共创未来。协会始终围绕着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展工作,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弘扬地域文化,以及宣传博山的一些重要的工作,在博山的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王延刚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姜涛 李振兴 见习记者 孙良栋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10/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