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齐迹
3    4   
PDF 版
· 博山梨园百年记忆(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6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0/12/18
朗读

博山梨园百年记忆(下)



  “戏迷之家”京剧团下乡演出。

□ 刘培国

      十八

  咏仙楼过去也有班底,就是武生刘俊文他们,没有角来就自己唱,《三岔口》《周瑜归天》都能唱,请了角来,他就弄二牌。程砚秋来的时候,第五天唱大轴戏《锁麟囊》,刘俊文就唱的二牌。
  那天的压轴戏是程砚秋侄女婿钟鸣岐和刘俊文唱《三岔口》。钟鸣岐演任堂惠,刘俊文演刘利华,长靠和短打,俩人铆上了,刘俊文打上了瘾,比方说应该打三个回合,打了六七个回合还不散伙。钟鸣岐不到三十岁,刘俊文比钟鸣岐年轻一点,再加上刘俊文短打是强项,钟鸣岐长靠是强项,就像有意识使坏,刘俊文打起来没完没了,把钟鸣岐累得出了一身大汗,台下喝彩如潮,过足了戏瘾!
  演《窦娥冤》,程老板没带彩旦来,班底的彩旦也不行,没人唱禁婆,有人推荐了石龙子石毓恩先生,大赵增金十来岁,是票友,老生、老旦、丑角啥也能唱,戏院没了合适的配角他就上。这天晚上禁婆一出场,赵增金就替石龙子捏着汗,心想,你可别给人家演砸了。禁婆与窦娥在狱中有个对话,石龙子对得熟练,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起码没失场,这下子抬高了石龙子的身价。博山票友能给程老板配彩旦,赵增金亲眼见的。
  听了程砚秋的戏,赵增金不禁感叹:到底是大师,唱腔悠扬婉转、韵味十足、若断若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十九

  与解放大戏院、胜利戏院同时期的,还有博光戏院、庆胜戏院,博光在先,随后是庆胜。博光戏院就是后来的工商联礼堂,老建筑还在。一开始戏院也挺简陋,好歹却是四堵墙,不像河滩那边是秫秸搭的。
  博光戏院创建人是一对夫妻,毕玉勤为前台经理,樊斌卿是后台老板。因为是行家里手,从外地邀请来的都是好角,如老生周啸天、武生尚长春、青衣尚长麟,后两位在北京荣春社坐科,都是尚小云的公子,演的对手戏《武松与潘金莲》《翠屏山》,配合默契。
  北京人艺曾来博光戏院演出话剧《雷雨》《白蛇传》,上座率很高。曾与王玉容灌过唱片《四郎探母》的名角关韶华,也曾来博光戏院演出。
  庆胜戏院刚开始很简陋,也是草棚子,改造后才有模有样,曾经是淄博五音剧团的排练场,五音戏《红楼梦》就是在那里排的。

      二十

  1953年,老生周亚川为团长的山东省实验京剧团(后为省京剧团)来胜利戏院演出,王影侠的青衣,全团百余人,阵容空前,有次演《铁公鸡》,剧中八对人物顺序出场对打,观众大饱眼福。鉴于博山演出业绩可观,山东省实验京剧团以3000元买下了胜利剧场。1953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将胜利剧场场址与市酱菜合作加工厂的空闲坟地乔家林相互更换,同年由省文化局投资建成淄博人民剧场,当年建当年营业。当年9月17日,由省京剧团进行开幕演出,演出持续一个多月,盛况空前,上演的剧目有《包公辞朝》《龙凤呈祥》等20多个。
  淄博市工人文化宫也是1953年开建,却拖到1955年大年初一开戏,为啥晚?文化宫剧场打地基的时候遇上了地质障碍,地槽内全部是卵石。南关村原先有个地洞,里头还挺宽阔,能容纳百十个人。文化宫剧场地槽正好建在上头,费了好大劲。

    二十一

  1954年8月,尚小云来博山人民剧场演出,同来的有小生尚富霞、老生方英培、花旦田荣芬等,演出尚派剧目《乾坤福寿镜》《汉明妃》《峨眉酒家》等。赵增金看了《汉明妃》《双阳公主》两出。尚小云住在报恩寺小学一个二层楼。一日,赵增金从南关上大街,走到报恩寺,往小楼上一看,尚小云正在小楼楼台上喝水。荀慧生来过两回,在胜利戏园演出时还是他自己的私人剧团,以后又来人民剧场,赵增金看了一天。
  1960年11月,梅兰芳在博山人民剧场演出,不兴站票,池子两块钱,偏座一块八、一块六。梅兰芳在博山演了五天戏,赵增金只看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奇双会》等都是梅派代表作,票很难买,买着就不孬。博山设了三个售票点,大街吕家宅那个小屋是其中一个,赵增金就是在吕家宅排队买的票。博陶戏迷成堆,一天发5张票,5天发了25张票,根本分不着数。
  梅兰芳的戏,赵增金只看了一出,次序也没记住,而1950年程砚秋的那次演出却记得清清楚楚,这里头还是有偏爱。

    二十二

  1956年1月,市工商联成立经建业余京剧团筹委会,11月举行成立大会。肖池、刘子珍先后任团长,刘绪宏等任副团长。生旦净丑、文武场样样不缺,职员一度发展到七八十人。剧团排练场就是博光戏院,也就是后来的工商联礼堂。
  刘绪宏与我父亲是同事,五金交电职工。我认识刘绪宏先生的时候,他正热心养菊花,早已不再唱戏,是一位魁伟的黑脸大汉。五金交电原经理、戏迷孔繁文先生说,刘绪宏是花脸,唱、念、做俱优,应该属于金少山的金派,典型的铜锤花脸,声如洪钟,能把梁上尘土震得下落,他与袁世海同在上海学过戏,有师兄师弟之谊,颇有根基,唱得最好的戏是《黑风帕》。还有赵增金先生熟识的徐登俊、徐宝梓父子。经建业余京剧团聘请过毛菊逊、郭盛亭、樊斌卿来团辅导教戏,十年间深入全市城乡演出达2000余场,演出传统剧目《群英会》《借东风》《龙凤呈祥》《秦香莲》《打渔杀家》《汾河湾》《钓金龟》等。

    二十三

  后来,赵安业随天津京剧院来了博山人民剧场,也挂牌,早已是名丑了,但名字改了,赵安业成了赵春亮了。看戏时,赵春亮一出来,赵增金一看,这不是赵安业吗。戏演完,赵增金上了后台,赵春亮还没卸妆,赵增金就问他:“你是原来的赵安业不?”赵春亮说:“是啊!”“你还想着在南关住来吗?我也是在南关住,那时候就经常看你的戏。”就这么叙了几句。
  1980年7月,中国京剧院一团袁世海、冯志孝、杨春霞等来到博山人民剧场演出,阵容庞大,行当齐全,一票难求。表演剧目有《借东风》《龙凤呈祥》《九江口》等,其间袁世海曾在博陶彩烤车间为工人演唱。之后,李维康、耿其昌、李慧芳、李崇善、李世济、赵艳霞、关素霜、宋长荣、孙玉敏、李光、康万生、孟广禄都先后带团来人民剧场演出。
  来人民剧场献艺的还有东方歌舞团,我当时20岁,是博山文化馆舞蹈队成员,曾佯装观众,被邀请上台与东方歌舞团舞蹈队共同表演《盂兰盆舞》,并学习了东方歌舞团马来西亚舞蹈剧目《风筝》,作为企业文艺节目回到人民剧场表演。我去听的还有吴雁泽的独唱音乐会。
  上世纪90年代,天津京剧院的康万生、天津青年京剧团当家花脸孟广禄来博山,赵增金都看过,孟广禄嗓子比康万生高,康万生的韵好听,俩人是师兄弟,都是裘派弟子。

    二十四

  赵增金看的角多,一直看到这还有点迷劲,前几年他还去张店,于魁智、李胜素、张火丁都看。今年94岁的赵增金先生一生不知道看了多少出戏、看过多少名角,看多了,孬的不想看了。赵增金坦承自己喜欢程派,他的评价是,除了程砚秋,后头程派这一大些没人比肩张火丁。张火丁属于程派第三代,赵荣琛的关门弟子,台上戏好,台下做人也好。她的戏在北京一唱,台湾、香港的戏迷都坐飞机来看。2004年张火丁来张店演出,那时三十几岁,赵增金去看了。

    二十五

  如今,红火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民剧场完成了艺术使命,改头换面,以另一种身份面对博山市民,新桃早不是旧符了。看上去,博山梨园的百年薪火似乎奄奄一息,殊不知这股热流早已潜回民间,在无数个街头巷尾唱得正欢呢!其中一个要数山头那个“戏迷之家”。

    二十六

  山头是陶瓷古镇,古窑成片,戏迷成堆,这么说不过分。
  现在,博陶已不复存在,1992年,由贾元芳领衔,以贾式家族为主体,由三十几位演职人员组成的“戏迷之家票友京剧团”却走上了城乡舞台,莱芜、博山南部山区,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12月12日,在赵增金老人府上,我见到了贾氏“戏迷之家”的第三代、程派青衣演员贾萍。
  贾萍的爷爷贾久安最早在山头大众社,大众社又与义胜社合并,成为义众社,先进社又合进来成为博山耐火合作工厂,以后叫国营山头陶瓷厂。1959年,博耐割去了四车间,包括贾久安在内不到二百人组建淄博美术陶瓷厂。
  贾久安就喜欢听戏看戏,不唱归不唱。贾萍的父亲贾元芳,十四五岁参加工作时就痴迷京剧,贾萍形容今年85岁的父亲为了京剧还是“不顾一切”,到这还唱。贾元芳十几岁去大众社找父亲,赵增金先生第一回见他,就问:“听说你会唱戏?唱一段咱听听。”贾元芳就唱一段。
  贾元芳弟兄四个都唱戏。贾元芳唱花脸,二弟贾元茂唱老生,二弟的女儿唱张派。三弟贾元华从小喜欢翻跟头,是高派文武老生,先在淄博市京剧团,继而在临朐京剧团,后下放到黑山煤矿,晚年患了重病,还在床上练倒立。四弟贾元成唱花脸。妹妹们也唱,大妹贾元珍、二妹贾元凤都是梅派,小妹贾元琴爱听戏。贾萍是程派青衣,姊妹三个,还有一个弟弟。姐姐贾文霞唱老生、老旦、青衣。刘宗吉编剧的梅派《孟姜女》,贾萍是主演。
  《除三害》《赤桑镇》《四郎探母》《陈三两爬堂》《钓金龟》《武家坡》等都是“戏迷之家”的保留剧目。“戏迷之家”参加过山东电视台《好戏连台》栏目,贾家去了四位,李玉芙现场点评,演了十来场,得了第一名。如今,贾氏“戏迷之家”的第五代,也开始有人喜欢京剧。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12/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