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  副刊
3    4   
PDF 版
· 尹干 瓷事 辑要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6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0/12/24
朗读

尹干 瓷事 辑要 

品位高 陈峭

  尹干的茶具设计稿。从左至右依次为壶、碟、杯的画面。

  尹干
  瓷事
  辑要
  □ 刘培国
  耄耋之年,又是道地科班出身,跨界陶瓷、琉璃、丝绸、绘画,著书立说,皆有建树,尹干先生自1962年9月自景德镇陶瓷学院分配至淄博,近60年里,他远离家乡故土,与淄博陶瓷同呼吸、共命运,把一生奉献给了淄博陶瓷科研设计、艺术教育。2020年11月的一个上午,在山东理工大学的尹干艺术馆,尹干先生侃侃而谈,60年来许多尘封已久的往事复又历历在目。

     一

  1962年9月,尹干第一个接到毕业分配通知书,欣喜中匆匆北上,先到济南,再到淄博,去了位于博山鱼市街的淄博市陶瓷局报到。人事科讲,凡是局属单位可以任选。他想,还是搞研究吧,决定到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工作,当即从博山乘火车到大昆仑,背着行李步行半个小时,一路打听来到位于昆仑山下的硅酸盐研究所。
  就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尹干结婚生子,生活与工作了整整19年,度过了他的青年时代,也经历了淄博陶瓷材料研究与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的关键时期。
  回想当年,年已八十的尹干唏嘘不已,他非常怀念那个混合着艰苦、辛酸、兴奋、颇有成就感的时期。
  1963年,沈惠基先生出任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在尹干心目中,沈所长是一位知识渊博、非常敬业、有组织指导能力的高级知识分子。
  1963年秋,市陶瓷局决定建立陶瓷产品设计室,设计室放在硅研所,双重领导,成员有尹干和他的两位校友方正良、何其荣及山东艺专毕业的高潮。尹干任室主任。他们以研究所为基地,设计了几套茶具和盖杯的造型和画面,第二年参加了省轻工业厅的产品设计评比,有几种产品设计获得优秀设计奖(当时只设立优秀设计奖)。省厅和厅技术处的领导看到他们的设计很高兴,说他们有了产品设计的部门,开展了工作,很好。
  尹干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学的是陶瓷美术设计,也是第一个分配到淄博的从事陶瓷美术设计的大学生。在陶瓷系统工作期间,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日用陶瓷设计,经历和见证了淄博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从起步到逐步发展的过程。
  尹干到研究所报到不久,同班同学吴咏生和林基生分别被分配到博山陶瓷厂与淄博瓷厂工作。他们到来的三四年间,连续从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和山东艺专分配来了20多名美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这部分毕业生,有一部分因照顾夫妻关系,早已调离淄博,有几位已过世,至今仍在淄博生活的,大都已年过八十。

      二

  陶瓷有三大原料——黏土、长石、石英。南方的黏土得天独厚,紫砂类也是。2019年,尹干去云南建水,见到了紫砂五彩土,储量很大,有紫色的、偏黄的、偏蓝的、偏绿的,还可以搭配,配出不同的色调来。与南方相比,淄博地区生产细瓷的黏土稀缺,历来以当地大青土为原料生产陶器为主。
  淄博瓷器的研发生产,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新建的淄博瓷厂起步的。生产原料用的是山西大同土。硅酸盐研究所的小部分瓷器产品也用大同土。大同土毕竟是外地原料,如何用当地黏土来搞好高档日用陶瓷,如何开拓新的思路、新的途径,这是摆在沈惠基所长和科研人员面前的课题。
  淄博高档细瓷的研究由此开始了。
  硅酸盐研究所和其他几个陶瓷厂的科研技术人员都很尊重沈惠基所长,不少科技人员是他教过的学生。他领着科技人员首先从当地黏土入手,进行细瓷的研究。在淄川昆仑镇昆仑山的西边,宋家坊、康家坞、磁窑坞这三个村都出产一种瓷土,当地人叫“乾子土”,也可以归为高岭土,夹杂在石灰岩岩层之间。经过反复研制,以昆仑瓷石为原料的瓷器研究日趋成熟,为了测白度、透明度,他们发明制造了陶瓷白度仪、透明度仪。因瓷土本身质量受限,白度、透明度都与高端细瓷仍有距离。

      三

  沈惠基、张儒岭、孙兆庚等研究出昆仑瓷石制瓷工艺后,硅酸盐研究所让尹干设计了一套壶的造型和画面,生产了一批茶具,赠送给有关部门单位,算是汇报。
  茶具画面是尹干设计、罗晓东画的。图案主要由几朵菊花和几片叶子组成,设计的菊花10个瓣,罗晓东彩绘的时候根据画面布局偶有微调,有时画10个瓣,有时画12个瓣。尹干设计的叶子颜色,下面的叶子用小豆茶釉上颜料画,带点棕色,棕里发红。画好后进炉烤花,烧烤后,用金水画上面三片叶子,再第二次烤花。设计画面尹干一直保存着。
      四

  1964年,省轻工业厅组织了一次出口陶瓷产品设计会战,地点设在淄博瓷厂,负责人是省厅的陈奇和淄博瓷厂的谷守纲,他们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参加会战的设计人员有省厅科研所的大李、曹根娣,济南花纸厂的杨建勋,济南保温瓶厂、搪瓷厂及烟台钟表厂的设计人员,淄博瓷厂技术科设计组成员田良永、林基生、王林、赖伟成、廖彩杏、吕则泉,硅研所的高潮、尹干。
  他们从省图书馆借阅了大量国外有关图书杂志资料作为参考。会战数月,他们将造型图纸分别下到淄博瓷厂和博山陶瓷厂车模制胎、成型烧成,画面图纸下到济南花纸厂印刷制作。在当年的秋季广交会上,会战设计的餐茶具亮相,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外商青睐,收到大量订单。
  这次会战改变了仅靠来样加工、小杯小碟生产出口的局面,自主设计的附加值更高的餐茶具占领了国外市场。各陶瓷厂管理层知道了产品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了设计队伍的建设和设计人才的培养。这次会战结束后,局设计室的设计人员下到福山陶瓷厂和淄川陶瓷厂,帮助厂里改进和设计产品。

      五

  沈惠基所长上任伊始,就组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张儒岭、吴金环、张方训、刘凯民,提出了以滑石为主体原料的滑石瓷研究课题。淄博瓷厂和博山陶瓷厂也进行了滑石质瓷的研究,市硅研所的滑石质瓷称为“象牙黄”瓷,淄博瓷厂的称为“鲁青”瓷,博山陶瓷厂的称为“乳白”瓷。经过1965年至上世纪70年代的小试和中试,1977年宣告研制成功。1980年,以滑石为主体原料的滑石质瓷已大批量投产,成为淄博主要生产瓷种之一。1983年“滑石质日用细瓷”获第36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牌,同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滑石质瓷,也称镁质强化瓷,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在生产。

      六

  1972年底至1976年,根据轻工业部重点科研项目“陶瓷颜料新品种研究”的要求,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陶瓷颜料研究室的夏侯聘卿、张道学、陈志瑞、李香莲、钱敬达研制了高抗腐蚀陶瓷釉上颜料。这种陶瓷颜料具有高抗酸碱侵蚀的能力,铅、镉等溶出量低,色泽鲜亮,完全适应丝网或凹版印刷的要求,也可以用于喷绘、手彩,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5年,轻工业部、省一轻厅下达任务,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接受了研制高温快烧陶瓷颜料的任务。市硅研所陶瓷颜料研究室的陈志瑞、张道学、夏侯聘卿经过多年研究,研制了适合平印调墨印刷的颜料,使画面色层薄、易渗透,真正达到了釉中彩的效果,推出了金红、深黄、深绿、海蓝、蓝灰、黑色等21个品种,1981年获得轻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
  为了配合陶瓷颜料研究室的工作,尹干有一个阶段临时在该研究室工作,主要任务是开展丝网颜料的丝网印刷工艺研制,并设计丝网花纸画面。当时还从淄博印刷厂抽调有经验的滕余忠师傅,从制网、调料到印制进行指导和具体操作。为配合釉中彩颜料的研究,尹干也设计了诸多花纸画面,由济南新中花纸厂打印成花纸,他们与研究室的同志密切配合,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上世纪70年代,淄博市陶瓷公司下属单位还在焦宝石制瓷上开展了研制工作,淄博瓷厂研制成功“昆仑牌”色瓷,博山陶瓷厂研究成功“宝石牌”炻器,张店陶瓷厂研制成功“湖光牌”硬质陶,福山陶瓷厂也开展了炻器的研制。各厂研制的炻器大量投产,并大量出口。至今,淄博企业大量生产的炻器咖啡杯出口仍在延续。

      七

  后来,高潮调往省轻工美校任教。赵德政、范伟光、刘玉芬曾先后在局设计室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硅研所的新材料研究,设计新的造型和画面。他们设计的长石质瓷(鲁玉瓷)《手鼓》、22头餐茶具和《凌云》啤酒具,在全国第一届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分别获一、二等奖。范伟光已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配合高长石制瓷的研制,他设计了两款盖杯造型,其中一款一直是硅研所的主打产品。高石英瓷研究成功后,用石英瓷制作的这款盖杯被选为国家领导人用瓷,故将该产品取名为“中华”盖杯。
  上世纪70年代,淄博两家日用陶瓷主要的生产厂家——淄博瓷厂和博山陶瓷厂,都已有了定型、量化生产的盖杯。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作为日用陶瓷材料研究和生产单位,尚没有较为定型和量化的盖杯造型。配合硅研所高长石质细瓷研究设计造型时,尹干考虑要设计盖杯造型。
  尹干搜集了部分盖杯实物及我国部分陶瓷产区的盖杯照片,一一分析对比归纳,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考虑杯身的比例关系及杯身与杯盖、杯顶、杯把之间的协调及细节的处理,精心设计了一款盖杯造型,制了两套模具,一套是光身,一套在杯身的下部雕刻了菊花花瓣纹。烧制出来后,大家都说好,所领导也很满意,决定这两个造型都量化生产。

      八

  1977年,淄博市陶瓷公司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协商,决定在淄博瓷厂招待所举办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分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两个班,学员来自全省各陶瓷产区陶瓷厂的美术设计人员,陶瓷系老师陈若菊、张守智、杨永善等都来培训班授过课,较全面系统地传授了图案设计、陶瓷造型与装饰及有关知识,对学员作业进行了具体指导。
  这次办班,各厂美术设计人员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回厂后设计了不少新的茶餐具造型与画面。1980年在轻工业部、中国陶协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陶瓷创新设计评比中,淄博产区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从材质到造型装饰都很新颖,大放异彩,获奖最多,是淄博市陶瓷公司和各陶瓷厂连年抓材料研究和产品设计的一次集中展示。
  沈惠基调任省轻工业厅总工程师以后,杜祥荣同志任研究所所长。山东虽然缺乏优质黏土,但长石和石英的储藏量大、品位高。杜祥荣所长决定研制高长石质日用细瓷,在他的主导下,组织了刘凯民、陈峭、高安君及化验室部分科研人员攻克这一课题。这项成果,1980年6月通过了省级鉴定,198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12/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