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13日电 山东鲁能泰山俱乐部13日官宣,俱乐部将更名为“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以山东泰山队的名字出征新赛季。 13日,俱乐部发布公告称,俱乐部收到中国足协关于非企业化名称申请的回复函。经中国足协职业联赛俱乐部名称审核小组的审核,俱乐部申报的“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符合《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的要求,同意使用。 此前,鲁能俱乐部更名的消息引发关注。11日,山东鲁能发布官方公告,解释此前所报俱乐部中性名未通过足协审核的情况。鲁能表示,因相关原因,俱乐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更名未能通过中国足协审核。目前俱乐部正在按照足协要求准备材料,对关联企业进行更名,并尽快再次申报。据记者了解,“相关原因”即鲁能俱乐部新股东济南文旅是有“山东泰山”字样的公司股东之一,不符合中国足协对于各级联赛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的要求。 为此,许多球迷发起“泰山保卫战”,俱乐部也迅速行动。12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济南文旅发展集团持股的“山东泰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已更名为“济南文旅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变更日期是1月11日。 泰山被誉为“五岳独尊”,不仅是山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1993年12月2日,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成立,这是齐鲁大地上第一个职业足球俱乐部。从那时起,虽然在1998年鲁能接手前俱乐部几次更换东家,但始终没有更换的就是“泰山”二字,这也表明了“泰山”是山东足球的一种传承,代表了一种足球文化。
■ 深度分析
“泰山保卫战”背后: 俱乐部更名到底改变了什么?
据新华社广州1月13日电 2020年底,中国足协的一纸文件开启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大潮。足协在近日发布公告称,超过80%俱乐部申报的中性名称符合相关文件要求。而随着足协设定的2月28日注册截止日“大限”越来越近,俱乐部的更名问题正在被放置在聚光灯下。 近两天,广州恒大更名完成工商备案,围绕山东鲁能更名的“泰山保卫战”一度登上热搜,上海上港拟更名“上海海港”,北京国安和河南建业等老牌俱乐部的更名悬而未决……这都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场“泰山保卫战”折射了什么?俱乐部更名究竟会对中国职业足球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值得深思。
“泰山保卫战” 画上句号
13日,山东鲁能俱乐部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足协审核,“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符合《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要求,同意使用,给这场一波三折的“泰山保卫战”画上句号。 此前,山东鲁能拟更名为“山东泰山”。11日,山东鲁能发布公告称,因相关原因,俱乐部首次提交的中性名更名未能通过中国足协审核。 “泰山”为何 如此稀缺?
足球界大都认同,对于山东鲁能来说,“泰山”是更名的首选。 泰山被誉为“五岳独尊”,是山东的重要标志。鲁能全队经常以登泰山的形式表达勇攀高峰的决心。在其主场看台上,也有“信仰唯泰山”的条幅。 以“泰山”为名,对鲁能也是一种回归——1993年,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成立,此后几次更换东家,“泰山”二字始终没有消失,很多老球迷一直称球队为“泰山队”。 因此,保住“泰山”对山东足球和中国足球来说都是幸事。鲁能俱乐部新股东济南文旅的快速果断反应,也彰显了其格局与情怀。 然而,并非所有俱乐部的更名都像“泰山”一样获得认可。 此前河南建业拟更名为“洛阳龙门”引发争议,俱乐部决定撤回重新申报;上海上港更名“上海海港”也被不少人吐槽“改了好像跟没改一样”。 对于俱乐部来说,找到一个代表地域文化、彰显特色的名号似乎并非难事,但能被各界广泛认同却着实不易。特别是对一些老牌俱乐部来说,原来的名号几乎已经刻在了俱乐部的骨子里,例如“国安”“建业”等名称,原本是企业名,经过时间沉淀,早已变成俱乐部本身的文化符号。 面对这样的情况,主管机构一方面要维护规则的统一和公平,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文化的延续和球迷的感情,未免陷入两难。 这正是“泰山”如此稀缺的原因之一。
俱乐部更名 到底改变了什么?
俱乐部名称代表着一种文化上的认同,中国足球文化就孕育在这些名字中,而这些名字也为中国足球文化设定了“初始值”。 体育产业专家、温州大学教授易剑东说,足协“用心良苦”希望俱乐部名称能与地方文化更有机结合,并实现与体育内在精神实质的融合。此外,也希望企业能创造性地把企业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以更“高级”的形式展示。 多位法律界人士认为,俱乐部名称是一种无形资产。山东公孚律师事务所主任于加华认为,俱乐部名字中性化之后,可以用球场冠名、胸前广告冠名,不过短时间内来看,这种无形资产与投资人的品牌关联弱化后,投资人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上海市律师协会体育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建军说,从法律及商业角度考虑,俱乐部名称属于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无形资产。因此,“强制更名”或有扭曲市场之虞。 专家认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俱乐部的投资人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为了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帮助职业足球市场在寒冬中实现“软着陆”,建议主管机构在审核更名时,在刚性的要求之外,适当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俱乐部一个“缓冲期”。 业内认为,更名后短期内,俱乐部对现有股东营销价值会有所削弱。但长期来看,名称中性化之后的俱乐部“排他性”减弱,“包容性”增强,更有利于多渠道立体开发营销资源,重构经营模式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