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要闻
3    4   
PDF 版
· 风雨同舟创业路 “幸福”超市幸福长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1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2/19
朗读

风雨同舟创业路 “幸福”超市幸福长

马冠群 通讯员 申婷文

  杨赛华的“幸福”超市开得红红火火。

  鲁雪梅和儿子张贴福字。

  16年来赚钱养家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便利
风雨同舟创业路 “幸福”超市幸福长
  又是一年春节至,年近五旬的杨赛华心生感慨。当初为了谋生,杨赛华离开江西宜春老家,先去北京打工,又到淄博打拼,开启了创业之路。时光荏苒,他奋斗了16年,让自己的“幸福”超市开得红红火火,在赚钱养家的同时,还为很多淄博人提供了便利,杨赛华倍感满足与欣慰。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杨赛华和妻子选择留在淄博过年。夫妻俩继续打理超市,忙碌并快乐着。
  2月13日,杨赛华告诉记者:“心中有挂念,何时都是年。”他今年48岁,老家在江西宜春,年轻时在北京一大型超市打工,负责采购。工作多年后,他对超市的采购、管理、运营都积攒了一定经验,决定自己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超市。2005年,他来到淄博与老乡聚会,走访市场时,他发现淄博中心城区新建小区较多,适合开超市,于是先在房租相对便宜的张店东部城区开了一家小超市。经过5年的摸索,他逐渐掌握了本地人的消费习惯和购物特点,超市生意越来越好。
  2010年10月,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将超市搬到了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奥林社区。超市的规模扩大了,商品种类也增加了20余种。两年后,回头客越来越多,超市也步入正轨,他慢慢品尝到了创业的幸福味道。
  他每天早晨6点就来到超市理货,晚上9点打烊,无论进货、卸货,还是收银、理账都亲自把关。杨赛华说,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超市来维持,必须用心经营。
  不少顾客都与杨赛华很熟悉,一边购物一边和他拉家常。“老杨在这开超市若干年了,他卖的东西实惠。”奥林社区居民王先生说。
  淄博高新区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商户们更能沉下心做好经营。杨赛华说,自从超市在奥林社区“落户”后,每周社区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都会上门服务。“在淄博高新区工作、生活很安心,政府还给我们每人发了300元消费券,很暖心。”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培 通讯员魏代江

  扎根第二故乡16载
门窗变迁见证城市发展
  2月10日,淄博市张店区联通路上一家门窗商铺门口,鲁雪梅和儿子、外甥正忙着贴春联。
  鲁雪梅和丈夫鲍怀旗都是德州人,2005年夫妻俩来到淄博,开始在门窗行业打拼,经营这家名为鑫瑞门窗的商铺已16年。
  “我们见证了淄博门窗行业的更新换代。”鲁雪梅说,从铝合金到塑钢,从断桥铝到三层玻璃再到系统门窗,样式、材质的变化记录着夫妻俩的奋斗痕迹,也折射着淄博这座城市的发展。
  夫妻俩有两个儿子,丈夫鲍怀旗有事外出,小儿子则去了舅舅家。除了他们一家四口,鲁雪梅的父母、弟弟也来到了淄博生活,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去年春节因为疫情我们没回老家。今年响应政府号召,还是留在淄博过年。”提到淄博市鼓励外来人员留淄过年的措施,鲁雪梅高兴地说,“我们夫妻俩已申请补贴,孩子的也马上去申请。”
  2011年他们拥有了自己的门窗厂房,生意越做越大。“我们一直进行产品创新,力求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扩大经营范围。”对于未来,鲁雪梅满是憧憬。
  鲁雪梅说,她喜欢在淄博做生意,他们会继续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把和这座城市的缘分延续下去。“淄博人热情,值得信赖。”鲁雪梅说。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渤海 见习记者张晗
  留淄过年
同样温暖

  2月10日,利用午饭后短暂的闲暇时间,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级主任科员谭晓正在义务书写春联,送给局里那些像他一样留淄过年的同事们。
  谭晓的父母家远在武汉,部队转业近20年的他第一次在他乡过年。“去年,全国各地都在用各种形式支援武汉,为武汉加油。如今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就是最好的抗疫行动。”
  异地过年,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家里年迈的父母。“不过现在科技发达,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和家人来个特别的团圆。老人对我的决定非常理解和支持。”
  酿醪糟、蒸肉糕……决定留淄过年后,谭晓便开始在家自己动手做些家乡菜,渐浓的年味让他觉得留在淄博过年同样温暖。
  同样让谭晓感到温暖的,还有来自政府和单位的关心关怀。谭晓所在的淄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会积极行动,鼓励引导干部职工就地过年,并力争让他们过个暖心舒心的春节。单位开展了“送万福 进万家”、走访慰问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就地过年的“淄博温度”。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冠群 通讯员 申婷文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2/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