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Z03版:临淄·教育
3    4   
PDF 版
· 数学原来超好玩儿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降尘“组合拳”确保扬尘治理显成效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LZ03版:临淄·教育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降尘“组合拳”确保扬尘治理显成效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3/12
朗读

数学原来超好玩儿



  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近二十年,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实用、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教孩子们学会分析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最关键的。
  一、巧用手指解决单位换算问题
  单位换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二年级有长度单位,三年级质量单位和面积单位,四年级有体积单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虽然孩子对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比较熟,但在具体的应用中还是感觉很困难。尤其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针对以上问题,我在学生理解进率的基础上创造了利用手指进行换算的方法。
  以长度单位为例具体操作如下:伸出左手五指叉开,掌心面对自己,从小拇指开始开始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从米到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所以从食指到小拇指间每相邻两个手指间的空隙表示一个10。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较其他手指间的距离大很多,所以表示1000,即1千米=1000米。明确了这些关系后进行如下操作。比如:50米=( )分米=( )厘米。先在手指中找到“米”的位置,即食指,再找到“分米”的位置,即中指,从食指到中指是往下走,像是下坡,下坡就要添上0,进率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因为1米=10分米,进率是10,1个0,所以就在50的后面添1个0,(也就是:50×10=500)即500分米;如果将50米换算成厘米,就是从食指到无名指,确定是下坡,添0,因为从食指到无名指间隔两个空隙,一个空隙表示1个0,所以两个空隙就是两个0,就在50后面添上两个0,即5000厘米(50×100=5000)。
  如果是将50米换算成毫米,那就在50后面添上3个0,因为食指到小拇指间又是那个空隙,也就是三个0,反之亦如此。比如:3000厘米=( )米。先找到代表“厘米”的手指无名指,再找到代表“米”的手指食指,从无名指到食指是往上走,所以要去掉0,因为间隔2个空隙,所以要去掉2个0,即30米(3000÷100=30)。再比如20000米=( )千米。找到代表“米”的食指,再找到代表“千米”的拇指,从食指到拇指往上走,所以要去掉0,因为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表示3个0,所以去掉3个0,即20千米(20000÷1000=20)。
  无论是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还是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这种方法不受数字大小的控制,打破了学生对大数认识困难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诸如“20000米=( )千米”类的题目的困难。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用同样的方法就都迎刃而解了。

  二、多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应用题
  应用题(解决问题)是整个数学中的重难点,也是考试中拉开分数最多的题目类型。我试过用分析法教孩子分析问题,即从结论到题设的逻辑推理方法,也就是执果索因法。因为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对年龄在6-10岁的孩子而言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用综合法来分析问题。综合法是一种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也就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

  例一:火车2小时行驶240千米,从北京到上海需要行驶12小时。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多少千米?(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分析:
  师:根据“2小时行驶240千米可以求出什么”?
  生: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怎样求?
  生:240÷2=120(千米)
  师追问:120千米表示什么?1小时行驶的路程有个名称,叫什么?
  生(个别):速度。
  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根据1小时行驶120千米和后面的12小时又能求出什么?
  生:火车12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北京到上海的路程。
  120×12=1440(千米)
  师:这个问题中共用到了哪几个数量关系式?
  生: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240÷2=120千米)
  (120×12=1440千米)
  小结:通过这样两步分析,学生能很自然轻松地解决问题。这里面既有关于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模型的应用,又是一个“归总”问题(先求总量,再根据其他信息求出结果)。

  例二:李爷爷家围了一个一面靠墙、三面是篱笆的正方形鸡舍,篱笆长24米,鸡舍的面积是多少米?
  分析:
  师:从“一面靠墙、三面是篱笆的正方形”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1.这是一个正方形。2.三条边围篱笆。
  师: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
  生: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继续读题,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篱笆长24米
  师:24米是谁的长度?包括几条边?你能求什么?
  生:每条边的长度,即正方形的边长。(24÷3=8米)
  师:然后呢?
  生:就可以求出这个正方形鸡舍的面积。(8×8=64平方米)
  小结:对这个问题,多数学生能利用综合法顺利分析出来。以上我为了详细说明才将整个思路进行分解。先根据已知信息推导出能解决什么,最后看看要解决什么。往往要解决的问题早已经解决或利用推导出的结论很容易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较为熟练地用综合分析法来解决各类应用题了,并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收获胜利的果实。当然,题目是千变万化的,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有时也要用到分析法。总之,教孩子们学会分析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最关键的。
  张店区绿杉园小学 王英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3/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