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要闻
3    4   
PDF 版
· 安全吃海鲜必须知道的8件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0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5/18
朗读

安全吃海鲜必须知道的8件事

伤害

  这种“高危海鲜”最近别吃了 
毒素超标且无特效药
安全吃海鲜必须知道的8件事

  海鲜可能是很多吃货戒不掉的“瘾”,但最近的几则消息,让爱吃海鲜的人望而却步。
  5月15日,河北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谨慎食用毛蚶、海虹等贝类的安全警示。通告称,每年5月到8月河北沿海可能发生赤潮,贝类因赤潮中有毒藻类而蓄积毒性,消费者食用后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建议广大群众在赤潮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在食用其他贝类海鲜时,一定要去除内脏食用,且一次不宜食用过多。
  无独有偶,近日,河北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也发布了关于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通告显示,根据近期检测结果,海虹体内所含麻痹性贝类毒素已经超出安全限量标准两倍以上,如果食用极易引起中毒。
  福建省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也于近日发布提醒,每年4到9月是织纹螺毒性最强的时候,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提醒大家外出用餐切勿食用织纹螺。
  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海虹,为什么会有毒?这种毒素从哪儿来?如何避免买到这类产品?今天就教你远离这种“美味”伤害。
  海虹里的毒素从哪儿来?

  海虹也叫贻贝或者青口,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和东海沿岸。海虹的主要食物是藻类,如果藻类由于赤潮等原因产生了毒素,海虹等贝类通过滤食过程将毒素摄入体内,当人们吃了含有毒素的海虹等贝类后,就会引起中毒。
  不同藻类产生的贝类毒素有多种,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和雪卡毒素等。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类对神经肌肉具有麻痹作用的物质,主要作用机理是阻断人体内细胞的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从而产生麻痹作用,进而使人中毒。
  发生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进而出现四肢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口水、发烧、起疹子等,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
  这种毒素不怕热,且容易被胃肠道吸收,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而且,目前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治疗药物。需要提醒的是,常见的贻贝类、蛤类、牡蛎、扇贝类、海扇类等都可能导致中毒。
  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介绍,根据近几年的监测,一般到了6月份,海虹体内的毒素含量就会降到限量值以下。也就是说,除了3到6月,其他时间是可以放心吃海虹的。

食用贝类怎么预防中毒?

  贝类海鲜营养丰富,价格低廉,性价比高。除了海虹之外,常见的贻贝类、蛤类、牡蛎、扇贝类、海扇类等都可能导致中毒。那么,吃贝类海鲜时,怎么才能预防中毒?
  “高危”时期别吃 结合这几年我国沿海城市海虹等贝类毒素中毒发生的情况,海虹等贝类毒素中毒事件有明确的时间聚集性,一般在4—5月达到高峰,夏季和秋季会有所降低,在冬季开始回升。
  正规场所购买 贝类食品还是可以食用的,但要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建议不要采捕或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含有麻痹性毒素的贝类,从外观看起来和普通贝类差别不大,所以购买时一定要挑选放心、有保障的场所,比如,大型超市或者正规农贸(海鲜)市场等。
  吃之前先去掉内脏 吃之前要认真清洗并去掉内脏。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食用前要去除。
  不建议喝汤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过程中会逐步溶解到汤汁中,因此不建议喝汤。

安全吃海鲜要弄清8件事

  吃海鲜前,要留意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发出的预警通知,加以注意和防范。平日吃海鲜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不管是贝类还是其他海鲜,从加工到食用,做好这8件事才能安全放心地食用。
  处理时戴上手套 如果皮肤上有还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不要接触海水以及海鲜等生物,处理海鲜食品时,尽量戴上手套,避免感染。
  加工时生熟分开 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饪工具(案板、刀具等)的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食用变质海鲜 变质海鲜中可能含有大量组胺,会导致中毒,一定要购买食用新鲜的海鲜,挑选时可注意一些小技巧。
  鲜鱼:眼睛清澈,鳃呈淡红或暗红色且无腥味,肉质有弹性,肚子没有破裂或血水渗出,腹内无腥味或药水味。
  虾类:新鲜的虾头尾完整,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较挺,有一定的弹性和弯曲度,有正常的腥味,但无臭味。
  蟹类:梭子蟹、雪蟹死后可以食用,挑选时看蟹的背壳呈青黑色、具有光泽、脐部饱满、腹部洁白的新鲜度较高,注意青蟹一旦死后不宜食用。
  贝类:最好买活的,因为死后病菌会大量繁殖,肉质迅速腐败变质产生各种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彻底熟透后再吃 海鲜类食物尽量不生吃,其中包括生鱼片,因为制作生鱼片的过程同样存在感染风险。烹调时一定要熟透,鱼、虾、蟹、贝类,蒸时需加热至100℃,持续30分钟;适合凉拌的海鲜要反复清洗干净后,在100℃沸水中焯烫数分钟,以杀灭细菌。由于副溶血性弧菌对酸的抵抗力较弱,烹调前后可加些食醋调拌,有助杀菌。
  内脏部分不要吃 海鲜中的毒素大部分都聚集在内脏部位,食用肌肉部分较为安全。
  食用海鲜要限量 不要一次性食用太多海鲜,把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海鲜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不宜大量食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每日吃鱼、虾类食物50—100克(不超过2两)。
  特殊人群慎吃海鲜 
  过敏人群:吃海鲜前先吃过敏药,并不能防过敏。如果因为过敏正在口服或外用抗组胺类药物,吃海鲜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加重过敏症状。
  痛风人群:某些鱼类、贝类以及虾蟹有较多高嘌呤,如果再大量饮酒会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可能诱发痛风。
  不宜与水果、茶同食 海鲜中的高蛋白会与水果、茶中的鞣酸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妨碍蛋白质的吸收。建议最好在吃完海鲜1小时后,再吃水果或喝茶。
  据《武汉晚报》
  ■ 相关链接
  热天安全饮食
记住这些原则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食物储存不当就很容易腐败,肠胃病也进入高发期,想要在炎炎烈日保证饮食安全,一定要记住以下原则。
  饮食不可太冰
  闷热难耐时,很多人喜欢吃雪糕、冰淇淋等冷饮降温。
  然而,雪糕、冰淇淋是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吃多了不仅不易消化,还会降低食欲。尤其是雪糕、冰淇淋的温度都在0℃左右,而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如此悬殊的温差对胃肠道刺激较大,易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
  如果进食冷饮过频或过量,还会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作用,引起急性胃炎、肠道功能紊乱等,导致厌食、消瘦,出现黄而暗的特征性面孔。
  饮食不可不新鲜
  近期,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但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也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且高温天气会加快食物腐败,成为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
  此外,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蚊蝇、蟑螂滋生,它们从食物上经过、停留时也会传播有害细菌和病毒,如果人们不慎食用了这些食物,容易患肠炎或胃炎,还会发生其他健康损害。
  因此,食用蔬菜、水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生食时更是如此;吃不完的食物要妥善保存,再次食用时要仔细检查是否变质腐败。
  饮食不可失衡
  啤酒、烧烤、小龙虾……美食花样百出,让人们的口腹之欲得到满足。但是,在乐享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安全。
  饮食宜清淡,因此,像烧烤、螺蛳等美食,只可偶尔吃一顿解解馋,经常食用则会引口干舌燥、便秘等现象。此外,对于街边烧烤或露天餐饮,如果不能确定食物来源是否安全,还是不吃为妙。
  水果也是不可或缺的美食。但需要注意,有些水果的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误食会导致血糖飙升,因此该病患者食用前需要仔细辨别。
  据中国新闻网公众号

  ■ 预警回顾
  ●河北秦皇岛
  2020年4月,山海关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海虹禁捕、禁售和禁加工管理风险防范的紧急通知。
  ●河北唐山  
  2020年4月,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
  ●辽宁大连  
  2019年5月,辽宁省食药监局曾发布预防海虹中毒食品安全提示,为预防食用海虹食物中毒,建议市民高度注意谨慎食用海虹。
  ●山东青岛  
  2019年4月,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也在食品药品监管微信公号中提醒市民,5月是海虹中毒高发季节,近段时间尽量少食慎食海虹。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5/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