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博览周刊
3    4   
PDF 版
· “黑暗面”到底什么来头?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5版:博览周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5/26
朗读
这个黑客组织把“手”伸向世界各国
“黑暗面”到底什么来头?



  5月9日,美国最大输油管道关闭引发民众恐慌性抢购。

  当地时间5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17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原因是美国最大输油管线运营商科洛尼尔管道公司5月7日遭到一个名为“黑暗面”的黑客组织的网络攻击,为此不得不关闭整个能源供应网络。
  时隔4天,当这家管道公司宣布全线恢复运营,“黑暗面”再次出手。5月13日,其在暗网发表声明称,已窃取日本东芝公司法国分公司740GB机密信息和个人资料。
  连续几个“大动作”,让这个去年8月才“出道”的黑客组织一时间“名声大噪”。
  既能让美国能源“大动脉”陷入瘫痪,还能把“手”伸向世界各地,“黑暗面”究竟是个怎样的黑客组织?

并非资深组织
成员都是老手

  科洛尼尔是美国炼制油品输油管线的巨头。每天,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炼油厂的至少250万桶汽油、柴油、飞机燃油通过这家公司旗下主线管道,被运输至人口稠密的纽约、华盛顿等地。该条管道总长约8850英里,运输量占美国东海岸供应量的45%。
  5月7日,科洛尼尔管道公司称其部分主线网络遭遇网络攻击。黑客窃取了100GB的数据,不仅对其加密,还限制访问,并企图借此索要上百万美元的赎金。
  8日,科洛尼尔管道公司发表声明称,此事件与勒索软件有关。但从当日声明来看,“真凶”还未浮出水面,但该公司已决定主动关闭一些系统,停止部分管道运作。
  5月9日,科洛尼尔管道公司线路“罢工”的影响显现,输油管道关闭引发美国民众的恐慌性抢购。从佛罗里达州到弗吉尼亚州的加油站汽油供不应求,美国汽油期货涨幅超过3%,创下3年以来的新高。
  同一天,拜登宣布美国17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进入紧急状态,旨在放宽这些地区石油产品公路运输的限制,以防燃油短缺。
  “‘黑暗面’要为科洛尼尔管道公司网络中枢瘫痪负责。”1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声确认了此次事件的背后主谋,“黑暗面”由此进入大众视野。
  “黑暗面”也是“敢作敢当”。11日,它们发表声明承认实施了此番操作,但原因只是“为了钱,而非为社会制造麻烦”。
  13日,科洛尼尔管道公司称,该公司受网络攻击而被迫关闭的燃油运输管道全线恢复运营。
  美国能源界人士对此担忧不已,称“这是迄今为止发生在美国的、对能源基础设施破坏性最严重的一次攻击”。
  入侵美国能源“大动脉”,让17个州进入紧急状态,还惊动了总统和FBI亲自出马……“黑暗面”究竟是什么来头?
  “黑暗面”并不是老牌黑客组织,成立时间还不足一年。但这并不代表其“道行不够深”。“我们是黑客行业的新来者,但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根基或经验。”该组织曾在网络上这样介绍自己。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该组织虽然“年纪尚轻”,但成员却都是“黑客老手”。美国一网络安全公司情报部门负责人称,曾在2013年左右发现“黑暗面”背后一些“资深黑客”的踪迹。当时,这些黑客服务于一个名叫“碳蜘蛛”的组织。他们曾攻击过俄罗斯的金融组织,随后几年又将“矛头”转向了中东和欧美。
  “黑暗面”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还有着一套独有的商业模式。
  通常,“黑暗面”开发推出勒索软件,再将其出售给犯罪分子,网络攻击由后者实施。窃取、加密后进行勒索是其常用手段,获取大额赎金是其最终目的。“黑暗面”还建立了一个网站,专门用来公开受害者的隐私数据。网站上留有联系电话,受害者可自行与该公司联系,进而商讨“解决方案”。赎金通常以比特币或门罗币支付,金额在20万到2000万美元不等。
  对于“黑暗面”如何获得个人信息,“数码阴影”联合创始人查佩尔认为其极有可能购买了一些远程桌面软件的账户登录信息。
  “黑暗面”总部所在地也引起了人们的猜测。
  10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将起诉“黑暗面”,并称该组织有可能位于俄罗斯。“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俄政府参与其中,但我计划很快将与普京总统会面,莫斯科应该为此承担一些责任。”
  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分析报告称,“黑暗面”的“受害者”大多是美国公司,偶有欧洲、南非和巴西的公司。“要求分支机构不攻击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这或许能表明‘黑暗面’的总部所在地。”报告指出。

引发犯罪狂潮
称只为了搞钱

  据美国《企业家》杂志介绍,自“出道”以来,“黑暗面”的创始人及其旗下分支机构引发了全球性的犯罪狂潮,目前已波及超过15个国家及多个垂直领域。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该组织已成功勒索了10家企业、机构,其中不仅有油田服务公司,还有银行和律师事务所等。
  “黑暗面”网站发布的内容显示,美国地毯生产商迪克西集团、美国农产品供应商卡罗莱纳东部公司、密歇根州的汽车焊接企业帕斯林都曾是该组织的攻击对象。
  但直到科洛尼尔管道公司遭遇攻击后,“黑暗面”才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然而,“黑暗面”在声明中表示其起初并不想掀起轩然大波。
  “我们对政治不感兴趣,不参与地缘政治竞争,不需要把我们与特定的政府捆绑在一起,也不用寻找我们的其他动机。我们的目标是搞钱,而不是为社会制造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对每个目标进行审核,以避免一些社会影响。”该组织这样解释其动机。

值得提高警惕
不必过度恐慌

  科洛尼尔管道公司的危机,让美国社会和美国媒体担忧不已。
  10日,美国土安全顾问伊丽莎白·舍伍德·兰德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事件将美国关键能源基础设施主要由私营部门所有并运营而导致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网络保险和加密货币的兴起助长了勒索软件案件的‘爆炸式’增长:网络保险使公司和政府部门成为犯罪团伙的目标,加密货币使赎金支付变得更难被追踪。”《纽约时报》发文称,这次攻击会使黑客对电网、管道、医院等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变得愈发肆无忌惮。
  “这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来说是个不祥的征兆。”美国《连线》杂志称,这是迄今为止,网络攻击中对美国能源系统冲击最大的一次。
  但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发表的一篇题为《科洛尼尔管道公司所以遭遇的网络攻击不会引起恐慌》的文章却持相对乐观的看法。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突然面临新风险。因为,像这样的勒索软件攻击其实十分常见。”文章写道,“它们的目标并不是要让国家基础设施‘罢工’,很多黑客的动机都是谋求经济利益。”
  网络安全公司红金丝雀情报总监凯蒂·尼克尔斯说:“这起网络攻击事件之所以引发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完全是由于它影响到了输油管道网络。但对我和其他网络安全专业人士来说,类似的攻击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因为这次涉及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才会触动一根特别的神经。”
  正当人们开始关注“黑暗面”之时,1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黑暗面”在向其合作伙伴发送的一封邮件中称其团队目前已经解散。
  但专家认为,团队解散的消息可能只是个把戏,黑客可能只是想借此隐藏行踪,不排除他们会以另一个名字重启的可能。
  值得玩味的是,在解散传闻流出之时,“黑暗面”的受害者还在不断扩大,而日本东芝公司的法国分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据《新民晚报》


■ 相关链接

黑客是一群
什么样的人?

  黑客,源自英文Hacker,这个词语早期在美国的计算机界是带有褒义的,是指专门研究和发现计算机与网络漏洞的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而成长。最早的计算机于194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而最早的黑客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麻省理工学院。
  最初的黑客一般都是一些高级技术人员,他们对计算机有着狂热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热衷于挑战,崇尚自由并主张信息共享。于是,他们不断地研究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发现计算机和网络中存在的漏洞,然后向管理员提出解决和修补漏洞的方法。
  黑客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计算机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计算机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
  严格意义上,黑客和骇客不同,黑客专注于研究技术,一般不去做些破坏性的事,而骇客则是专门以破坏计算机为目的的人。根据开放原始码计划创始人埃里克·雷蒙德的解释,黑客与骇客是分属两个不同世界的族群,基本差异在于,黑客是有建设性的,而骇客则专门搞破坏。
  如果笼统地把上述两种人都称为黑客的话,那么就应该把黑客分为“邪”“正”两类了。邪派黑客通过各种黑客技术对系统进行攻击或者做其他一些有害于网络的事情,而正派黑客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帮助系统管理员找出系统中的漏洞并加以完善。
  据“科普中国”客户端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5/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