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落实突破沂源行
3    4   
PDF 版
· 科技赋农 沂源数字农业迎来春天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7版:落实突破沂源行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5/28
朗读

科技赋农 沂源数字农业迎来春天

李科 姜涛 孙锐 李振兴 孙良栋

  新型种植模式下的生态无人农场   果农喜收大樱桃。

  如何解决种植群体老龄化问题、培育现代种植的职业农民,几乎是所有农业县亟待突破的瓶颈。吸引年轻人投身智慧农业,让“农民”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目标,是沂源县发展数字农业的目标之一。对于素有“农业大县”“果品强县”之称的沂源县而言,发展数字农业无疑是助力现阶段当地农业新业态发展的有力举措。
  值得肯定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目前,沂源县县级“智慧三农”大数据应用平台已谋篇布局,加之沂源阿里“产地仓”龙头特有销售模式的倒逼,当地传统生产模式悄然开启了转型革新。
  聚焦聚力淄博市委、市政府数字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沂源正将革命老区山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施工图”“作战图”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地上”。而随着沂源县果业振兴大幕的拉开,革命老区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正逐渐显现。

冬暖棚种出“金豆子”

  “樱桃好吃,树难栽。”
  名为早春第一果的大樱桃,素有“十年九不收”的说法,而种了30余年大樱桃的白正玉,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说起沂源大樱桃,就不得不提燕崖镇燕崖村。作为沂源大樱桃的主要产区,燕崖村共有410户1200人,截至目前,全村有露天大樱桃1300余亩,樱桃大棚280亩。
  62岁的白正玉被乡亲们戏称为当地大樱桃种植的“泰斗”。1990年,他从潍坊临朐引入大樱桃苗,在燕崖村种下了第一株大樱桃树苗。寒来暑往30余载,如今这棵大樱桃树的直径已超过了40厘米,成为当地的“樱桃树王”。
  引苗成功后,白正玉通过燕崖村村“两委”承包了50多亩荒地,随着1993年第一批大樱桃的收获,他也由此成为了乡亲们艳羡的能人。
  “当时只有‘红灯’一个品种,露天种植大樱桃的产量低且收获不稳定,一亩地往多里说能赚2万块钱。”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白正玉放弃了大面积的露天种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面积约为4亩的大樱桃冬暖棚上,而说起冬暖棚的好处,白正玉则笑逐颜开。
  “以目前种植较多的‘美早’为例,冬暖棚的采摘时间为4月初,售价大约一斤60块钱,而露天的采摘时间为5月中旬,一斤可能卖不到20块钱。”
  在白正玉看来,大樱桃冬暖棚的普及不仅提前了大樱桃的上市时间,能卖出高价,更保证了这种高端水果的产量和品质。
  在白正玉的身后,起高超过9米的冬暖棚框架选择多为钢结构,卷帘子、通风也都已实现了自动化,而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更是有效化解了当地大樱桃种植群体老龄化的问题。
  眼下,头顶“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首批电商小镇”等诸多荣誉的燕崖镇,已将大樱桃种植发展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根据沂源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正常年份下,当地大樱桃年产量可达4500万斤,畅销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新疆等20多个省份,产值约4.5亿元。
  不仅如此,围绕大樱桃产业,当地还积极发展果品包装、果品营销、苗木培育等相关产业,发展了150个大棚、60个采摘园、150家电商,引导果农从单纯种植,向种植、营销、旅游等综合经营方式转变。

四荒地变身“花果山”

  在农业产业硕果累累的沂源县,从来都不缺少“奇迹”,在张家坡镇张家坡村一处被当地人称为“西山”的地方,60岁的张德义用了整整5年时间,在此书写了一段传奇。
  “搞农业不能仅靠情怀和经济实力,一定要有一颗敬畏的心。”
  时间回到2014年10月,张德义通过张家坡村村“两委”承包了一片大约300亩的荒山,自此也与这片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5年至2017年,回忆土地整理的那3年,张德义几乎“肠子都悔青了”。个人投入资金1000万元,其中包含400万元的银行贷款,面对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张德义反而越挫越勇。
  2015年种植果树3600棵,2016年增种4800棵,2017年再种5200棵,2018年2000棵,2019年600棵……截至目前,张德义已在这片昔日的荒山上种下了2万余棵果树,完成整理标准化耕地超260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张德义收获苹果10万余斤,收入30余万元;2020年收获苹果30余万斤,收入80余万元。张德义说:“2021年,保守预计将收获苹果60万斤,收入有望超过120万元。”
  在张德义看来,一连串喜人数字,并非仅靠自己的勤劳付出,因为与传统的果园相比,他所种植的苹果树显得十分“怪异”。
  “我所采用的是‘宽行密植’的种植技术,以‘半乔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经过几年的实验发现效果不错。预计两三年后,整个果园将进入盛果期,产量有望达到100万斤。”
  依凭荒山造梯田,这是眼前这片果园最显著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因条件制宜的原则,张德义凭借新型种植模式解决了劳动力的投入。
  不太忙的时候,260多亩果园只需6名工人进行打理,每斤苹果的种植成本也由传统种植的约1.5元缩减至0.6元。
  “果农年龄的老化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路的老化。”这不仅是张德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大胆创新、敢于开拓的一面镜子。
  “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定会在经历了集约化、现代化、智慧标准化之后,最终实现数字智慧农业的目标,以此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让所有的农民都能够轻松做农业。”2020年10月,张德义的“花果山”被认定为阿里巴巴沂源“产地仓”直采基地。
  2020年7月,全国首个“盒马市”落户淄博。淄博市与阿里巴巴双方共建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城市,将有力推动淄博农业农村发展向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转型升级,为全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阿里与沂源县的合作,即是对这一战略合作计划的践行,以沂源苹果产业为切入口,致力于促进沂源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赋能本地电商企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智慧三农”透视强县大格局

  纵观整个沂源全域,在新型种植模式下取得硕果的并非仅有张德义一人。以“沂源红”苹果为例,在保证果品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减种植成本,成为了所有探索新型种植模式者的共同目标。
  “目前,在我们公司的生态无人农场,每斤苹果的种植成本可由传统种植的约1.5元缩减至0.4元。”
  在位于沂源县南麻街道沟泉村的中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山东中以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张传福介绍说,他们公司是集成网室保护性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欧洲苗木脱毒、矮砧宽行密植栽培、全程机械化管理、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国内顶级标准果品生产示范基地。
  目前公司正与山东理工大学兰玉彬院士团队合作,共建数字果园,打造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智慧农场。
  自示范基地建成运营以来,全国各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通过单一技术输出和整建制技术输出在省内外多地市进行了项目复制推广,通过示范基地运营和为用户服务经验的积累,最终实现技术迭代,形成了特有的整建制服务输出模式。
  “培育手机种植新农人,吸引年轻人投身智慧农业,让‘农民’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目标,这是沂源县发展数字农业的目标之一。”
  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翟淑法在接受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表示,沂源县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75万亩林果经济的区域化布局已基本完成,进入产品升级、产业提效和品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发展数字农业无疑是助力这一新阶段农业新业态发展的有力举措。
  如是,近年来,沂源县按照“发展需要、技术可靠、示范引领”的原则,先期重点在平台搭建和样板场景打造上下功夫,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四方面内容,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夯实了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基。
  “农业经过数字化改造后,无论是水土气、温湿度等环境数据,还是生产加工过程的全流程数据,都能很好地指导生产、提升效率。数字化又可为品牌化提供质量保障,品牌化则通过优质优价,让科技投入有价值体现,形成内生动力。”
  如翟淑法所说,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目前,沂源县县级“智慧三农”大数据应用平台雏形已现,加之沂源阿里“产地仓”龙头特有销售模式的倒逼,当地传统生产模式已然开启了转型革新。
  随着沂源县果业振兴大幕的拉开,革命老区沂源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行稳致远、铿锵有力……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科 姜涛 孙锐 李振兴 孙良栋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5/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