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时局
3    4   
PDF 版
· 6亿!中国近视人数世界第一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5版:  时局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6/07
朗读

6亿!中国近视人数世界第一 



  6亿!中国近视人数世界第一
青少年“小眼镜”问题突出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我们国家是世界第一近视大国,青少年的“小眼镜”问题更为突出。

第一近视大国
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患有近视?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
  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2019年为50.2%。
  受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线上学习等影响,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
  另外,除了发病率高,国内儿童青少年中的高度近视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近视在600度以上就属于高度近视。而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占比达到21.9%。
  这背后的一个巨大隐患就是,青少年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今后将会大大增加罹患各类眼部疾病甚至失明的风险。

疫情期间看电子产品太久
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

  “要真正切实解决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减负、强体和规范电子产品使用,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近期谈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时这样强调。
  的确,过度用眼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儿童近视的重要诱因。
  2019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平均为96.27分钟。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增加,用眼过度问题更加突出。
  据媒体2020年9月报道,教育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半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缺失。

预防“小眼镜”
上升至国家战略

  眼健康问题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问题。
  近年来,防控近视已经被上升成国家层面的战略。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8年以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出台文件,聚焦防治青少年近视。
  例如,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三部指南。
  同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降低近视率的目标——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2019年10月,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又组织制定并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
  今年,在已经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又明确提及“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
  今年5月,教育部等15部门又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方案》规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今年9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更是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发现学生出现营养不良、近视、肥胖、龋齿等倾向或者有导致体质下降的不良行为习惯,应当进行必要的管理、干预,并通知家长,督促、指导家长实施矫治。
         本报综合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6/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