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要闻
3    4   
PDF 版
· 军用无人机首次 自主猎杀人类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5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6/09
朗读

军用无人机首次 自主猎杀人类 

战争

  电影中的军用机器人。资料照片   现实中的军用机器人。资料照片

  在一场“禁止杀手机器人”示威活动中,人们呼吁禁止所谓的致命自主机器人。资料照片

  军用无人机首次
自主猎杀人类
联合国报告震撼披露!
“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2020年3月,利比亚内战的战场上,一架土耳其生产的“卡古2”无人机在完全自主模式下,攻击了一名参战士兵。日前,联合国安理会发布的这份报告震撼了国际舆论。
  这名士兵的最终命运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在不经意间代表人类,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不幸见证了机器人杀手的首次登场。《新科学家》杂志称,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例明确记录在案的“无人机自主杀人事件”。
  在不断的预警声中,这一幕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最终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生了。有人忧心忡忡,“卡古2”无人机在利比亚的表现打开了机器自主向人类攻击的“魔盒”,各方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实版“终结者”真的来了吗?
  联合国报告
无人机“思考”后杀人
  这份长达548页的报告,由联合国安理会利比亚问题专家小组今年3月发布。但直到最近,它才因上述细节得到广泛关注。
  去年3月,得到土耳其、美国和英国等支持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同得到埃及、法国和俄罗斯支持的、由哈夫塔尔将军率领的“国民军”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
  根据报告,一名“国民军”士兵在试图撤退时,遭到一架“卡古2”无人机的攻击。但与此前的无人机攻击事件迥然不同的是,之前的无人机“斩首”也好,自爆也罢,都是执行位于后方的人发出的指令,而这次的攻击却是机器自己“思考”后的决定。
  联合国相关报告中写道:“后勤车队和撤退的哈夫塔部队随后遭到‘卡古-2’型的追捕和远程攻击。”当时无人机正以“高效的自主模式”运行,这意味着,它是被编程攻击目标,而无需操作人员的指令。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例记录在案的“无人机首次自主杀人”。
  《独立报》援引STM公司介绍,“卡古-2”是一款多旋翼无人机,重15磅(约6.8千克),最高时速约90英里(145公里),续航时间约30分钟,可携带3种1.36千克的重弹头——破片杀伤弹头,用以对付人员和轻型车辆;温压弹,用以对付建筑物和掩体;成型装药弹头,用以对付装甲目标。
  这款无人机配备激光雷达、可见光相机和红外夜视仪,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对象分类来选择和攻击目标。“卡古2”型无人机还配有炸药、敌方辨识系统及面部识别能力,可以寻找特定的个人,是为“反恐和不对称战争场景”而设计的。
  STM公司CEO伊肯奇称,这款无人机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可由士兵从6英里(9.7公里)外控制发动攻击,也可以预设航线让它自主飞行,自主定位、跟踪和识别目标。
  根据STM公司的产品介绍,“卡古2”是一种具备完全意义上“发射后不用管”的无人机,它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不仅能自主识别和分类攻击目标,还具有群集作战的能力,允许20架无人机协同攻击。此外,这款无人机还可利用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通过地标导航,而不依赖GPS。
  联合国专家在报告中写道:“这种致命自主武器系统被编程为攻击目标,不需要操作员和弹药之间的数据连接: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开火、遗忘和发现’能力。”
  俄罗斯知名无人机专家丹尼斯·费杜季诺夫5月31日表示,这种能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土耳其军事工业把它从可行变成现实,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以巴加沙冲突
系全球首次“AI”战争
  据俄媒报道,近日以色列军方首次公开表示,在这次与哈马斯的11天加沙冲突当中全面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AI)首次成为打击敌人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力量倍增器。”
  因此,这一战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次人工智能战争”。
  加沙战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战场,人口密度超过世界上绝大部分城市。房屋和人员都非常密集,在尽可能不误伤老百姓的情况下,要对隐藏在加沙城区的上千个稍纵即逝的哈马斯目标进行打击,是非常困难的。
  哈马斯目标都隐藏在居民区,同时,火箭发射装置一旦完成发射就会立刻藏入地道,留给以军的可打击时间窗口非常小。一个目标暴露在外面可能也就是3至5分钟,就会再次消失在密集城区的各个地道里。此次以军可以摧毁685个火箭发射装置,全靠人工智能系统。
  因此,首先以色列要知道这么多目标都隐藏在哪里,都有什么样的活动规律。以军使用大数据系统,对卫星、侦察机、监控系统和通讯截获的大量情报进行了自动深度分析。
  加沙地区所有的角落,都被无人机自动拍摄超过10次以上。这些影像资料都被输入到人工智能系统的算法当中,用以计算哈马斯成员的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通过数据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出现的时间,以及确定打击时机,而不是参谋们的想象。
  以色列的人工智能系统每天会实时标记以军计划打击的目标,同时计算哈马斯火箭弹发射规律,计算出哈马斯火箭弹将会攻击的目标和时间。提前在该区域,增加和调配增减铁穹拦截系统。毕竟,以色列其实就部署了10多套铁穹系统。
  同时,以色列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还非常精确地绘制出哈马斯在加沙地下的隧道网络,同时打击了其中部分地道系统。
  俄罗斯航空网站认为,在下一次战争中,以色列将会采用全新战斗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机将可以自动对比目标信息,因为这样可获取更清晰的显示图像,比如,分辨出平民中的武装分子;并且可以自主在建筑物和人群密集的条件下,对武装人员进行高精度攻击。

  机器人及AI专家
致命自主武器有风险
  实际上,这份联合国报告隐含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类能否阻止或延缓自主杀人机器大军的问世。
  与门槛很高的核武器不同,无人机技术更新及扩散极快,且缺乏相应的国际管制机制。一旦恐怖组织获得相关技术,那么其能制造的恐怖效应简直难以想象。
  更严重的是,在当前的国际氛围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为国家激烈竞争的高地,在军事领域尤为明显。
  过去,众多机器人及AI研究人员,以及埃隆·马斯克、史蒂芬·霍金和诺姆·乔姆斯基等其他知名人士,都曾呼吁禁止“攻击性自主武器”,称它们“无法区分平民和士兵”。
  面对外界的恐慌,美国军方曾竭力安抚,声称不会让人工智能介入最终决策。但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在时间等于生命的战场上,效率和准确率兼顾的人工智能在辅助决策领域具备的价值。
  据《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6/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