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快评
3    4   
PDF 版
· 是时候打破对女科学家的偏见了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英烈墓前岂容摆拍亵渎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2版:  快评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英烈墓前岂容摆拍亵渎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7/21
朗读

是时候打破对女科学家的偏见了 



  是时候打破对女科学家的偏见了
  □ 高金国
  “男性擅长理性思维,女性更加感性,数理化是男生的天下。”这句话有问题吗?似乎没什么问题。在高中、大学,男生数理化的平均成绩要高于女生;在科学界,男性科学家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女性。
  然而深究起来,这句话不仅潜藏对女性的偏见,更会导致人才上的浪费——很多原本可以在科学界发挥作用的女性,会因为这种偏见而放弃梦想。
  新华社这条消息,可谓恰逢其时——
  近日,科技部会同全国妇联等12家部门印发的《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执行同等条件下女性科研人员优先的资助政策。
  女性到底适不适合做科研?数理化究竟是不是女性的短板?这个问题,原本无须回答,因为它本身自带偏见。事实上,女性不仅适合做科研工作,在数理化方面也完全不逊色于男性。
  遗憾的是,这类问题却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究其原因,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男性数量都占有绝对优势。由此,很容易得出“男性比女性更加擅长科研”的结论。
  这个结论似是而非。
  科学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人称之为“1940现象”:
  在20世纪40年代求学的女性中间,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女科学家;很多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求学于这一时期。比如首位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神经科学奖的非美国籍科学家布伦达·米尔纳,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等。
  为什么杰出女科学家的求学时间,不是均匀地分布于不同时期,而是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原因很简单,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大量男性上了战场,很多高校不得不摒弃性别偏见,招收女生,给了这些女性施展抱负的舞台。
  最典型的是获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41年,她成功考取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物理学研究生,是该校自建校以来录取的第二位女生。有趣的是,第一位女生录取于1917年,处于“一战”期间;罗莎琳被录取的1941年,则处于“二战”期间。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导致该校招不到男生,这帮死脑筋还会紧紧抱着性别偏见不放,罗莎琳也不可能被录取;世界上可能由此多了一名家庭妇女,却永远失去了一个杰出的诺贝尔奖得主。
  “1940现象”告诉人们一个鲜活的事实:女性并非不适合于搞科学研究,并非不擅长数理化;诺贝尔奖女性得主之所以少,不是因为她们不行,而是性别偏见剥夺了她们深造的机会。
  性别歧视,不仅在男性中根深蒂固,在女性中也影响深远。很多女生,不是因为遭遇困难而“学不好数理化”,而是受到“女生学不好数理化”观念的影响,未战先怯了。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巨大。如果一位女性在学习之前,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理化”,那她很可能真的一败涂地;自信的缺失,加上外部偏见,对女性成功的“后天影响”远远超过了“先天因素”。
  全国妇联等12家部门出台的这个政策,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国家有了政策,女性有了“科研自信”,性别歧视才会逐渐走远,男女平等才能全方位落实。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7/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