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  淄博
3    4   
PDF 版
· 著名作家莫言 参观蒲松龄纪念馆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9版:  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8/18
朗读

著名作家莫言 参观蒲松龄纪念馆 

蒲纪馆 闫盛霆

  8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蒲松龄纪念馆参观。 

  著名作家莫言 参观蒲松龄纪念馆

  ■ 莫言的话
  8月17日,莫言在他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莫言:我为什么想跟年轻人聊聊天》,回答网友提问。
  我为什么想跟
年轻人聊聊天?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莫言,又跟大家见面了。
  自从我开通了公众号以后,很多人一直在追问我,为什么要想跟年轻人聊聊天。
  我说我想向年轻人学习。
  那么,向年轻人学什么呢?
  我说学他们的语言,学他们的思想,学他们的习惯,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想,跟年轻人交往,会使自己变得年轻,会使自己接地气,会使自己与当下这个社会的最有朝气、最有力量、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从而使自己不被这个时代过早地淘汰,从而也使我的文学创作,能够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不惧怕变化,跟时代同步,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改变旧观念。
  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社会,保持活力、能够进步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确实已经66岁了。
  当然在现在,66岁,起码我自己感觉到不老。尤其是跟年轻人,建立了这样一种密切的联系之后,心理感觉会更加年轻。
  8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来到蒲松龄纪念馆参观。
  莫言说,这不是他第一次来此地,2004年他来过一次。
  参观过程中,莫言认真听工作人员讲解,听到关于蒲松龄的生平、著述的介绍时,不时会心地点头,对蒲松龄的印章、手炉、砚台等珍贵文物饶有兴致地观看。
  走进聊斋正房,莫言瞻仰蒲松龄留存于世的唯一画像,并欣赏画像上蒲翁的亲笔题跋。
  在著作研究展室,莫言关心《聊斋志异》手稿流传和后世刊行本的情况,同时也对蒲松龄晚年创作的聊斋俚曲很感兴趣。看到外文版本,他询问《聊斋》被翻译成了多少语种,在得知有20多种不同语言的100多个版本时,他点头称许。
  在书画展室,莫言看到了众多现当代大家的墨宝。当看到三位著名漫画家方成、苗地、法乃光合作完成的《柳泉先生行吟图》时,他点赞说:“空前绝后!”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接待室座谈时,馆长裴涛向莫言介绍了蒲松龄纪念馆的发展概况,并赠送珍贵的《聊斋志异》影印本。莫言对纪念馆的建设给予了肯定。
  走出纪念馆,莫言又前往村东的柳泉和蒲松龄墓园。在柳泉边感受蒲老先生“茶水换故事”的传说。在蒲松龄墓园,莫言向蒲翁墓碑行鞠躬礼。
  (蒲纪馆 闫盛霆)
  ■ 莫言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山东高密人。他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丰乳肥臀》《蛙》《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被译为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并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获得国际大奖;长篇小说《蛙》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称,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 莫言自述
  柳泉问仙
  辛丑立秋日,吾与邹平王振兄由费县驱车至淄川参观蒲松龄先贤故居兼游柳泉并拜谒墓园。这是吾二度临此。首次来时在甲申金秋,同行者乃法国著名汉学家、吾多部小说的译者杜特莱夫妇。倏忽十七载过去,山河依旧,故居更为整洁,但吾已垂垂老矣。国内外诸多读者与评论家都说我受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对此我一直坦率承认,但其实对我影响更大的还是蒲松龄先生。我在多篇文章与多次演讲中都曾提到过留仙先生给予我的深刻启示。窃以为外来的影响类似化肥之于植物,而民族的民间的影响则如同根之于土壤。
  一部《聊斋》,自问世迄今三百余载,娱悦了无数读者,丰富了无数的心灵,为汉语提供了优美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文化的瑰宝。除了《聊斋》,蒲松龄用方言土语创作的大量俚曲与戏剧,亦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其包涵的思想与艺术价值,亦必将受到欣赏、研究与重视。当年初游淄川后,曾写过一组七言绝句,今录一首以结此文:
  知天晓地大贤才,
  屡败秋闱事可哀。
  说鬼谈狐非本意,
  笔端流火引春雷。
        辛丑初秋记于高密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8/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