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博览周刊
3    4   
PDF 版
· 从考古发现“重返”古蜀现场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3版:博览周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09/15
朗读
“三星堆祭祀场景复原图”首次公开
从考古发现“重返”古蜀现场



  3号坑出土的青铜器盖

  祭祀场景复原示意图

  青铜网格器  视频截图

  小金珠   视频截图

  5号坑出土的斧形金器

  三星堆遗址当年“一醒惊天下”,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文物的奇特造型和神秘色彩引人遐想,给了大众许多想象的空间。但对于考古界专家们来说,他们所关注的则只有不断深入地分析、解读,努力持续接近那个最有可能性的历史真相。
  结合自己对商文化的了解,通过仔细观察三星堆祭祀遗存坑内文物的器类与器形,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认为,这批神秘的大坑所传递的信息与古蜀人的祭祀活动相关,并明确分辨了出土遗物中的受祭者、祭祀者以及相关的祭器和祭法。他近期在《美成在久》刊物上发布了《“祭祀坑”还是“灭国坑”:三星堆考古背后的观点博弈》一文,“三星堆祭祀场景复原示意图”也在其中首次公开。

最新发现

斧形黄金重器厚度前所未有

  继9月9日公布了一批重大考古发掘文物后,9月10日三星堆又“上新”了很多文物。
  三星堆遗址5号坑可谓“金玉满堂的世界”,从已露出表面的物体来看,碎片化的金器比较多。目前只裸露一小段的一件金器令人震惊。
  三星堆遗址3号仓负责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介绍,该金器露出部分全长7厘米,带有弧刃,表面三道凹槽,其作用或许是镶嵌。其形制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独一无二,根据整体形态,目前称之为“斧形金器”。
  这件“斧形金器”最厚的地方有3毫米,这样的厚度从未出现过,可谓重金打造。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这个可能是个钺,或像斧子一样的金器,表面有凹槽,当时应该是有一些镶嵌在凹槽处。这是一件黄金重器,这件金器很有意义,因为三星堆以往发现的金器都是薄片状的。”

微小金珠或是中国最早炸珠

  在5号坑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金珠。黎海超分析,这些小金珠的形成有两种可能,一是其他金器在烧熔过程中,滴落下的金珠;二是三星堆先民采用专门工艺来制作的。“我认为这些金珠可能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炸珠工艺的证据。所谓炸珠工艺,通常就是将黄金加热熔化,下方放置盛水的容器。液态黄金滴下来,遇水冷却凝成金珠。当然还有其他的制作方式。这些还仅是推测,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青铜网格器形状类似龟背甲

  黎海超介绍,在7号坑的东北角发现一部分青铜网格,是一件非常特别的器物。目前已经清理了接近一半。从其形态来看,上面是一种青铜的网格,好像模仿了某种竹编的样式,网格整体呈椭圆形,表面带有弧度,形状类似龟背甲。青铜网格底下是一块硕大的青绿色玉器,也是龟背甲的形状,与青铜网格相配。在青铜网格边缘可以看到凹槽,玉器原本可能是嵌在凹槽里的。
  王巍说:“也许是模仿海龟的样子,龟在中国有8000多年的历史,也有在龟甲上的刻画,在商代龟很重要,也有大的龟甲板。”

大面具代表受祭者

  唐际根教授在《“祭祀坑”还是“灭国坑”:三星堆考古背后的观点博弈》一文中指出,三星堆诸坑中,常见的出土物包括瓦形面具、立人像、半身像、跪姿人像、人首鸟身像、片形面具、青铜尊、青铜罍、青铜瓿、青铜树、玉璋、玉凿、象牙、海贝、虎牙等。这些器物被刻意做成不同形状,如果都与祭祀有关,不同形状的器物应该承担不同的角色或功能,那么,其间会不会有受祭者的形象呢?
  若以器物特征观察,最有可能代表受祭者的器物应是瓦形面具。瓦形面具有两种,一种是纵目瓦形面具(简称“纵目面具”),一种是鼓目瓦形面具(简称“鼓目面具”)。唐际根教授认为,纵目面具最具备“受祭者”特征。将此种精心铸造的体量巨大、使用时被高高悬挂、表现有超乎常人能力的人面具当成受祭者,是合乎逻辑的。
  唐际根教授在文中介绍,甲骨文记录的商王朝祭祀,除祭祀始祖成汤之外,常常也祭祀列祖,学者们称之为“合祭”。甲骨文中的“十示”“廿示”,所指的便是受祭的“十位祖先”或“二十位祖先”。若甲骨文的记录存在一定的类比价值,2号坑中的另外20件鼓目面具,或即受祭的蜀王列祖的形象。

主祭者与从祭者

  倘若纵目面具和鼓目面具是受祭者,那什么器物代表了祭祀者呢?
  2号坑出土的两件立人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立人像。种种迹象表明,大立人像可能是祭祀者。在祭祀场合,此种立于高台之上,头戴神冠,衣着华丽,神情肃穆,手握珍贵象牙,做着庄严动作的真人大小的形象,最有资格被解释为祭祀者。此件立人像加上台基,总高度达到261厘米,是2号坑出土的全部人物形象中最高大者,很可能是主祭之人。
  2号坑内除大立人像外,还有其他一些带动作的人像,如青铜顶尊人像、青铜执璋人像、青铜跪姿抚腹人像,以及见于所谓“神坛”上的一众执物人像。唐际根教授认为,这些应均为从祭者。


人面鸟或为“使者”

  1986年出土的青铜神树由底座、树身两部分组成,树成长于山顶,其高度是山的近10倍。唐际根教授认为,有了这棵“通天之树”,我们就找出了穿戴整齐、站于高台之上的祭祀者与高处悬挂、体量巨大并具有超常能力(或神力)的受祭者之间相互联结的媒介,从而也巩固了瓦形面具应作为受祭者、立人像等应作为祭祀者来进行解读的观点。
  其中的关键线索就在于站在神树上的人面鸟。有纵目广耳特征的人面鸟,鸟足踏在树干顶部的花果之上,不排除其是高悬在上的纵目面具的化身或使者的可能。

祭器与祭法

  唐际根教授在文中介绍,倘若位于三星堆古城中轴线南段的8个坑代表祭祀区,那么其承担着国家祭祀的历史记忆。既然是国家祭祀,则必然隆重,必然有精心准备的祭器和实施祭祀的祭法。
  相比于确认受祭者、祭祀者的身份,找出2号坑中的祭品其实不难。2号坑的出土器物中,有一部分是古人很难获得的物品,包括象牙、海贝、铜尊、铜罍、铜瓿、玉璋、玉凿、玉璧、虎牙。象牙和虎牙分别来自体型巨大的大象和人类极难驾驭的猛兽,显然是珍贵之物。这些器物的珍稀程度,使它们具备了在隆重祭祀场合中作为祭器的条件。
  大立人像表现的是衣着华丽、表情肃穆的主祭人将象牙抱持于胸前。跪姿顶尊人像表现的是铜尊被跪在高台上的人高高举起,顶在头部。跪姿执璋人像表现的是玉璋被跪坐之人双手持奉于前方。
  被发掘者命名为“神坛”的器体外部,表现了神情肃穆的多排跪人和立人操统一手势举持物品。这些形象显示了特定场合中人们举行祭祀的祭法。

人头像又是什么?

  2号坑出土的器物中,有一批被发掘者称为“人头像”的器物,共44件。其中4件戴金面罩,另外40件无金面罩。
  在铸造者的意念中,这批人头像几乎不可能与祭祀无关。在祭祀场景中,这批人头像充当什么角色呢?唐际根教授认为,参考商王朝的社会结构,可以推测这些人头像可能代表民族,但更可能代表的是部族首领。其中发式相同或相近的36件平顶编发人头像,很可能是来自同一民族但不同部族的代表。
  三星堆的祭祀活动规格极高,属于国家祭祀,因此可能有众多部族首领参加。将2号坑出土的人头像解释成各部族的首领合乎情理。
  8个坑似乎至少可划分为三组,这或许代表了多次埋藏行为。文献所载有关古蜀国的内容中,突出了蚕丛、柏灌、鱼凫与杜宇四代蜀王。那么,多次埋藏行为是否与这几位蜀王有关?三星堆考古给我们留下了另一个谜团…… 
  据《成都商报》、新华社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09/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