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淄博
3    4   
PDF 版
· 不丢根本 点彩人生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3版: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10/12
朗读
华光国瓷设计师罗晓东
不丢根本 点彩人生

李春梅 通讯员 任歌

  不丢根本、不断创新才是艺术人生最重要的原则。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罗晓东

  陶瓷,是看得见的历史,可触摸的文化。
  作为国家用瓷指定生产企业,华光国瓷既是底蕴厚重经典国粹的传承者,又是紧随时代与时俱进的创新者,展现着当代中国陶瓷的雄浑气派和时代风尚。
  今年是华光国瓷建厂60周年。60年来,华光聚集和培养了许多陶瓷设计、科技等专业人才。
  六十如一,只为经典。
  “华光国瓷追梦人——设计师”系列报道,聚焦被中国陶瓷业界誉为“梦之队”的设计师团队。他们的作品被选为国礼、国宾及国宴用瓷,成为引领中国高端陶瓷市场的风向标,并被世界多国著名博物馆收藏。
  系列报道选择部分设计师代表,借助有限的文字讲述,传递华光人无限的匠心奉献和经典之作,续写华光国瓷无限的执着坚守与创新超越的奋进精神,并以此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华光国瓷建厂60周年。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苦难的经历,沉淀下岁月的光华。在罗晓东心里,不丢根本、不断创新是艺术人生最重要的原则。

灰暗年华中的希望亮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需要靠到山上撸荆条种子来充饥的生活,在罗晓东看来,可能没有那么苦涩。少年时的罗晓东把自己的这段经历画成了画《大战荒山》,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少年儿童组一等奖。
  1956年,罗晓东跟随父母从当时的山东掖县(今莱州)来到张店,重新上了一遍五年级,一年多的时间,他从一个学校不愿意接收的差生,考上了淄博五中,很快成为12门功课全5分的优等生。
  重病的父亲,经常饿肚子的日子,让这位优等生几乎来不及产生什么优越感。临近初中毕业时,美术老师劝说极有美术天赋的罗晓东报考高中,但阴差阳错,报考的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因地域限制与他失之交臂。后来,罗晓东考上了当时位于博山的陶瓷工业学校,想早一点工作养家糊口,但父亲不幸离世,母亲也带着两个妹妹回了老家。
  祸不单行,中专上了没有一年,因为经费问题学校办不下去了,罗晓东和同学只能提前毕业。好在学校还是给他们办理了毕业证。后来硅酸盐研究院从他们当中选了两个人,因为画画得好,罗晓东被选中。
  在研究院,罗晓东杂活累活什么都干,用地排车拉颜料、烧锅炉、打碾、烧地炉火、挑水、盖配电室、做仓库保管员……每当夜里静下来的时候,罗晓东想起不在身边的父母亲人,常常会落下泪来。
  画画这一爱好为灰暗的生活底色增添了些许希望的亮光。烧锅炉的间隙,跳跃的炉火旁,罗晓东就会画起画来;没有老师没有书,罗晓东就借别人的书,全部抄描下来……
  如今年近80岁高龄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罗晓东,再度回忆起年少时的苦难,已然很平静,他说:“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是好的。你所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会变成难得的人生财富。”

不曾放下的画笔

  前段时间,受政府部门委托,罗晓东创作了一幅大型作品,11米长、近5米高。画上,风摆荷叶、荷花绽放,90多条鲤鱼姿态各异,在莲叶间嬉戏。为圆满完成作品,他光草稿就画了五六稿。最后的正稿在之前的基础上,调整了叶和花的比例,更突出了鱼的动态,鱼儿游动、嬉戏、跳跃,寓意鱼跃龙门、淄博实现跨越式发展。
  罗晓东思路清晰,手指灵活,构思和绘画都很快。60多年的绘画经历,让他游刃有余,画画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
  但一直以来,罗晓东心里都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因此,1977年起到天津美术学院进修的那段时间,就成为他极为难忘的时光。
  当时罗晓东在山东省轻工美校当老师,学校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就派他带着两位年轻老师一起到天津美院,师从时任天津美院副院长的孙其峰老师学习工笔花鸟。罗晓东印象很深,老师们周末也不休息,他就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请教。“老师对我很好,自己的笔记都拿出来让我抄,从老师那里,我学到了一辈子用不完的知识和勤恳严谨的态度。”
  “牛皮不是吹起来的,艺术家不是捧出来的,愿晓东同学踏踏实实地干吧。”老师的教导一直印在罗晓东的脑海里。
  孙其峰老师今年已经102岁高龄,还经常在自己家花园里写生。一辈子在画的老师,影响了一辈子在画的学生,尽管人生变化无常,罗晓东从来不曾放下画笔。

精雕细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淄博刻瓷盛行,涌现出了一大批刻瓷大师。罗晓东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
  用刀笔在瓷盘上创作造像,不同于在纸上绘画,要做到惟妙惟肖,必须借鉴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罗晓东集国画、版画、油画、素描之长,把中国画讲究的笔墨、气韵、空灵和西洋画讲究的色彩、立体感,巧妙地融于刻瓷技法之中。自1983年开始,他先后为美国总统克林顿等28个国家的元首和重要领导人刻制肖像,被国家礼宾司选作国家领导人专用国礼的设计制作者。
  徜徉在华光国瓷文化艺术中心,罗晓东大师的刻瓷作品总会让参观者驻足赞叹,成为华光国瓷艺术殿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慕名而来,为购得罗晓东大师一件艺术品而深感欣慰。

釉上点彩

  1995年,罗晓东来到华光国瓷科研所,不久后到华光国瓷技工学校任教。他自编教材、亲自授课,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们。他认为,陶瓷彩绘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天津美院学成归来后,罗晓东将所学用于指导艺术教学,也不断精进自己的画法,为华光国瓷彩绘的起步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边教学边创作,罗晓东把他独创的“釉上点彩”运用得更为纯熟。
  1981年,在创作作品《晨曲》时,罗晓东第一次尝试釉上点彩的陶瓷彩绘创作技法。到华光之后,他经常使用这一技法并逐渐运用成熟。“陶瓷彩绘多为工笔,但大面积的颜色画出来之后,就较为平板,缺少变化,通过釉上点彩,让颜色在釉面上自由流动,就会产生非常自然的花斑和肌理效果。”罗晓东说。
  《融·溶》华青瓷艺术瓶系列是罗晓东釉上点彩的典型作品。在点彩的装饰下,翠绿的荷叶上犹如细雨洒落,给人以朦胧唯美的感觉。“点彩必须点得恰到好处。”荷叶、岩石、牡丹、锦鲤的花斑……罗晓东在恰当的地方,将釉上点彩的艺术效果很巧妙地发挥出来,而这样的艺术效果,是用画笔画不出来的。
  何处点彩才能让色彩呈现栩栩如生的灵动效果,其实很考验设计师的把握能力。几十年的创作实践,让罗晓东将釉上点彩运用得极为纯熟,而釉上点彩作为艺术陶瓷中的奇葩,让华光国瓷的陶瓷彩绘在全国创出了淄博特色、淄博风格。

不丢根本

  4月24日,记者在华光国瓷文化艺术中心见到罗晓东时,他正在认真地指导设计师们的建党百年新作,“这里可以再加点蓝色,要浅要淡,花的处理已经很好了……”20年来,华光国瓷每逢涉及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作品创作,都少不了罗晓东的艺术创意及画法指导。
  看到年轻设计师们一天天成长,罗晓东很高兴。这些年,华光国瓷的彩绘在创新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他特别希望年轻一代多在构图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但是,创新不能丢掉中华文化的精华,完全照搬油画和西画,丢掉了中国画里的线和墨,就丢掉了中国画的根本,意、象就都不对了。
  “创新,还要掌握变化与统一,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也有统一。”罗晓东说,这也是他自己的创作原则。话说起来容易,但理解和运用起来就很难,必须经过长期实践。
  画瓷板、画瓷瓶、画宣纸……虽年事已高,但闲不住的罗晓东一直在创作,近期还创作了一幅建党百年的作品,有绿色的竹林、飞翔的仙鹤,气质高洁,寓意美好。
  “名利是身外之物,虽然年龄大了,但国家、社会、单位培养了我们,自己有能力,必须要作一点贡献。”
  罗晓东大师和陶瓷一生的缘分,无法割舍;大师如陶瓷一般的光华,安静而淡泊。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春梅 通讯员 任歌


■ 个人简介

罗晓东

华光国瓷设计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山东省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任
山东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
淄博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先后为28个国家的元首刻制头像作为领导人出访礼品,受到国家外交部表彰
作品在国际、国内陶瓷创新评比中多次获大奖
陶瓷作品被多家机构、藏家收藏,入编出版多种画册、画集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10/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