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果业振兴 沂源在行动
3    4   
PDF 版
· 苹果园之战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0版:果业振兴 沂源在行动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11/09
朗读
苹果情未了③
苹果园之战



  王存刚在准备自己的讲课内容。

  果农在采摘苹果。

  秋末冬初,未采摘的苹果挂满枝头。

  这棵69年树龄的苹果树,依然硕果累累。

  11月2日下午,秋雨点点落下。在沂源县中庄镇一家农户院内,硕大的苹果树上,红彤彤的苹果,坠满枝头,给这个秋天增添了一抹亮色。
  据称这是沂源县树龄最老的一棵苹果树。苹果树的主人司大娘说,这棵苹果树1952年种植,距今已经有69年了,现在每年还能有五六百斤的产量。
  69岁的苹果树,依然硕果累累。
  “谁说树老了,过了盛果期了,苹果树的产量就低了?”沂源县果品产销服务中心主任齐海山说,在日本,100多年的苹果树依然产量很高。“树老,不是根本问题。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指着这棵历经沧桑的果树说。
  1990年,齐海山毕业于临沂农校,学果业的他被分配到了沂源县原徐家庄乡林业站,至今他已在果品行业工作了30多年。
  这期间,围绕着苹果发生的一些故事,他依然记得很清楚。

由“套袋”引发的果业振兴

  1996年6月,齐海山调到县里的果业部门工作。当时正赶上推广苹果套袋技术,他记得自己上班第二天就去烟台领回了果袋,免费发放给果农,并教大家如何套袋。可果农根本不接受这项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毕竟一个苹果一个苹果地套袋,非常费劲。“有的果农把果袋领回家之后,就扔到了床底下,不相信套袋能给苹果带来什么好处。”
  经过了两三年,看到套袋之后的苹果确实又大又好看,卖的价格又高,果农才慢慢接受了这项新技术。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尽管推广果园改造提升的难度不小,但齐海山依然坚信,果业振兴的潮流,不可逆转。他认为,很多老树之所以没有高产,品质降低,还是果农的管理出了问题。

“管出来”的好苹果

  早在几年前,有识之士就对沂源苹果树的“人为老化”展开了调查。
  所谓“人为老化”就是指由于管理不科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而造成的树体明显矮小、枝干残缺、苹果园郁闭、大小年结果、苹果树提早衰老,导致苹果产量、品质下降。
  成立了沂源硒上泰佰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王茂盛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多年来,他一直沉浸在果树培育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学习当中。
  日本是果品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王茂盛有个亲戚在日本打工,他专门托亲戚去了解苹果的情况。亲戚告诉他,关于土壤改良、有机肥料使用等方面的一些方法。“那里的苹果品种和我们是一样的,但是品质就是好。”
  之后,王茂盛也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他举例说,阳光玫瑰葡萄在日本可以实现同一个果穗上的几十颗葡萄糖度都差不多。
  王茂盛还要求自己合作社的农户种苹果时,不能除草,直到长到40厘米之后再用机械割草。其实,通过种草可以达到养地壮树的作用,水分、有机物等不容易流失,并不会存在草把果树的养分吸收的问题。
  王茂盛说,他对果园推行的是自然生态有机管理标准,不但提升对外在品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营养元素和有机健康方面的内在品质进行提升。“所以,我们对肥料、药物和管理的要求非常高。”王茂盛说。
  新技术、新观念出现的时候,难免会发生一些思维碰撞、思想冲突,很正常。真理,或许就是在这些田间地头不断争论、反复实践中诞生。

没有硝烟的苹果园之战

  爱悠悠,恨悠悠,红彤彤的苹果演绎着精彩的故事,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过去与未来在这里交融,远虑与近忧在这里博弈,有认知迭代,有利益纠葛,有五味杂陈,也有爱恨交织。
  王存刚对这些没有硝烟的苹果园之战,早已见怪不怪了。
  王存刚,张家坡镇东流泉村人,现任沂源县三才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都说“四十不学艺”,王存刚却在40岁的年龄,拿起了剪刀,学着为果树“动手术”。
  2008年,下海经商多年,有了原始积累的王存刚进入苹果领域,开始二次创业。
  在果业方面,他是“门外汉”,需要从一点一滴学起。为了方便对果树进行培育和观察,王存刚在村里流转了10多亩的老果园进行果品质量提升探索,学习修剪技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他总结出一套省工省力、优质高产的果树管理技术。
  在他的苹果园里,有一棵树与众不同,树干位置已经断裂了八九成,仅靠着与树皮相连的一小截,却顺利结出了果实。对王存刚来说,这棵苹果树意义非凡,“它已不单纯是一棵苹果树,而是成为了有艺术价值的一个生命体。”
  后来,他以生产优质果品为发展方向,成功总结出一套果树管理技术,他发明了“苹果无冬剪管理技术”,2013年这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4年获得国家农牧渔农技推广贡献奖。
  王存刚用示范带动的方式推广他的技术,从开始一户整改几棵,慢慢扩大到一个村,再到一个乡镇,今天他的“苹果无冬剪管理技术”已在沂源县内覆盖面积达到40%以上,惠及了更多果农。
  在研究技术的同时,王存刚成立了合作社,主打订单农业,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现在他有五六个头衔,但他最喜欢也最看重的是淄博职业学院产业教授、沂源县果树技术协会会长。他希望通过传授技术、传播观念,为家乡的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今年秋天,淄博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沂源分校在东里镇举行揭牌仪式。“院校+地方”合作模式有利于发挥高校教育、科研、人才优势,在人才培养、政策研究、参与示范建设等领域精准发力,培养转化本土人才。王存刚以《苹果无冬剪技术》为题,为东里镇涉农干部、部分果农代表开启了“乡村振兴”第一课。
  11月8日,东里镇“全年万人培训计划”开课。作为主讲人,王存刚把他对苹果产业的认知,各种修剪技术等进行传授。这次培训促进了果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水平提升。
  或许,看不见的苹果园之战还会在人们的心里继续。但是,沂源不断汇聚各方力量,以有解思维推进果业振兴的顺利实施。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11/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