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齐迹
3    4   
PDF 版
· 节俭从来是美德 晏相笃行尤动人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6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12/02
朗读

节俭从来是美德 晏相笃行尤动人



  □ 郭丽

  四是俭以养廉。
  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为为官者的第一要务,两者常被并称。这是因为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清人张圻在《答周仲和书》中说:“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曾国藩也说:“唯俭可以养廉。”均揭示了廉之根在俭,持俭才能守廉的道理。而一个人倘若在生活上能够做到节俭,就会理性、平和地对待欲望和财富,就不会产生贪念,就会不贪婪,不苟取,自己的道德境界就能提升,进而养成廉洁之操守,而这又是为政者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便是俭以养廉的道理。晏婴一生的美言嘉行都在诠释这一道理。
  晏婴之美言体现在:他是我国历史上提出“廉政”概念并深刻论述廉政意义的第一人。有一天,齐景公问他清廉正直而能长久于世的人品行如何,他答道:“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这里晏婴将水的品性比喻为政之德,认为为政者只有如水一般保持至德之德,以柔处世,才能涤除尘垢,使政治永葆清明公正。而一个人若能如清清流水那样洁净,则其身边人受其洗涤,也能将污垢洗去,变得清洁如初。可见,他眼中的“廉”如清水一样,具有涤荡和滋润万物之功效。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指出:“廉者,政之本也;廉之谓公正。”从而开创性地将廉洁提升到了为政之根本的高度,认为只有“廉”才能做到公正。这些言论足以窥见晏婴“廉”观之独到与深刻。
  晏婴之嘉行体现在:他绝不侈言“廉”,而是终其一生都将“廉”视为重要的从政道德规范,守廉心,践廉行,堪称行廉之典范。他从政几十年间,一直尽心履行“社稷之臣”的职责,恪守“行廉而不为苟得”的行为准则,洁身守道,处事公正,爱民恤民,还多次拒绝君主的赏赐。当居于庙堂之高时,他节俭力行,屡屡拒赐。当君主赐之以辂车乘马时,他辞谢道:“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当君主赐之以物产丰饶的都昌之地时,他辞谢道:“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若为师也。”自觉地以贫为师,自甘清苦。当君主禄之以商业繁华的平阴与槁邑时,他不仅谢绝奖赏,还一针见血地对景公骄奢淫逸而致民怨的状况进行批评:“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即使他身处江湖之远,也是恪守廉俭之操守。“退而穷处,东耕海滨,堂下生藜藿,门外生荆棘。”甚至及至他告老时,也坚持把封邑退还给国家。以上事例无不折射出他务实正派的精神气概和殷殷赤子廉心,也是其俭以养廉的生动写照。

  五是俭以保国。
  晏婴认为,节俭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更是大有裨益。纵观晏婴漫长政治生涯,他历事三君,辅政50余年,其中辅佐景公时间长达48年,但这个君主穷奢极欲,赋敛无厌,使民无度,致使民不聊生,进而“诸侯不说,百姓不亲”,而与此同时,田氏又在默默地施惠于民,笼络人心,使得齐国政权面临着归于异姓之忧。况且景公虽贪求享乐,但也怀揣复兴齐国霸业的梦想,因此如何才能内安百姓,外威诸侯,便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忧国忧民的晏婴对此有着敏锐的认识,并开出了多剂药方,其中之一便是节俭。当景公向他垂询治国之道时,他答之以“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其取下节,其自养俭”。这里,他将节俭同任贤、爱民一道列为治国的重要措施。当景公问欲如桓公用管仲以成霸业时,他告诉景公,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原因之一就是取民简约,而广泛施惠于民。在他看来,“节取于民,而普施之”,是获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手段,君主决不可为满足个人奢侈生活而劳民伤财。否则会激起民愤,进而导致“国之危失”。这无不显示出晏婴对于节俭重要性的认识之深刻,以及对于俭以治国理念推行的用心之良苦。
  不仅如此,为了维护姜齐政权的稳定,晏婴还勇敢地拿起讽谏武器,屡次谏景公止奢行俭。有一次,景公天真地以为只要效法圣人贤王的服饰和居室即可称霸诸侯,晏婴则指出片面追求衣服之侈、宫室之美、台榭之高、刻镂之巧,是“与民为仇”,劝谏景公应“法其节俭”,否则恐怕是国家危险,君主也不得安宁。有一年,景公不仅游猎于春夏农忙时节,更起大台之役,忧心忡忡的晏婴以这样会导致“夺民农时,国家空虚”而进行劝谏,且发出“今君不革,将危社稷,而为诸侯笑”的谆谆警告。类似的事例在《晏子春秋》中不胜枚举,均折射出晏婴对兴国必节、国亡于奢之道理的洞悉,以及基于利国家定社稷的考虑而对于尚俭的力倡。

  六是俭以利民。
  众所周知,晏婴具有深刻的民本思想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他说:“德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把是否爱民作为执政者的最高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他看来,民众是“事之本也”,国家治理只有顺乎民心,合乎民意,以民为本,根基才会牢固,也才会形成威服诸侯、万众归心的盛景。不仅如此,晏婴还对如何富民安众有着独到见解。当景公问他富民安众之策时,他答之以“节欲而民富”。可见晏婴已经认识到能否获得民众支持,是国家治乱的关键所在。而奢侈则会导致民怨,民怨就会导致国亡。这折射出晏婴爱民必俭的思想。
  晏婴不仅有俭以利民之言,更行俭以利民之实。这首先体现在他能够俭以济人。身居高位的晏婴虽节俭一生,但他并没有将平生所得的俸禄与赏赐,以及节省下来的钱财留给子孙,而是将其用于无私地接济他人。有一年,齐国连日大雨成灾,景公却只顾个人享乐,到处致能歌者,心系百姓的晏婴却在第一时间拿出自家的粮食车具捐助百姓。而且每每君主赏赐于他时,他也总是辞谢道:“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衣苴布之衣,麋鹿之裘,驾敝车疲马,尽以禄给亲戚朋友”等。这些均折射出晏婴的悲悯情怀和为民情怀,也为其尚俭品格赋予了可贵的无私性特点。
  晏婴的俭以利民之行还体现在为了民众利益,他屡屡直言谏君止奢行俭上。景公生活极尽奢侈,赋敛无厌,使民无度,致使齐国百姓的生活捉襟见肘。晏婴多次不惜冒着触怒君颜的风险,敢于为民请命。有一年,好大喜功的景公修建了高台,又要铸钟,晏婴劝谏他,这样做“会重敛于民,民必哀之”,是不祥之兆,非治国之道。又有一年,齐国发生严重饥荒,景公不恤百姓悲苦,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晏婴忧心如焚,奏请警告直接分发米粟赈济饥民。而当此请求遭拒时,他又另辟蹊径,借兴修路寝之台,招募饥民参加工程建设,最终使得“三年台成而民振……民足乎食”。这些不顾个人安危,为民请命的小故事,彰显了他时时顾念百姓的拳拳仁心,这正是他俭以利民思想的一次次生动践行。

  七是俭以矫世。
  晏婴尚俭的最终目的在于“以俭矫世”,这一目的是基于对当时齐国社会风气和政治局势的思考。晏婴生活的春秋末期,奴隶主贵族生活极端腐朽堕落,侈靡成风,而景公尤甚。史籍中“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内好声色,外好狗马,猎射亡归,好色无辨”等,都可窥见景公追逐奢靡、贪图享受的另一面。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齐国王公贵族们纷纷仿而效之,奢靡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统治者为了满足声色犬马的生活,又不惜对百姓横征暴敛,由此导致政风污浊,民生凋敝,奢侈腐败现象日益猖獗。晏婴对此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早已清醒地认识到奢侈是齐国政治的一大时弊,尤其是景公为政的主要症结,并认识到奢靡之风于国于民造成的巨大危害,因而他从齐国大局出发,坚持“国奢示之以俭”,将尚俭作为解决齐国政治问题的一把钥匙,并通过躬行节俭、上谏君主、下导百姓来矫正时弊,挽救齐国于危际。
  《晏子春秋》等文献记载的一些故事反映出晏婴俭以矫世的初衷。如当景公因晏婴乘坐“弊车驽马”而赏赐其以“辂车乘马”时,晏婴坚辞不受,目的就是想给齐国百姓作出表率。再如当君主赐给他狐之白裘、玄豹之茈时,他也同样辞而不受,因为在他看来,倘若接受赏赐便“不可以为教”,即不能对百官和百姓作出表率。晏婴用质朴的话语教育了君主,更以实际行动率先行俭止奢,为群臣及百姓作出了表率。
  晏婴并非只想独善其身,而是还敏锐地认识到,遏侈靡之风,倡尚俭之风,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奏效,君主先行十分关键。因而他多次拿起讽谏的武器,谏君要“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以“临百官之吏”,作去奢就俭的表率。当景公身着巨冠长衣以听朝时,他劝谏道:服饰肥大华丽,“不可以导众(引导百姓)”。当景公日夜长饮,不恤天灾、夜听新乐而不上朝、衣狐白之裘而不知天寒、台成又欲为钟,以民哀为乐时,以及当景公以人礼葬走狗时,他也都勇敢地进行劝谏,期望景公带头止奢行俭,感化民心,形成良好的尚俭之气。而孔子所言“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俭”,以及刘向赞誉的“齐景公喜奢而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说的正是晏婴的尚俭行为对一国之君齐景公及百官的影响。而透过《隋书·地理志》之“齐地男子务农桑崇学业,其归于俭,则颇变旧风”;明嘉靖《青州府志》之“齐地汉以后尚俭、倡廉,与晏子的移俗不无关系”等史料记载,还可窥见晏婴之尚俭对后世齐地社风民风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说,通过谏君止奢行俭,矫正时弊,是晏婴尚俭之不容忽视的一大亮点。
  由上观之,晏婴之尚俭,与其说是一种思想、一种实践,毋宁说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境界。晏婴之尚俭,其用大也。众所周知,节俭,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美德及世代相传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从《尚书》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易经》中“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为禄”的教诲,到《左传》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训诫,从诸葛亮对其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告诫,到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慨叹,再到曾国藩“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的叮咛,无不体现出古圣先贤对节俭美德的尊崇。而他们均是或从修身、或从养生、或从齐家、或从治国等某一方面的思考或实践。晏婴尚俭的可称道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将俭以养德、俭以立身、俭以持家、俭以养廉、俭以保国、俭以利民、俭以矫世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能够起而行之,既做到了泽被当代,更做到了垂范后世,由此就使得其尚俭不仅具有知行合一的特征,更具利国矫世的高度和惠及百姓的温度。深层次考察晏婴尚俭,还可以看到:晏婴之尚俭,其背后是其卓越思想观念的有力支撑,这便是以清廉为美的美学思想、廉为政本的政治思想、正德幅利的财富观,以及足欲必亡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才是其非凡尚俭实践的根本动因。放眼数千载悠悠历史,如果说节俭美德是一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传承链的话,晏婴之尚俭,无疑是这一链条上重要且最具特色的一环。唯其如此,方使得晏婴之尚俭,不但成为其传奇人生的鲜明底色,而且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尚俭文化星空中异常璀璨夺目。
  节俭从来是美德,晏相笃行尤动人。晏婴留下的尚俭遗产,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尘,今天尤觉可品、可鉴、可学、可用……
  作者单位: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12/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