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9版:要闻
3    4   
PDF 版
· 古村打造“文化牌” 古树结出“幸福枣”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09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1/12/28
朗读

古村打造“文化牌” 古树结出“幸福枣”

王晓明 王兵 通讯员 边新军 王茂盛

  12月17日,临淄区金山镇南杨村,村中一棵酸枣树已经如水桶般粗。

  南杨村村东毗邻淄河滩,土地肥沃,记者一行人不一会儿就拔了许多野蒜。

  南杨村村东有一片古枣树林,许多树一人无法合抱。

  百岁老人闫曹氏生于1921年,是村中最年长的老人。老人身体硬朗,思维也很清晰。

  南杨村紧挨着淄河河岸,村子比河滩高出许多,过去有依河而建的村寨围墙,如今已拆除殆尽。

  村中的南井早已废弃,残存的辘轳桩石上刻有“道光十六”字样。

  村中一棵老槐树树皮仅剩三分之一,仍然年年生出新绿。

  村民曹桂花承包了村东的古枣树林,她说每年的枣子都是早早就被预订一空。

  村子靠近淄河,地下水丰沛,东、西、南、北方向都有水井,曹茂孝老人的家就在东井旁,只不过水井早已废弃。

  12月17日,无人机镜头中南杨村全景。

  临淄区金山镇南杨村:
古村打造“文化牌” 古树结出“幸福枣”

  不知是不是因为村名中带了个“木”字旁,临淄区金山镇南杨村内外古木参天,且品类众多。村里古枣林遮天蔽日,老槐树历史悠久,柿子树造型奇特,酸枣树世所罕见……漫步村中,各种造型奇特的大树比比皆是,让人不禁惊叹这一方水土的神奇和富饶。

古迹、古树与古村

  12月17日,记者慕名来到南杨村。
  南杨村淄水环绕、山清水秀,村南山峦起伏,村北土地肥沃。据村志记载,南杨村是元代或元代以前杨氏立庄,初名为杨庄。据清康熙年间张氏墓碑记载,张氏始祖于明初由寿光县迁居益都县(今青州)王孔社杨庄村。后因西北有同名村庄,因此改名南杨。
  自幼在村中长大的张发军介绍,历史上南杨村中有“二郎庙”“龙宫殿”“望江亭”等八处古迹。如今,古井、庙宇、石狮等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相比南杨村的古迹,古树更让这个古村增添了秀丽。村中一棵直径1.5米的古槐,依然枝繁叶茂。在居民庭院周围,一棵棵大树讲述着古村的故事;而村东边的大片百年枣林,更是写就了南杨村的历史。
  “我小的时候记得,这片古枣林从东到西望不到头,大约有百亩,都有水桶般粗。但据我的爷爷描述,他们小时候就知道枣树也是这般粗。”60岁的张发军说,根据村中老人的描述和枣树的年轮推算,这些枣树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正如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潍县县令周亮工在《淄水诗》中所写:“五旬六度渡淄水,不见牛山有翠萝。莫忆闽南春夏好,枣花香胜木兰多。”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南杨村的这片枣林规模之大、历史之久、景色之美。
古树结出“幸福枣”

  现在南杨村东河滩的古枣林,由村民曹桂花承包,记者与她谈起这片古枣林,曹桂花总是一脸喜悦。“既然我接手了这片古枣林,就必须精心管理,让它焕发生机。”曹桂花说,这些几百年的古枣树都是宝贝,“我从2003年承包过来以后,首先是多施农家肥让树旺起来,然后用生态管理的方法提高品质。”
  曹桂花承包的120多亩土地中,古枣林占了30多亩,其余的都种植了猕猴桃、核桃等果树。随着果业振兴发展,她紧跟市场消费导向种植管理,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这30多亩古枣林有三百多棵枣树,这些百年古枣树结出来的果子格外脆甜,这十几年来鲜枣都是5元一斤出售,去除自己预留的一部分,其余的全部被客户按棵认领订购。”
古村打造新名片

  从2012年开始,南杨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道路硬化、旱厕改造、天然气入户等基础民生工程相继完成。2018年以来,村“两委”着重将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工作首位。“我们这一届不但想办法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还要美化环境,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书记张新民说,“我们已经评选出58户‘美在家庭’,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素养都有了显著提升,重孝扬善已成为村风。每年重阳节,我们村‘两委’都会给8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去节日福利,春节给7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去祝福和生活补助。”
  村民闫曹氏生于1921年,至今精神矍铄、思维清晰。现在村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49位,善孝之风已成为村民传承的家风。
  张发军曾是南王中学的一名教师,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杨村人,他对南杨村的历史比较了解。“一个村的发展必须有文化底蕴,而坐落在淄水河畔、青州古道上的南杨村,不仅有很多古迹,还传承了先辈的仁孝善德,这是南杨村最宝贵的财富。”张发军告诉记者,他今年9月份退休后到镇志办公室,参与撰写金山镇志,并指导南杨村志的撰写。“因为南杨村丰富的文化古迹需要保护和挖掘,将其整理成册,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软实力,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文献资料。”
  “南杨村三面山水一面平,生态和地理优势明显,文化资源丰富,这都是能促进南杨村发展的财富。”张新民介绍,他们要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充分盘活南杨村的文化资源,将百年枣园和文化古迹建设成南杨村的一张亮丽名片,打造乡村振兴的“桥头堡”。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明 王兵 通讯员 边新军 王茂盛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12/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