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副刊
3    4   
PDF 版
· “李半仙”传奇 探秘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1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1/19
朗读

“李半仙”传奇 探秘



  “李半仙”

  传奇
探秘
  □ 文/刘培国 图/王晓涵
  从小,就知道博山有位“李半仙”。参加工作以后,在一些红白公事上,认识了博山区骨科主任李常箴副主任医师,才知道先生是“李半仙”后人。许多年过去了,“李半仙”像一个谜,没有解开的机会。2021年11月10日,王威先生在世博医院治疗骨伤,主持骨科临床的是李氏正骨非遗传承人,骨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铎,李常箴先生三子。王威先生便一再向我举荐,要我采访一下李铎,挖掘一下“李半仙”的故事。
  李铎主任不是一般忙,进手术室就是一天,不带手机,联系始终不畅,这倒让我顿生敬畏,像教师把手机带进教室一样,外科医生把手机带进手术室,不是一个好现象。一拖拖到了跨年,元月2日,我与李铎主任终于见面,一聊,我们并不陌生,李铎大哥荣会是我淄博三中高五级的校友,我俩拾起了“李半仙”这个话题。

      一
  “李半仙”的话题始终伴随着一个狐狸仙的传说。
  清朝咸丰年间,莱芜茶业口法山村(地方土语称“刷竿村”),出了一位乡医李连胜。出生于道光年间的李连胜原本在家务农,十分好学,擅读古书杂书,学到不少草药知识。正值清朝末年,老百姓长点病,想找个地方看看,爬山迈岭的,很难。李连胜就用书本上学来的东西,在乡下帮助农人处理普通外伤,疖子、痈、疣、毛囊炎、伤口感染等等,无非是弄点中药熏洗、敷贴。农村人就是跟土地打交道,真正骨折不多,磕着碰着的倒不少。李连胜便以处理外伤在莱芜当地出了名。他治疗乳痈拿手,就是乳腺囊肿,现今叫乳腺炎。产妇涨奶出不来,炎症、感染,慢性的是疼痛、肿胀,李连胜治得好,用草药熬了,清洗伤口,消炎化瘀,治愈了不少。这位李连胜,就是李常箴的曾祖父,李铎的高祖父。
  李连胜由治疗普通外伤到正骨,就关联了那个狐狸仙的传说。

      二
  这个传说,在王济世先生新著《博山偶记·整骨名医李奉章》一文中有详细记述,说的是李连胜出诊翻山越岭,时常路遇一只狐狸。遇见,就给它一口吃食。一次狐狸被猎人追杀,腿部中矢,流血不止,又被李连胜遇见,遂为其包扎并帮助隐身,躲过一劫。李连胜再见到狐狸时,狐狸一个劲地咬着他裤腿脚,拽着走向一间小庙。进庙一看,有个老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原来老人是游串四方的铃医,在山里迷了路,又患严重足疾。李连胜赶忙把老人搀回家中,用老人的药方去药房抓药,为其疗伤。伤愈后,老人大为感动,便将自己正骨御医身份和盘托出,又带着李连胜走街串巷行医三年,方与李连胜分别。临走,把自己的正骨技法倾囊传授。承诺凭着这些技艺,保李家人四世行医,吃穿不愁。
  确实,李铎老家法山有这个狐狸仙的传说。
  一只受伤的狐狸,躲进李家储存杂物的草棚,蜷缩在草垛里。李连胜起床以后,整理院落,看见那只狐狸趴在那里一动不动,站不起来。过去看看,是伤了腿,就把它抱回屋里,伤处使夹板夹起来,养着它。个数月时间,狐狸一踮一踮能走了,自己出了门。李连胜也没拿着当回事。隔了一段时间,狐狸又二番回家,就说来家报恩,秘授正骨秘籍,答应李连胜,从今以后四代行医,衣食无虞。
  这应该就是狐狸仙传说故事的正源。

      三
  李铎小时候听祖父李文泽说过,高祖李连胜在家乡法山一带专门给人治疗外伤创面、感染以及各种痈、疖子、疣。曾经给一个看破红尘离开宫廷的御医治过病。爷爷李文泽说,这个御医也不是看破红尘,可能是在皇宫里头受到排挤,加上给权臣治病留有瑕疵,惹了饥荒得罪了人,别人添油加醋,欲置他于死地,怎么办?逃。这个人没有家庭,也没有子嗣,孤身跑出皇宫,隐姓埋名,一边行医,治疗骨折、脱臼、筋骨损伤,一边乞讨,躲避官家,一边外逃,哪里偏僻往哪里跑,最后逃到莱芜地界。他是正骨专长,不谙皮肤外伤。长途跋涉,缺吃少喝,足底生了茧子,皮肤磨损溃烂,走到莱芜法山一个邻村,实在走不动了。足底感染面积大,非常严重。正好李连胜带着儿子李凤章,去那个村给人看病,看见那个人偎在农市上,围着一大些人,说这个人也行医,可是自己治不了自己了,走不动路了。李连胜一看,人发着高烧,精神也明白一阵迷糊一阵。看那人可怜,没人管,又吃不上饭,李连胜就蹲下给他看看。给他打开破铺陈包着的足部,一看,都是溃破、化脓,满是脓血,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弄回家去再说吧!

      四
  李连胜把病号弄回老家法山,开始给他清洗,治疗外伤。足底感染以后生蛆,满院子臭味。感染的创面处理起来时间很长,一两个月控制不住,要是得上骨髓炎就更麻烦了。治疗一段时间,也没缺少他吃的。康复康复以后,人也能吃了,体温也正常了,神志也清醒了,体质恢复得也可以,起码能坐起来,能用语言进行简单交流。那人就说,我这里也有个偏方,我给你开个偏方,你再给我熬点膏药,我给你说咋个熬法。这个过程当中,李连胜从来话不多问。看见这个药方,李连胜说这个方子不错,就给他抓药,熬了膏药,敷上,创面慢慢开始生肌,坏肉慢慢退去,伤口越来越新鲜,口子越收越小。
  那位御医想,这个人有知遇救命之恩,这么实诚,从来不多嘴,也不计较财钱,实打实为百姓看病,话语变得更多,但没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待他自己能下地了,就说,来找你看病的不少,遇上疑难的情况咱俩可以有个商量,一块给人治治。两个人就配搭着,给人瞧病。遇到脱臼的,从堰上掉下来骨折了,他就搭手给治,医术确实很高。又说,我有这个特长,和你不一样,我是专门搞接骨拿环的。这俩人从当地逐渐向四周扩散名气。寻求治病的也越来越多,俩人协作得很好。骨伤厉害的不能走,俩人就上门去看。后来的闲话当中,那人说,我也没有子女,我是啥原因离开宫廷,来到这里,全部把身份都交了底。
  当初李连胜从集上把他救回家,人虽然昏迷,但两只胳膊总是死死抱着一只包袱。他这才打开包袱,一大摞古典书籍,全部是正骨的,说,我也不瞒你了,下一代有愿意学的,我愿意给他们讲讲。那时候农村人没有文化,没有学上,通过交流,李连胜、李凤章爷俩才知道一些正骨手法和技巧。

      五
  从此,有了接骨拿环技术,李连胜便在治疗外伤以外,主要在莱芜以及接壤的章丘一带为人治疗骨伤。那时候,李连胜在博山还没有什么影响,或者说,李连胜是没有在博山一带行医的。
  说到这里,与地方志书记载发生了一点差异。地方志书认为“李半仙”指的就是李连胜。
  1990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博山区志》说,“民国时期的李连胜有较深的造诣,人称‘半仙’。淄川一少女采桑坠地,不能行,医者皆言腿骨已断。李诊治,望其部位,触扪其伤部的音响,确诊为关节脱臼,遂投‘护心散’,又经手法整复,按摩数次而愈。画家李左泉之妻跌伤,左腿膝关节下肿痛难耐。某医说是筋伤,为之按摩数日后肿痛愈加,遂请李连胜医治。李细询、触扪,确诊为辅骨已断。手法整复后,伤者立感疼痛若失,又经按摩痊愈。李连胜晚年集毕生正骨经验,把正骨手法总结为推、搓、揉、捏、扪、挱(suō,同挲)六字诀。”答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志书记载有误,一是历史家人记忆不确。
  李铎的爷爷李文泽认为,“李半仙”是李连胜。若是李连胜,又没来过博山,说明“李半仙”是在莱芜就有的名头,而不是在博山,那么,志书所载的淄川诊治采桑女、博山正骨左泉妻有可能不是李连胜,而是李凤章所为。
  李铎的父亲李常箴认为,“李半仙”应是李凤章。是博山、淄川的工矿区,造就了“李半仙”的名声。
  不管“李半仙”是不是李连胜,老百姓服膺其不分贵贱贫富给众生看病,把民间盛行的神仙崇拜——狐狸仙的故事加在李连胜头上,足见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这已经足够了。

      六
  李凤章打小跟着父亲行医,慢慢也就成名,正骨医术便都传给了他。李凤章基本上以骨伤作为自己的专行。他继承了父亲李连胜的医德,看病的有钱没钱无所谓,病得看,想办法把病看好。民国年间,他在莱芜、章丘、桓台、张店一带,名声越来越大。
  1938年,李连胜已经去世21年,李凤章才离开家乡法山,走进博山。
  李常箴说,当年爷爷进博山的时候,刚刚有日本鬼驻扎博山。初来乍到,举目无亲,没有根基,没有支持,盲目凭着手艺闯闯试试。
  来博山,是因为博山矿山多、煤矿多,砸着胳膊轧着腿的,工伤就多,正骨技术可能派上用场,饭也好挣,能吃上口饱饭。刚到博山,在一个不大的矿井下窑,挣钱吃饭。井底下经常有事故,小小不然的外伤基本不断,李凤章就开始给人处理。老板一看,说你有这个技术,很好,你别下井挖煤了,在上头管着处理处理外伤。煤矿之间的老板们都相互认识,我这里有这么个人,能接骨拿环,你家有外伤过来治治。李凤章就以这个矿井为主,给周围许多矿井的工人治伤。先是博山的煤矿,后来扩展到西河煤矿,整个淄川所有煤矿、埠村煤矿,一直到章丘一带的其他煤矿,四下里给人看伤。自家井上有就看,没有,哪里有就上哪里看。淄川去得最多,吃住都在博山区委老书记孙迎晋岳父门上。孙书记岳父刘乐庵在当地算是宽裕人家,开明绅士。
  这时,李凤章慢慢有了“李半仙”的名号。
      七
  李凤章在博山有了威望,在后漆沟租下一家李氏有钱人家的房子,开始以“盛德堂”为号自立门户单干。房东见这家人行善行医,也是积德,就说这房子你住着就是。那时候,给人看病不看病人是否有地位或者有钱财,穷人有病也照看。
  李铎爷爷给他说过,你老爷爷给人治病,人家又没钱,有时候抬到家里来了,抬到家来怎么办?就得给人家看,看完了,给人治好了,人家没有钱,就留下,问能不能给你打打下手、整理整理院子啥的,干点碎杂活路,就像报恩似的。李凤章很心善,你没钱,在我这里,还能不管饭?得管饭。给老百姓看病,有钱没钱无所谓,有病就得先看好。名声最重要。走到哪里,一提李凤章,没有不叫好的。在煤矿上看病,所到之地,捎带着也给老百姓看了病,一时名声达到鼎盛,受到博山人的普遍敬重。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凤章成为第一届市政协委员。李铎近年去西河做手术,说起话来,还有很多人知道“李半仙”就是李凤章。李凤章影响确实很大。

      八
  开始合作化以后,博山成立第一医院。栾鸣岗、李凤章、贾月谭等三位地方名医要请进第一医院。李凤章已经八十多岁,严重耳背,让李铎的爷爷挡住了,为啥?爷爷说,他耳背厉害,与人很难交流,进去干啥?不是给政府找啰嗦?后来又成立博城公社医院,政府把所有社会上的小诊所合并整编,就把李铎爷爷李文泽、大爷李常甫划进去了。后来,李铎父亲李常箴淄博一中高中毕业,在大街小学干了一段老师,两年以后也进了博城医院。李铎曾跟爷爷李文泽探讨,老爷爷耳朵背,你跟着不是一样?其实,老人们还是想着自己干,为病人服点务,老百姓有钱就给两个,没钱就行善,还是那个传统心态,也难怪。
  李文泽跟李常箴说过,新中国成立后,有一位日本医生池田(音)没有回国,留在了淄博市第一医院骨外科任主任,他对中国传统医学很感兴趣,几次到家里找李凤章探讨正骨手法和治疗方法。
  从咸丰年间,到新时代,跨度近一百五十年的李氏正骨历史经历了第一代李连胜,第二代李凤章,第三代李文泽,第四代李常甫、李常箴,第五代李常箴之子李荣慧主任医师,工作于淄博市第一医院,李荣怡主任医师挂牌李氏骨科诊所,传承家技,李铎副主任医师任世博医院骨科主任。
  仙术发乎仁心,仁心成就仙术。李氏家族数代人行医,不论单干公干,没有嫌贫爱富的概念,都是病人为先,到这还是这样,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诊病治病上。李氏正骨第五代阵容最为强大,彰显李氏正骨百年传承,达到了一个巅峰,当年狐狸仙和宫廷御医“四代行医、衣食无虞”的祝语已是明日黄花,岂止四代行医,还五世其昌呢!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1/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