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齐迹
3    4   
PDF 版
· 明心见性 腕下生风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2版:齐迹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1/25
朗读

明心见性 腕下生风
——中国山水画家徐会远艺事录


  徐会远作品

□ 刘培国
  徐会远是我三十年前的旧友,年长我一岁。多年失去联系,却不时有他的信息,近来知道他已是全国收藏家协会推荐的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山水画家。
  2022年元旦假期,我们在宣庆先生处不期而遇,有了一次促膝对谈,对这位老友的艺事历程做了一个梳理,小结如下。

      一
  会远老家在石炭坞。会远从上石炭坞小学,就喜爱美术,美术课以外还泡美术班。那时学校排练上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韩宗峰、张为民、李彦磊这几位美术老师,加上徐会远,管着画布景。样板戏一直演到临淄、周村,很火。戏到哪,布景到哪,美工跟到哪。在老师们的影响下,会远把画画当了饭吃。一直读完了石炭坞小学的初中班(只有一届),初中毕业进入淄博十二中,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绘画启蒙老师张敬孔。毕业以后,他随姐姐单位八陡镰刀厂到朱家庄上山下乡。
  下乡半年,招工入职博山美术琉璃厂,内画一画画了20年。画内画的漫长时间里,徐会远不但没有荒废山水画,还在淄博书画院临曾先国就临了整整三年。他潜心钻研山水画,倒不是为画好内画练外功,而是延续对山水画的先天陶醉和痴迷。学中国画,临摹很关键,是最基础的东西。由曾先国,上追陆俨少,唐寅《春山伴侣图》、沈周《庐山高》、巨然《秋山问道图》、李唐《万壑松风图》、范宽《溪山行旅图》,一直到石涛、四王、北宋山水,下了大功夫而不是一般的功夫,深得中国画传统精髓要义。
  他的勤奋终究被世人看到。1991年开始,连续三次获得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第一、二、三届当代山水画大展优秀奖;1992年获文化部主办的国际艺术临摹大展银奖;1993年《走过秋雨看水时》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大展;1996年,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山水画个展。
  徐会远的山水画渐入佳境的时候,博山美术琉璃厂进入破产倒计时,他只好辞职。徐会远并没怎么摆弄内画,索性就跟着曾先国画画。二十年前,他就跟李波、曾先国、杨子江等美校老师亦师亦友。2000年,徐会远在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画大展中入选。辞职一年稍多,曾先国对徐会远说,省美协来了个通知,山东省成立一个山水研究班,一个地市一个名额,淄博市我叫你去。全省凑了10个人,在山东艺术学院跟着孔维克、梁文博、张大石头学习,曾先国也去上课。徐会远在那里画了一年半山水。那是2001年,之后,就经常往淄博市书画院、轻工美校跑,画完一批跑一次,频繁与曾先国、杨子江交流,开始密集参加全国美展。

      二
  2001年始,徐会远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展中呈现爆发式入选,先是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大展,继而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画大展。之后又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山水画大展并荣获200家光荣称号。2002年在中国美协主办的迎奥运中国画大展中入选,同年,在中国美协主办的西部辉煌庆十六大中国画大展中入选,在中国美协主办的保护世界遗产国际中国画大展中入选。
  不断的成功激越着徐会远的斗志,他也清醒意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去北京中央美院贾又福的强化班进修了半年。贾又福的“太行系列”堪称当代写生精神的典范。在那里,徐会远悟到了贾又福的写生理念、贯穿在山水画中的诗思与哲思。他一边写生、创作,一边感悟贾又福带给他的启迪和思考。他庆幸自己经过了繁复的古画临摹,可以师古人之胸臆,看古人师造化之传神,如何变自然为艺术,窥见他们的写意精神、书法意识和范式符号。但是如果一味临摹而不师造化,不再模山范水运情摹景,抽离了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则陷入一种陈陈相因,这就需要通过写生引来源头活水,以正本清源。
  虽然这些理念还不能完全在作品中得到阐释,但徐会远的山水画风格开始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还是被主流美术眼光捕捉到了,徐会远第二次画展入选潮接着出现。2003年,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中入选,同年,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十七届新人新作展中入选,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海潮杯”中国画大展中获优秀奖,在中国美协主办的“菜乡情”中国画大展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是年,徐会远申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4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美协。
  入会以后,会远继续参展,继续大量入选。

      三
  徐会远的绘画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孙雨田先生却说,你的山水画,功底有了,层次达到了,笔墨功夫也有了,你得跳出来!跳出来啥意思?徐会远问。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符号。孙雨田说,我送给你两句话,李可染先生说过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也就是有那个劲打进去,得有那个劲打出来,所谓“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才能成为家。如若不然,就永远是他人的附庸。
  徐会远第一次陷入深思。
  打进去就是得到古人真传、老师的真传,打出来是要成为自己。如同李可染之于黄宾虹,之于林风眠。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终究不能立足。这或许就是齐白石说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徐会远慢慢开始变,这次是由内而外、自动自发地求变,直至笔墨上完全改变。
  这个改变,始于孙雨田的提醒,受益于石涛《画语录》的加持支撑。
  徐会远特别喜欢、崇拜石涛、黄宾虹,画风也特别像石涛、黄宾虹。石涛好就好在都是线的东西,就是点、线,有点有线才有面,在中国画里缺一不可,线条对于中国山水画有着严苛的要求和规则。光水墨有肉无骨,立不起来。李可染认为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第一关就是线条。
  徐会远重新通读、精读石涛《画语录》,读了无数遍。《画语录·一画章第一》里就开宗明义:“山川人物之修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一画”最根本的意义是指一根根造型底线,画家仰赖这根底线而为万物传神写照。徐会远看到,在石涛眼里,“一画”是一根造型底线,又绝不仅仅是一根造型底线,中国画的“一画”,在本质上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行远登高,悉起肤寸。”“一画”即建立在本心自性的基础上,故行程再远攀登再高,全部起始于方寸之心。石涛便是以“一画”扫清了复古主义的雾霾,强调“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昭示着对中国绘画美学的独特贡献。
  徐会远临摹过难以计数的石涛,读到“行远登高,悉起肤寸”,瞬间豁然,“一画”是一个笔墨、一个技法,是一个方法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用“一画”透视自己的所有作品,所走过的所有艺术道路,感觉前所未有地澄明和通透,他有了腕下的收获,更有了思想的火炬。原来已经奠定的线条能力,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和能量,他开始从一座高峰上走出,向着另一座高峰。

      四
  慢慢地,他的作品不再强调皴擦,不在披麻皴上盘桓,而是代之以突出的线意识,以写入画,线以明心见性,真正体会到文以载道,画艺人心一通百通。自然万物倏忽入画,不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再现,而是画家思想情感的严谨表达,寓主观意识于大自然生命和谐律动之中。
  对“一画”有了较深的感悟,逐渐形成自己先勾后皴再水冲的独特风格。水墨韵味同时破题。三分画七分用水,墨溶解于水才生发韵味,才能从宣纸上借势,故,伴随着“一画”理念新创作的作品,都是局部水冲作品,半干的时候上颜色,破掉了过去的板结和粘滞,该亮的亮了,该动的动了,该飘逸的飘逸起来。一般人没有一定胆量功底不敢这样画,也画不出来,大胆下笔,细心收拾。收拾比画更用心,更费时日。从写生上、构图上进行强化,个人风格形成。
  之后的变化在颜色上。
  在水墨上罩上一层颜色就是。他的用色很谨慎。会远不时重温贾又福。山水画家贾又福擅画太行系列,跟随贾老师学习时,贾老师怕学生们理解不了,通俗地说,中国画讲究一点,一幅画不能超过三种颜色,花青、藤黄、赭石,超过就花、就乱。中国画要有骨头有肉,线条就是骨架,线条和墨结合在一块,不胖不瘦,才能受看,这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本分的理解。以后的路子,会远就按这个模式走。颜色成了点睛的东西,画面一下子活了,有韵味了,有动感了,云也动了,水也动了,有了生命。一座山不是一块石头,是大石头小石头组合起来才是山。山水随便一画,不是山水。呈现在纸上的每一个元素,都是画家思想和精神的产物。

      五
  有人也给他提意见,你应该叫它亮一点。画了这么多年,不是说画死了手,也不是说不能叫它亮,在徐会远的脑海中,亮起来不就是那种风水画?走江湖的画?颜色也能使、敢使,那样就会打乱了自己的风格。依目前的风格,喜欢中国画的藏家十分对口。一张画黑乎乎的,挂在家里欣赏不了,花花绿绿的也不行,这是一种纠结,照顾谁是?线条好,笔墨也好,就是黑乎乎,看上去就是觉着压抑,不如红啊绿啊新鲜鲜的,敞亮。这是一个尺度,也是一个选择。最近一段时间,徐会远始终在思考,翻了不少张大千的青绿山水,感觉可以尝试,但是绝不是那么容易。人家那个颜色怎么上得那么足?得沉下心来研究,怎么能够相互借鉴?总是觉得泼上去就完了,老是一糊哒,先泼颜色后泼墨,还是先泼墨后泼颜色?我相信每一个伟大的画家都会遇到这样的纠结,而每一次伟大的创造往往正是纠结之后的释放,纠结越大,痛苦越深,带给人的意外往往最惊人。在这个关节点上,我劝会远不急于改变,但不能停止探索与思考。
  2020年,是徐会远的花甲之年。疫情袭来,会远静下心来,整理、创作了几十张八尺整纸家乡写生山水,这是他对中国画临摹、写生、创作规律集成式的总结之作。有线条,有皴擦,有水分,有生命。
  他带着一整套中国山水画理念走遍了鲁中山区每一处大山、每一条河流,鲁山、原山、鹤伴山、岳阳山、金牛山、五阳山、五凤山、明德山、淋漓湖、牛角水库、五阳湖、源泉、淄河、二郎山、辰巳山,非常入画,山山水水在他的笔下有了新的注解和表达,空间感十足,气魄宏大,是一种新气象,一种全新风格。家乡山水触碰了他的创作灵感,他的创作又赋予家乡山水新的生命色彩。
  徐会远是第一个把博山山水画成系列的画家。他的绘画新作,人与山水合为一体,相互融通,是天人合一精神的经典阐释。
  当下,这批中国画精品尚未面世,深圳中国画杂志社已经在频繁催稿。我有幸从图片上窥见其一二,其章法,其神韵,其表现力,十分震撼。
  正像陆俨少先生的去世,中国山水画告别了一个时代一样,白雪石的漓江,刘海粟的黄山,贾又福的太行,在彪炳着一个个时代,或正在彪炳一个时代的同时,也在迎迓、孕育着另一个时代的萌芽,我期待着徐会远的中国山水画,能在新时代堪当重要的使命!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1/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