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相约2022北京冬奥会
3    4   
PDF 版
· 从苏翊鸣“如意云头飞舞”说起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冰壶上为什么会亮红灯和绿灯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5版:相约2022北京冬奥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冰壶上为什么会亮红灯和绿灯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2/17
朗读
运动员转一百圈都不晕,为什么你转两圈头就晕
从苏翊鸣“如意云头飞舞”说起



  2月15日,苏翊鸣在比赛中。

  15日,在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上,小将苏翊鸣又一次刷新了历史,用完美的两个“1800”拿下了中国单板滑雪大跳台的第一枚金牌!2月18日,是他的18岁生日,苏翊鸣也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15日出赛的苏翊鸣身着黑色战服,袖口的金色中国风“如意”图案引人瞩目,网友说他是在如意云头飞舞!
  而苏翊鸣能够达到的难度还不止于此。今年1月22日,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苏翊鸣是全球第一个做出1980的单板运动员,空中旋转整整五周半。除了单板滑雪的空中旋转,花滑运动员平均每场比赛要旋转近百圈,而普通人转几圈就可能天旋地转了,难道这些运动员都是“天赋异禀”?

  夺金一跳到底有多难

  以苏翊鸣夺金的1800为例。意味着他从高达50多米,约等于17层楼的高度往下滑,冲上大跳台,在空中旋转整整5周,随后稳稳着陆,滑到终点。
  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从高处往下看会不自觉地感觉眩晕。这是因为我们的平衡系统不大适应,眼睛没法根据周围环境判断位置和运动,而身体的感受却依然在平面。这……一下子人就慌了。
  克服恐惧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在下滑的短短几秒内,速度最高会瞬间达到70km/h。对运动员来说,这时候要抓住最佳时机,主动起跳!
  由于空中没有物体的支撑,动作的完成对肌肉力量的要求更大。抓板动作和旋转中的身体调整都得依靠腰腹力量带动全身肌肉,时机、力量、技巧,三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带来完美的一跳。
  这才只是滑行和跳跃,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旋转。
  在惯性的基础上,双腿找准时机发力、上半身在空中先旋转,这样能尽可能增加角动量,为有限的空中时间争取更多旋转的可能。
  腰腹力量带动全身,一周、两周、三周、四周……空中连转五周再平稳落地。

运动员为什么转不晕

  人体维持平衡有三大法宝:本体感觉系统、视觉系统和前庭系统。
  前庭系统位于人体内耳,由耳蜗外的3个半规管和球囊以及椭圆囊组成,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在人体维持平衡的三大系统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前庭系统的3个半规管中充满了液体,其会随着点头、摇头、转头等动作而晃动,从而感知运动信息,进而纠正身体的失衡状态。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普通人在急速转圈时,会有眩晕感。因为人在旋转时半规管中的液体也会随之晃动,人停下后这些液体出于惯性仍未停止晃动,这就给了大脑一个错误信号:身体还处在运动状态中。大脑误以为真,为了防止摔倒,促使身体向一边倾斜、甚至东倒西歪。旋转使前庭受到了刺激,从而让人感到眩晕、恶心。
  据统计,花滑运动员平均每场比赛要旋转近百圈,而普通人转几圈就可能天旋地转了,难道是运动员们“天赋异禀”吗?这样高空高速旋转,苏翊鸣真的不晕么?
  会的!苏翊鸣在采访中说过:“每天整套动作只能练10次左右,练得太多头会很晕。”所有比赛中的完美发挥,靠的就是大量训练让自己习惯头晕。
  每个人对旋转强度和时间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超过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眩晕。其实,多数人的身体天生就不适合连续旋转。但当特定的信息反复作用于某一器官一段时间后,这个器官的功能就会逐渐适应。
  运动员之所以转不晕,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不停地训练——在医学上,这叫做“前庭习服法”。
  在人体中,位于内耳的前庭系统负责维持复杂运动中协调和平衡。研究发现,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运动员前庭系统逐渐习惯了头部的空间变化刺激,对这些刺激变得“迟钝”,进而战胜了人体的自然反应,身体演变得适应旋转。
  因此,他们更不容易头晕,可以顺利实现高水平的姿势和平衡控制。
  同样需要前庭习服训练的,还有飞行员、航天员等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群,他们的训练器械包括旋转椅、秋千等。
  “虽然人人都有前庭习服的能力,但是个体差异很大。”专家强调,“有些人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有些人则可能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还有些人即便后天再努力,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比赛的要求。这也是优秀的专业运动员、飞行员和航天员都是万里挑一的原因之一。”
  也许,这就是奥运会的意义。它是一场由运动员发起的,向人类生理极限的宣战。它让我们看到,原来地球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一次次跌倒、爬起、跳跃、旋转……哪怕满身伤痕,依旧一心打破那个名为“极限”的天花板。我们有幸旁观盛会,也从中汲取力量。也许我们没法跳得那么高,飞得那么远,但至少能比昨天更快一点,更高一点,更强一点。 本报综合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2/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