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  时局
3    4   
PDF 版
·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至8%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5版:  时局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至8%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4/26
朗读

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资料照片

  未来中国航天将有哪些大动作?国家航天局剧透来了——
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2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宣告我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今年航天日主题定为“以航天点亮梦想”。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中国航天将有哪些大动作?剧透来了!
  全年计划发射次数“60+”
探月工程四期启动工程研制

  此时此刻,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天和核心舱“感觉良好”,已接待两拨“来客”,等待着今年空间站建成那一刻;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斗卫星已成为大家生活中的“导航员”;距离地球数亿公里,祝融号火星车还在继续书写“火星历险记”……这就是航天,离我们物理上很远,心理上却又很近。航天梦的种子将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结果。
  国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全年计划安排发射任务60余次,如顺利实现,这将再次刷新中国全年航天发射次数的纪录。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中国航天行星际探测不断拓展新征程。中国航天将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陆续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探测器,开展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其中嫦娥六号计划到月球背面采样,并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
我国将着手组建
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吴艳华说,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共同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随着功能不同的各类卫星和航天器数量不断增多,所产生的空间碎片为后续发射任务的轨道规划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太空空间,我国将建设完善的小行星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太空中的航天器安全稳定有序运行。
  吴艳华说:“我们要开始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关键是要分析哪一些是重危型的;第二个就是要研究探索相关的技术和工程,有没有可能解除这些威胁。同时,我国还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组织编制近地小行星防御发展规划,开发近地小天体防御仿真推演软件并组织开展基本流程推演。”
  吴艳华表示,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既进行抵近观测又实施就近撞击,就改变其轨道进行技术实验,这样为未来人类真正应对小行星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真正作出中国贡献。
将开启小行星探测
重型运载火箭有望首飞

  吴艳华表示,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完成后,行星探测工程下一步就将开始小行星的探测。
  “国家已经批复了行星探测工程,行星探测工程包括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还包括接下来的开展一次小行星的探测,包括取样返回的探测任务。我们还要开展对火星的取样返回,以及对木星星系的探测和穿越宇宙的一些探测。”吴艳华表示,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未来10到15年内完成。
  此外,目前我国还在进行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论证,比如太阳系边际的探测等。面向更深更远的太空,包括重型火箭在内的多型运载火箭也正在研制阶段,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完成首飞。
  “运载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能够拓展多宽。重型运载我们是一个俗称,实际上就是指近地轨道能力在百吨级的火箭,囊括了50吨到150吨之间的能力。”吴艳华表示,重型运载火箭未来将满足我国较长时间内的深空探测和载人登月等重大航天任务。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4/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