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  副刊
3    4   
PDF 版
· 诗唱黄河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李固言中状元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3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李固言中状元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5/26
朗读

诗唱黄河 



  诗唱黄河
  □ 孙元礼
  夏初,去高青安澜湾看黄河。安澜湾是九曲黄河入渤海前的最后一湾。站在岸边,视野中的黄河虽无滔滔巨浪,却不失弘大的气势,波浪起起伏伏,此消彼长,流入天际处。我想起《礼记》中的一句话:“水深而流缓。”凝视着这条古老的大河,忆起在中原、西北几处地方观望黄河的情景,思绪茫茫。一股激情由徐缓到飞驰,层层涌动而来。
  黄河这条浩渺巨川,横跨中国半壁江山,凝聚了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文字记载3000多年以来,众多文人志士面对黄河吟诗作赋,落笔云烟,留下了瑰丽的篇章,讴歌黄河的古老、浑朴、壮美之魂。

      一
  我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国诗经学会首任会长、《诗经》研究专家夏传才教授考查后认为,陕西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情诗之源”。《诗经》305篇,其中20多篇就与洽川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关雎》是其中的一首。“在河之洲”的“河”,是指黄河。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统一之前,只有黄河才能称为“河”。西汉初年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在河之洲”的“洲”,就是黄河中的陆地。《关雎》写的是周文王姬昌和太姒一见钟情的朝思暮想。古诗中第一次写到黄河,就定调于温馨的爱情,黄河成了蕴育柔情之水,爱情的见证,在始发情愫的少男少女中,黄河是他们蜜恋的温床,寄托着他们的绵绵情思。
  《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这首诗写了一位暂居卫国的宋人,面对一条黄河之隔的故乡,站在岸边,遥望黄河对岸,满腹哀愁,而又归乡不得的浓浓思情。“谁谓河广?”在诗中第一次正面描绘了黄河宽又广。还有《诗经·伐檀》把黄河写得十分美好:“河水清且涟猗。”这几首诗是最早写到黄河的诗。
  西晋的文学家成公绥,词赋盛名,传世佳作《大河赋》:“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殷徒涉而永固兮,卫迁济而遂疆。赵决流而却魏兮,嬴引沟而灭梁。思先哲之攸叹兮,何水德之难量。”(《初学记·卷六》)此文用比兴手法赞誉黄河,百川的洪壮,没有比黄河更美的了。黄河蜿蜒修长,贯穿中国大地,黄河从高峻的昆仑山下走来,见识了积石山的巍峨,登龙门,拂华阴,像伸展在苍穹的天河。这篇赋,词采华丽,行文奔放,掷地有声,把黄河描画得波澜壮阔,大气磅礴。

      二
  从古至今,数不清的诗词大家都对黄河思如泉涌,援笔立成。尤其是盛唐时期,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到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王之涣,还有唐朝中期的刘禹锡等都为黄河留下了壁坐玑驰的名篇。
  公元742年,李白奉命进京,唐玄宗封为翰林供奉;仅仅两年之后,因权贵排挤,即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烦闷郁结的李白,又踏上了云游山河的漫长旅途。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豪饮,借酒放歌。李白一舒胸中的郁闷,诗情万丈喷涌,一蹴而就《将进酒》,发出了响遏行云之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气势庞大到无与伦比,仰望黄河之水,也仿佛扶摇直上,令人惊心动魄。
  李白写的诗,流传在册的直接写到黄河的就有10多首。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诗人以奔腾的河水,比拟裴十四阔大的胸怀。“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写思妇的仇恨、悲愤。“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这些锵金鸣玉的名句,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黄河震荡山谷,雷霆万钧,一路高歌泻东海的宏远气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李白写尽了黄河的千姿百态,寄托了因时而异的情感。黄河的激流奔涌成就了李白浪漫的诗情。李白色彩纷呈的诗篇,同黄河一样,千秋万代,在人们心中流淌不竭。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几乎人人耳熟能祥,倒背如流。他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同样脍炙人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开元年间的一个冬天,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相约到旗亭酒店饮酒,恰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多少定高下。王昌龄的诗唱了两首,高适的诗唱了一首,王之涣落空。此时,声望最高,长相最美的头牌伶人出场了,她所唱的正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个故事出自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说明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当时已如林籁泉韵,四海传唱。正如俞陛云(俞平伯之父)的《诗境浅说续编》评价《凉州词二首·其一》:“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表现了戍边兵士思乡之情,写了西北边远地区的壮丽苍凉。“黄河远上白云间”,诗人远眺黄河,只见黄河划出地平线,像一条丝带飞上云端,写得开阔意远,其视觉是由下而上仰望黄河;这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其视觉正好上下两端。虽然都是写黄河汹涌澎湃的壮阔,但王之涣却写出了黄河静态飘逸的美感。
  写黄河的诗篇还有一位大家王维。他不仅是盛唐时期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还是水墨山水画派的开创者,且精通乐艺,是古今公认的艺术大师。苏轼对王维的诗、画评价甚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公元736年,吐蕃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第二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破吐蕃军,唐玄宗派王维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是宰相李林甫对他明升暗降,把他从中书省赶了出去。出塞途中,在广袤的荒漠,他看到夕阳如火燃烧一般,黄沙一眼望不到边际,这是王维第一次出塞所见到的壮观景像,到了萧关驿馆,笔下生辉《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像一幅油画,展现了塞外黄河流域特有的悲壮凄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长河落日圆”所达到的境界,“可谓千古壮观”。王维留下的边塞诗多达40多首,第一次出塞就传下了举世名篇。

      三
  描写黄河的诗篇,唐朝诗人传世最多,留下了晶莹如珠的金句,这与盛唐的经济繁荣紧密相关。到了宋代,有众多名家涉笔黄河。黄河成了他们绕不过的一道风景。
  苏轼,一代名豪,诗、书、画皆出类拔萃。他写了一首七律《黄河》:“活活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诗人连用典故,表达治理黄河的愿望。
  苏轼治理黄河,有诗表达,也身体力行。公元1077年4月,苏轼赴徐州上任。当年8月,黄河决口,而徐州地处黄河入海的下游。苏轼向武卫营借兵,同民工一道筑堤坝,疏河道,数过家门而不入。历史上,徐州曾遭受5次黄河水患,其中4次均是灭顶之灾,唯有苏轼率兵民抗洪,得以保全了民众生命、财产和下游的城池。公元1078年,为了纪念抗洪胜利,苏轼在徐州东门建了一座百尺高的黄楼。随后,邀请其弟苏辙、弟子秦观等,为黄楼题记,尤以苏辙的《黄楼赋》为上。在千言《黄楼赋》中,苏辙详细描绘了徐州抗洪的精典瞬间,诗文中第一次写黄河决堤:“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写苏轼率众抗洪:“子瞻衣制履屦,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徐州抗洪成了苏轼40年仕官生涯最得意的一件政绩。黄楼成了苏轼树碑立传的见证。黄楼作为徐州五大古楼之一,现在仍是徐州富含文化底蕴的地标性建筑。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1042年走上仕途,曾于1070年任相。任相期间,黄河泛滥成灾。诗人力排众意,坚持疏通河道,兴修水利工程,改造黄河。他以《黄河》为名写了一首七绝:“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作者既写了黄河横贯神州大地的磅礴气势,又流露了一旦决堤,对无家可归黎民百姓的担忧,也从另一面展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
  陆游,是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留世文稿颇丰。其五言古诗《哀北》开头几句:“太行天下脊,黄河出昆仑。山川形胜地,历世多名臣。”诗赞太行山高峻雄伟,黄河从昆仑奔泻而来。陆游涉及黄河的诗多达二十几篇,如:“黄河铁牛僵不动,承露金盘冻将折”(《大雪歌》)“三万里之黄河入东海,五千仞之太华磨苍旻”(《寒夜歌》)“敲门索酒太华前,飞渡黄河不须船”(《月下野步》)等。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5/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