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  副刊
3    4   
PDF 版
· 诗唱黄河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所谓时尚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4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所谓时尚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05/27
朗读

诗唱黄河 

橙黄 绿青

  诗唱黄河
  □ 孙元礼

      四
  元、明、清的诗人写黄河的诗篇,存量极为丰富,可谓车载斗量。
  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精于诗书画,誉称雁门才子,留下了多首写黄河的诗。其中一首五绝《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诗中提到了黄河断流。另有《早发黄河即事》中说:“去年筑河防,驱夫如驱囚。人家废耕织,嗷嗷齐东州。”《黄河夜月》中说:“斗杓照水半垂天,水气涨天如白烟。南北橹声争上下,月中闻鼓避官船。”诗人笔力独到,对黄河两岸的百姓,诉说他们的苦难,替百姓发出深沉的同情之声,诗人的视野极其开阔
  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李流芳,夜宿黄河舟中,明月下的黄河银光闪烁,浪涛撞击,如古战场的声响。书信不通,乡音不达,心中堆满了凄苦惆怅,一曲《黄河夜泊》娓娓道出:“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清代,写黄河的诗人不计其数,许多是写黄河给人们造成的灾难。如龚自珍《已亥杂诗252》:“风云才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已亥杂诗274》:“明知此浦定重过,其奈尊前百感何。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宋琬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清八大诗家之一,从政期间,曾两次含冤入狱。诗人感慨人生,写了一首《渡黄河》:“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诗人用倒泻银河、黄河浊浪的险象迭生,抒写对社会人生险恶的伤感、愤懑之情。
  晚清诗人陈增寿1909年从武昌返回北京,乘火车,过铁桥,颇有感受,于是在途中写了一首七律《八月乘车夜过黄河》:“飞车度险出重扃,箭激洪河挟怒霆。万点华灯照秋水,一行灵鹊化明星。横身与世为津渡,孤派随填入杳冥。地缩山河空险阻,朝来应见太行青。”诗人时空跨越,从铁桥到鹊桥,从明灯到明星,从地上到天上,浮想联翩,抒发了在新生事物面前的深沉感慨,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写到了黄河铁桥,时代的变异总是适时地表露在诗人的字里行间。

      五
  近现代以来,诗人描写黄河,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或写黄河的壮阔景观;或把黄河作为精神象征,满腔激情地高唱赞歌;或写改造黄河日升月恒的锦绣前程。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面对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回顾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壮丽诗篇《沁园春·雪》。他后来给柳亚子的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沁园春·雪》上阙前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河上下”是指整个5000多公里的黄河。词中所描绘的北国冰封的万千景象,所表现的广阔胸怀、磅礴气势,所彰显的豪情,令人叹为观止。柳亚子盛赞这首词为千古绝唱。
  有的诗人身处中华大地,黄河岸边,目睹日夜奔腾的黄河,倾听艄公低沉浑厚的号子和高亢嘹亮、通俗质朴、洋溢着地方风情的民谣,写下了许多诗篇。比如张光年(光未然)的《黄河颂》。1938年秋后,张光年带领着抗敌演剧三队的同志们准备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黄河岸边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险恶情景。在跟随部队行军中,战士英武的形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39年,张光年到达延安后,饱蘸爱国热情,写了朗诵诗《黄河吟》,后改为《黄河诵》。作者激情满怀,喷涌而出:“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发出了热血沸腾的呐喊:“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这首朗诵诗,成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由冼星海作曲,铸就了一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至今经久不衰,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当台上朗诵《黄河颂》,或者演出《黄河大合唱》,台下的观众一听到这激越、雄壮、起伏昂扬的曲调,就会心与旋律一起跳动,热泪纵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经济恢复时期,诗人热情讴歌建设成就,出现了许多以黄河为背景的优秀诗篇。著名诗人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就是杰出的代表。
  1958年,贺敬之参观了正在修建的三门峡水利工程。面对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场面,感慨万千,激情与诗情融合升腾,感奋浪漫的情怀,一吐为快,于是《三门峡·梳妆台》诞生了。这部优美的抒情诗,跌宕多姿,意境深远,激情四溢,感人至深,一出世就震动了诗坛。
  三门峡以下不远处,河中有一巨石,状如梳妆台;在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时炸掉了。诗人以此点寓意起笔,首先描绘了汹涌的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诗人笔锋一转,抒写黄河儿女,以愚公移山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气魄,治理黄河:“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神门平,鬼门削,入门三声化尘埃!”诗人以“黄河女儿”这一形象贯穿全诗,“遮明镜”“吞金钗”“头发白”是黄河女儿悲伤的过去。作者又以无限深情展写了黄河的未来,绘出一幅辽阔、明净的黄河女儿梳妆台:“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梳妆来呵,梳妆来!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诗人百感交集,憧憬黄河治理之后,化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美好远景。整首诗蹙金结绣,以充沛的激情,颂扬了人民改造黄河,拔山举鼎的力量。
  环顾世界,没有一条河像黄河那样,虽历经沧桑,却始终诗境烂漫。那么多诗人驻情黄河,妙笔生花,传流那么多熠熠生辉的诗篇;许多篇章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可以说至今无人超越。这一现象,也恰好印证了诗是文学之祖、艺术之根。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众多盛世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都在黄河流域一带。夏朝是阳城(河南登封县境内);商朝是亳(河南商丘县境内),后迁都殷(河南安阳市);周朝是镐京(西安);秦朝是咸阳;西汉是长安;东汉是洛阳;魏晋也是洛阳;隋唐是长安;北宋是东京(开封)。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上古时代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首领,炎黄子孙由此而来。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每年都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纪念华夏儿女的祖先。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根和魂。
  我们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音符,谱写天籁之音;用响彻云霄的歌喉,齐唱黄河。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05/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