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晨晓
蘑幻森林 怀智涛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耕耘于农村,但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不同,他们普遍高学历、懂经营,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被称为“新农人”。他们在乡野的泥土中挥洒汗水,更在一排排前进的脚印里思考着、成长着。随着越来越多“90后”的加入,沉寂许久的乡间洋溢起青春的气息,焕发出新的活力,满怀着无限的可能。 今年9月23日,将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秋收的季节,如果和新农人在乡村相遇,不妨在田间或林下席地而坐,听听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眼中乡村的模样。
有情怀更盼发展
“我们农庄后面就是一个很大的湖,叫迮家漾,村里两棵古树,我太公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里没有工业,环境非常好,就是位置太偏,平时少有人来……”吴江震泽花木桥村,是盛晨晓的故乡,村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了他童年的美好记忆,“我最初选择做农业,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记住乡村的模样”。 作为一名“90后”,盛晨晓和农业结缘纯属偶然。“我们家是做纺织行业的,2010年英国留学回来后,我就在自己家的企业帮忙。”2019年的那个夏天,盛晨晓慕名到金山买人气西瓜,却被当地的农场主告知西瓜紧俏。吃得不过瘾,让他萌生了自己种瓜的念头。 2020年,盛晨晓频繁往返于苏州和上海,半年不到,20亩西瓜种植基地在花木桥村落地,苏州君垚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成立。而他返乡种瓜的消息也引起了朋友们的关注。因为品种好,绿色生态,品质有保障,瓜从来不愁卖。于是,今年盛晨晓扩大了经营规模,品种也比之前丰富,番茄、甜瓜、玉米……他总是把自己吃到的好东西,想方设法“带回”自家农庄,品质,是他始终坚持的底线。 用心投入方知农人不易,返乡“务农”更是让盛晨晓深切感受到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我并不指着农庄赚钱,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走进乡村,给乡村增加人气,从而带动村子的发展。”盛晨晓坦言,农庄是副业,并且这两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本账在他心里清清楚楚。 但农庄的存在,却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忙的时候,可以雇些村里人帮忙,增加他们的收入,而且这两年来的人多了,村里也重视,新修了两条柏油马路,环湖步道也规划起来了,变化还是非常大的。” 虽然不指着做农业赚钱,但一直亏损也不是长久之计。作为“新农人”,盛晨晓一直在动脑筋。“做农业要盈利,要么规模化,要么农旅融合发展。”往近了说,他正在努力申请将农庄作为镇上幼儿园的研学基地,这也契合了他想让孩子们回归乡村的初衷;往远了说,他在积极筹划参与区里农民丰收节的活动,希望通过各种渠道,为村子引流。“我也非常期待,示范区建设可以给村子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可能。”
有信心仍需谨慎
2016年,大学还没毕业的怀智涛在嘉善县西塘镇翠南村一口气承包了150亩土地的时候,水果并非他最初的梦想。“我是浙江农林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的,主要学园林设计,种水果其实并不对口,包下这块地本来是想做园艺花卉的。”但如此大面积的农场,做园艺花卉投入太大,他便想着先试试水果,没想到,他专做精品水果种植的“丰腾家庭农场”就此起步了。 “我们最早种的是黄桃,因为黄桃是嘉善(姚庄)的特色水果,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怀智涛是嘉善人,便决定从最熟悉的领域着手。他说,创业的每一步自己都走得非常谨慎,“果树的投资是长期的,且回报慢,我们就考虑在种果树的同时,种一些当季的水果”。于是,果园里的品种慢慢丰富起来。 草莓、油桃、白枇杷、火龙果、百香果、黄桃、葡萄、橘子……经过几年的培育,怀智涛农场里的水果已经“贯穿全年”,而随着果树的成长,收益也跟着增加,怀智涛说,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了,当农场主的日子,很辛苦,却自由、有成就感。 做了农场主后,怀智涛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农业种植,每年都会参加县里的、镇上的培训,提升自己,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往回看时,怀智涛说,他最幸运的是有家人的支持,如果要说“小目标”,他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小农场做好,因为目前农场还没达到最理想化的状态。“面积不用太大,但经济效益好,种植安排合理,环境要好。” 怀智涛常说,母校浙江农林大学给他提供了很多技术、资源的支持,但被问到是否会鼓励师弟师妹们像他一样做个“新农人”时,这个“95后”认真地说,还是要谨慎,“我当年到这里创业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当地很多老师傅也不理解,说上大学不就是为了走出去吗?在农村,很多观念还有待转变。而且做农业失败的案例也不少,所以还是要谨慎”。 如今,丰腾农场的经营已经上了轨道,怀智涛还是每天都会下地,这个季节的阳光玫瑰已经接近尾声,他正忙着种草莓苗。“10月开花,11月就出草莓了。”怀智涛的日子正照着自己的计划稳步向前。
有梦想也靠支撑
“很多人知道‘蘑幻森林’是因为去年这个项目参加了双创大赛并得奖,但其实我们做的远不止这些。”在青浦区练塘镇,一个利用原有水源涵养林,探索将林地和菌菇种植结合的项目——“蘑幻森林”,成为新晋“网红”,项目负责人苏慧敏便是一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 2016年,苏慧敏成为彭世菇业的一员,这个享誉业内近60年的传统菌菇种植企业,因为她的“加盟”,开启了颠覆性运营之路。“刚进企业的时候,我对农业根本不了解,甚至都没见过菌菇是怎么生长的。”苏慧敏是个“90后”,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化传播相关工作的她,从没想过,这辈子会和菌菇结缘。 企业知识产权梳理、专利技术申请、品牌宣传、C端产品打造研发……5年多的时间,一系列有效的运营措施,让彭世菇业的月营业额从60万元飙升至6000万元。2020年,上海青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开始了“蘑幻森林”项目的打造和运营。 在这里,苏慧敏将林下食用菌基地转变成一种旅游和教育资源,以菌菇种植为基础,打造了“蘑幻森林”农旅研学项目,为开展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生态研学、农事体验、亲子采摘群体提供了一处“森林蘑幻秘境”,并且每年都会升级。项目不仅解决了林业站林业养护问题,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每年给村集体增加可观的林地租金收益。 “农业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做农业不能只有情怀,而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要能吃苦,要耐得住寂寞,毕竟这里可能连咖啡也喝不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目光转向乡村,而在苏慧敏看来,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成功率不高,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产业的支撑,“到农村创业,并不是单纯打造一个基地,而是要‘三产融合’,围绕主业,打造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 苏慧敏说,“蘑幻森林”愿意成为更多有农村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的“产业支撑”。“我们希望把‘蘑幻森林’打造成一个样板,一个吸纳技术、设计、营销各方面人才加盟的平台,强强联合,一起把平台做大做强。未来,这个样板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超一线、一线城市有森林的地方,复制推广。”苏慧敏说,她愿意用10年、20年的时间去“养”一个项目,而这个项目终将成为成就她和更多年轻人梦想的“魔幻森林”。 据《新民晚报》、新华社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