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  时局
3    4   
PDF 版
· 端稳14亿人饭碗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6版:  时局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10/18
朗读

端稳14亿人饭碗



  端稳14亿人饭碗
中国如何打造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 端牢中国饭碗”。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人的“饭碗”问题事关全球粮食安全。到如今,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83公斤,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如何“端稳饭碗”、如何打造“大国粮仓”的?
  确保连年丰收

  民以食为天,中国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近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码”。
  在此前“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基础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地保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着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推动发展农业科技。
  当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9.31亿亩,完成71.3%,进度同比快2.6个百分点。当前,各主产区正抢抓农时,加速推进秋粮收获。
  分地区看,东北地区收获过七成;黄淮海地区过七成半;西北、西南地区均过八成;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过五成半。
  在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千都苑新村农田里,无人驾驶玉米收割机、旋耕播种机、深松机正按照规划设计进行秋收秋种。“用无人驾驶收割机,不到一个小时就把十亩玉米收完了,相比以往节省了不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收入也大幅增加。”种粮大户李现伟说。
  “今年玉米收获期间,机收减损率下降了3%,87万亩玉米可增收17000吨。”乐陵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范红军介绍说,在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各个环节,通过大力推广高端、高效、智能、精细化作业的农机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的质量和作业的标准。
  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调查,今年山东秋粮生长期内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土壤墒情适宜,长势良好,秋粮丰产丰收在望。“截至10月13日,全省秋粮收获5345.6万亩,收获面积达81.6%。”相关负责人说。

做到“手中有粮”

  抓好粮食生产、取得连年丰收的同时,中国对粮食储备高度重视,全力打造“大国粮仓”。
  当前秋粮收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表示,随着秋粮收获进度不断加快,新季秋粮正在陆续上市。据调度,目前主产区普通品种三等中晚稻收购价格基本在1.29元/斤上下,与往年价格大体相当。
  记者从中储粮集团获悉,目前,江苏、安徽两省已率先启动2022年秋粮最低收购价收购。今年,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同比均上调0.01元/斤。“中储粮联合有关单位已准备2200多个收储库点、5700多万吨仓容,确保‘有仓等粮、有人收粮、有钱买粮’。”中储粮集团公司购销计划部副部长范军介绍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国粮食储备规模和品种结构布局更趋合理。规模上,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品种上,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
  据官方统计,从库存来看,中央储备粮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粮能够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近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
  中国加强粮食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了粮食储备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风险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管好“大国粮仓”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国粮仓”需要守好、管好、用好。中国在建立完善储备体系的同时,还建立了一套流通、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
  流通方面,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粮食收购进展较为顺利,年均收购量在8000亿斤左右,没有出现大范围“卖粮难”和粮食抢购现象,产销协作持续深化,国内循环更加通畅高效。
  监管方面,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科技手段构建违法违规行为“防火墙”,推动涉粮案件严查严处,根治粮食领域腐败问题;连续四年开展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年度考核,强化内控治理,坚决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应急保障方面,截至2021年末,全国52983个应急供应网点日供应能力达到160万吨,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有效应对疫情大战大考,确保粮食持续稳定供应。

促进全球粮安

  近日,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出警告称,全球粮食危机持续加深,仅在2022年的前几个月里,全球饥饿人口就从2.82亿激增到3.45亿,世界可能再次面临创纪录的饥饿年。
  当前全球仍面临着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在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持续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的合作,深入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通过会议研讨、专家咨询、能力培训、交流互访等方式,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在粮食仓储体系管理、产后节粮减损、促进小农户与市场衔接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改善全球营养状况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化粮食经贸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黑土粮仓”
农作物综合利用
不断纵深

  秋收进行时,各个主产区抢抓农时,加速推进秋粮收获。相应加工工艺、储粮技术不断迭代更新。

透视玉米“深造之旅”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构筑起国家粮食安全的“金色堡垒”。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
  田间地头的金黄玉米经过收割和脱粒,搭上运输卡车来到加工厂,开启“深造之旅”。整车的玉米粒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进入地下的输送通道。第一站先过个“安检”,目的是把石子、沙土等杂质清理出去,得到净粮。
  接着,玉米粒要在密闭的钢罐里泡一个“酸性澡”,然后再经历研磨机和离心机的“千锤百炼”。这样一来,玉米粒中的淀粉就被逐步分离出来。呈乳状的淀粉经过进一步的分离、洗涤,一部分进入脱水干燥工序,变成商品淀粉出厂,就算“提前毕业”了,另一部分则继续“深造之旅”。
  淀粉乳水解为淀粉糖,再经过发酵与聚合工艺,变成高分子聚乳酸材料。工人们将聚乳酸颗粒在高温下融化,融化后的粘稠液体被注射到各种模具内。经过冷却,由玉米“变”成的吸管、刀叉、杯子、盘子等各种日常用品揭开“面纱”。和最初的形态相比,现在的它们身价倍增,市场需求旺盛。

科学储粮有“新招”

  秋收时节,如何让农民减损增收,科学储粮非常关键。玉米水分高、存放难,过去一般的做法是等到秋收结束后,直接随市场价就卖了,还要扣除相应的烘干费。今年,当地鼓励农民安装“玉米栈子”。
  记者在现场看到,“玉米栈子”一般3米多高、内宽1.6至1.8米,由钢管和铁网或聚丙烯网制成,远远看去如同一栋“迷你楼房”。收回来的玉米存放在“玉米栈子”里,既解决了通风问题,还不用担心存储安全问题,农民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
       本报综合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10/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