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副刊
3    4   
PDF 版
· 甜秫秸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1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10/21
朗读

甜秫秸



  甜秫秸
  □ 王复兴
  小时候我家乡的土地一半以上种高粱。秋天,高粱秸顶端长出高粱穗,先是绿色,慢慢变成红色就是成熟了。很少数的高粱由于有病或受伤,没长出穗子,或长出的穗子很小且没有高粱粒,这样的高粱秸里边的穰甜,叫甜秫秸,乡亲们折了来吃,就像吃甘蔗一样,但不如甘蔗甜而汁多。
  在我很小还不能到田野去的时候,中秋八月,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折了甜秫秸带回家,挑一节最甜的,剥去外面的一层硬皮(我们叫席篾),给我,我就嚼碎了吸食其中的甜汁,叫吃甜秫秸。
  后来年龄稍大,在高粱快成熟的时候,就约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高粱地里折甜秫秸。
  甜秫秸要挑选没出穗,或出的穗又小又稀还没长粒的,这种最甜;长了乌霉的秸秆也甜,但不如前一种;长了高粱穗的一点不甜,有的虽被风吹倒在地,也不要。
  小伙伴们每人折几棵,抱到村头坐在石头上吃。
  剥去席篾需用牙和手合作,牙咬住秸秆的一头,手轻握秸秆向下拉,就把席篾撕下来了。席篾很锋利,需小心不要拉破手。小时候牙好,将剥去硬皮后的高粱秸穰,一口口咬下,在嘴里嚼,抽吸甜汁咽下,然后把渣吐出。不一会儿,每人抱回的几棵甜秫秸都变成了各人面前的一堆嚼碎了的渣。
  一棵甜秫秸主要吃下半截,下半截甜、水多。高粱收割后,高粱秸晒在地里,这时我们也去折甜秫秸,因已割倒了,就挑选叶子绿的(水多),用牙咬镰刀割的地方尝尝,甜的就折下下半截。这时的甜秫秸不如长着的时候水多,甜度也差。
  1956年,爷爷不知从哪里找来的种子,在自留地里种了一种高粱,秸和叶与通常的高粱基本一样,就是穗子稀、粒也少,但棵棵都甜。
  有人在王村集上卖,吆喝着卖甘蔗。实际上外形不像甘蔗,更不如甘蔗甜。
  1958年开始,家乡种了几年多穗高粱,其中有一种的秸秆棵棵都甜,我们小伙伴折了来当甜秫秸吃。社员干活休息时也折了来吃。
  玉米秸也有甜的。我家乡种的春玉米很少,大多是夏玉米,成熟较高粱晚。这样,吃完了高粱甜秫秸,就可以吃玉米甜秫秸了。
  玉米红缨颜色变淡、变老,玉米棒子快成熟的时候,到玉米地里去找没有长棒子且秸和叶发黄的,叫光棍条,或长了一个很小的棒子,用手捏捏里面未长粒,秸和叶也发黄,这就是甜秫秸。还有一种光棍条,虽未长棒子,但通体(秸和叶)很绿,这种虽水多,但不甜,这一种是不折的。玉米秸的外皮没有高粱秸外皮那么硬,较好剥,穰也软些,更好嚼。
  1959年,我家养了两头小牛,我和大妹去北山放牛,同村比我晚一级的两位同学也各牵一头小牛去放,我们四人在山上边放牛边玩,吃了早饭去,傍晚才回家。有甜秫秸的时候,常由两人去河(山脚下是青阳河)北边的地里折一些来吃,既打发了时间,也能解渴顶饿。
  小时候折甜秫秸,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打苇箔
  □ 程广海
  在我的家乡,每年深秋季节,该收割的庄稼收割完了,玉米、大豆、高粱、棉花、地瓜,该归仓的归仓,该归垛的归垛,没有什么大的农活干了,但是,人们还是闲不下来,要做的事很多,比如:把用了一年的铁锨、锄头打磨光滑,挂起来;松散的地排车该加固的要加固;骡马使用的缰绳有磨损的,要及早备下新的等等。其实,在人们心里,这都是一些小活散活,最重要的是打上一挂或几挂苇箔,感觉才算收获满满。
  苇箔,是以前用来盖房屋、铺床铺、当门帘子使用的物件。在我小时候,苇箔虽然常见,但集市上卖的苇箔也是价格不菲,除非盖新屋或者娶媳妇,人们一般不舍得买。秋收了,田野里到处是晒着的高粱秆和谷子秆,在暖暖的阳光下飘散着甜丝丝的味道。人们不舍得用它们来生火做饭,就抱回家给即将结婚的孩子打上一挂或几挂苇箔当床垫,或者拿到集市上换几个零花钱。
  打苇箔是一项繁琐的手工活,不仅费时费力,还考验着人的耐性。首先要准备好充足的麻绳,然后固定好打苇箔的架子,架子旁边放着准备好的去掉皮的光滑的高粱秆和谷子秆。一挂苇箔一般需要八道或十道的麻绳来编织。为了让苇箔紧实不脱落,每一道麻绳上还要拴上一块砖头,让麻绳有劲,且有规则地来回缠绕。就这样,拿起一根高粱秆或谷子秆,就用麻绳缠绕,一次、十次、百次、上千次不断重复,直到一挂苇箔编织完成。
  打苇箔非常辛苦,一件长的苇箔,有时候需要一天时间。长时间弯腰伏背,会让人腰酸腿疼,而且,由于长时间拉拽细细的麻绳,手指会勒出裂痕。
  我准备结婚的时候,按老家的风俗,新床的最底层要铺上一层苇箔作为床垫。一天早上,我听见母亲对父亲说:“孩子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床垫要软一些才好。”几天后,母亲从集市上买来柔软一些的谷子秆,父亲仔细地进行着打苇箔的每一道工序,把每一根谷子秆勒得结结实实。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一边干活一边哼着小曲。我知道,父亲心里高兴着呢!
  结婚不久,我离开故乡去外地谋生,随着收入增加、生活条件好转,从老家带到城里的苇箔被时髦的弹簧床垫替代,但躺在时髦的床垫上,总觉得少了故乡的苇箔上高粱秆谷子秆特有的香味。
  一个人的身上没有了故乡的味道和印痕,心心念念地回忆那些小时候的美好时光,以此来慰藉思乡的灵魂,这应该就是乡愁吧。
  浓情豆
  □ 唐荣花
  秋天,于我来说,不仅美丽,还特别温暖。或许,这和母亲种的豆子有关。
  小时候,每到秋天,母亲种的豆子就成熟了。成熟的豆荚很容易开裂,因此采摘豆荚时母亲都是选择在早晨露水还没完全干或傍晚的时候出门。我常常跟着母亲一起摘豆子。
  母亲种的豆子可谓五花八门。秋风阵阵吹,成片的豆子摇动着豆荚,欢乐地朝着碧空微笑。胖墩墩的黄豆,如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在黑暗处探头探脑,试图脱掉裹着身体的荚壳,蹦到地面上来玩耍。满身红装的赤豆,像待嫁的新娘,坐在“闺房”里偷偷地幻想着外面的世界。饱满的眉豆,则如君子般沉稳,静看秋风秋阳与秋色。除此之外,还有“豆中之王”的黑豆、绿宝石般的绿豆。它们和母亲一样,在等待中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
  摘下的豆荚,母亲用箩筐装好,挑回家,再铺到簸箕上晒。午后的秋阳温热而干燥,爽朗的豆荚开始演奏歌舞,“噼里啪啦”绽放舞姿,可爱的豆子快活地蹦到簸箕中来。有些性子特别猛烈的豆子,被弹到簸箕外面,落到地上连打好几个滚。
  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搓开豆荚捡豆子。豆子收集装袋,有时候母亲运到镇上卖,有时候商贩到村子里收购。豆子换来的钱,母亲储存起来,给我们当学费、过年添新衣。
  秋天也是吃豆子的好季节。这时候的豆子,新鲜营养又美味。母亲说:“何不尝尝鲜呢?”我们家种的豆子多,吃豆子的花样也多,而且母亲做美食的手艺也不错。绿豆糕、红豆卷、花生眉豆红豆糖水……母亲做的这些豆子美食,让我们独享一份惬意在秋天。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到城里工作生活,但是每年秋天母亲都会用塑料瓶装好各种豆子,用盒子装好各种我喜欢的豆子糕点,要么是她打电话叫我回家拿,要么是她直接送过来。有时我觉得麻烦,说现在城里什么都有,到超市买就可以了,母亲就会问:“城里的豆子有家的味道吗?”我无言以对,放下电话,唯有暗暗偷笑。家里种出来的豆子,是自带温度的,并且饱含着母亲的深情,城里的豆子岂能和母亲种出来的豆子相比。
  今年秋天,母亲做的豆子糕点,又可以一一安排上了。
  可可托海组诗
  □ 郑峰

神钟山

古代的传说,在这里聆听
历史的玄秘,在这里想象
宁静的时刻,情有独钟

时光,从哪里开始
一座象形的钟,无声胜有声
时间,在哪里静止
一座高大的钟,有声似无声

真诚的提醒,在这里感受
祝福的话语,在这里书写
凝视的时候,情有独钟

一棵树

一棵树
能在岩石上扎根
还会畏惧什么

一棵树
能给予人们
无尽的启发

万年情

彼时彼刻
一万年太漫长了
此时此刻
一万年太短暂了

风在吹
坚石在拒绝风化
雨在下
巨石日渐斑驳
雷在闪
岩石守望岁月

人情在,风景就在
人性在,风光就在
人心在,风物就在

野鸭湖

野鸭栖息地
鹰在更高处飞翔
山峦是最有力的背景

苇草丛生
湿地里的绿色
是别处不多见的
湖水的蓝
湖水的清澈
更是不多见的

一位同行者说
最好的开发就是不开发
就是原生态的保护

卡拉卓勒瀑布

这里的景色
比我想象中的好
那里的景色
比我想象中的差

站在红桥上
看河谷越来越狭窄
森林越来越茂密
山路越来越艰险
感觉越来越神奇

这里的瀑布
因花岗岩的阻挡
因巨大的落差
才有这么壮美的景致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10/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