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淄博
3    4   
PDF 版
· 一袋面+一瓶醋+一瓶酒 让村集体经济发酵升华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4版: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2/12/14
朗读
临淄区西河村:
一袋面+一瓶醋+一瓶酒 让村集体经济发酵升华



  改造后的康浪河风景秀丽。 资料照片

  西河村种植的高粱 资料照片 

  康浪河岸边的西河村传统文化驿站

  在淄博市临淄区西北部有个村子叫西河村,因坐落于康浪河源头而得名,这里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司田宁戚进身之地,也是孔子听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处,同时还是《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酿造技术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西河村充分发挥周边龙头企业优势,探索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村民”共同发展模式。如今,西河村摆脱了曾经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的窘境,变成了家庭户收入超过10万元/年,村集体一年增收50万元的村。

穷村窘境:
抱着金鸡不下蛋

  “以前,村里没有企业,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种地,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很简陋,村集体收入不足1万元,买几块钱的办公用品都得算计。”李振宇今年47岁,是西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说起当初上任前村里的窘境,他仍然记忆深刻。
  2007年,李振宇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村容村貌整治,通过乡贤、能人带动捐款捐物,村民出义务工的方式硬是把土路换成水泥路,村民也用上了自来水。2020年,在淄博市城乡环境大整治过程中,西河村对康浪河河床和沿岸十余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还对村内闲散院落、垃圾湾、垃圾坑等闲置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成为西河村的首要任务。
  在调研过程中,李振宇和村“两委”班子发现:西河村作为康浪河的发源地,蕴含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村200来户却坐拥1400多亩的土地资源;此外,西河村南邻宏达路,东邻227省道,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临淄区三大食品龙头企业山东巧媳妇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康浪河面业有限公司、山东中轩酒业有限公司就在村边上。
  “原来,这几年我们一直抱着金鸡却没下蛋!”对此,李振宇也有些懊悔。在发现比较优势后,西河村果断决定把村里的土地流转“办大事”,进行小麦、高粱、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和中华白玉蜗牛养殖。用李振宇的话来说,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养什么”。

引来企业求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得到了周边企业的投资青睐。
  2021年,西河村从政策支持、企业招引、农业合作、建设租赁、乡村休闲等多方考虑,建设了巧媳妇好滋味中央厨房、中轩酒坊和康浪河面馆,打造了集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区“康浪河·谷乐园”项目。
  “以前,康浪河边上荒乱林地杂草丛生,白色垃圾、建筑垃圾时有出现。现在,在康浪河·谷乐园内,呐喊喷泉、水幕秋千、时光隧道、儿童游乐场、水上晃桥,这些好玩又好看的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郭建忠的家就住在康浪河沿岸,说起康浪河的变化,他有着深刻的体会。
  “今年,我们在康浪河·谷乐园项目西侧,建起了17亩的温室大棚,其中9亩为瓜果采摘体验区,主要种植草莓、西红柿、甜瓜等有机品种,预计今年实现20万元销售收入,村集体增收14万元;另外2处是盆栽蓝莓和太乙制药中华蜗牛相结合的温室大棚,占地8亩。”李振宇算了一笔账:占地5亩的蓝莓年产量约3000斤,按普通市场价每斤60元核算,年销售收入18万元,除去成本费用,能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蜗牛养殖基地,1年循环繁殖蜗牛100万只6万斤,每斤蜗牛由太乙制药兜底收购价6元,年均保底收入36万元,能带动村集体增收25万元。
  “以前在家种地,不挣钱。现在在这里打工,每月有3000元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庭。”在蓝莓大棚里,61岁的西河村村民王秀香正在管护盆栽蓝莓,自从村里建起大棚,她就在这里打工,负责蓝莓的种植管理以及大棚保洁等工作。
  “我们村通过村企合作,通过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实现了村庄品质不断提升。现在,村里没有一个闲人,60岁以上的在周边企业当保安、干保洁,一个月收入2400元。只要具备劳动能力,都有工作干,现在全村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李振宇说。
  村里越来越好,越来越多户籍在村却在外居住的人开始返回村里:2007年,村里421口人,178户,7名党员;2022年,村里有701口人,227户,33名党员。
  “明年,我们这4处温室大棚就能见效益,加上村里其他项目,明年我们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大关。”李振宇信誓旦旦地表示。

围绕“龙头”共发展

  企业的入驻也给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契机,在温室大棚旁,有一片刚刚冒出绿色的小麦。
  李振宇介绍,这一片400亩地是康浪河和中轩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一年两季种植春小麦、秋高粱。小麦成熟后交由康浪河,种植的高粱则由中轩酒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20%收购,去年为农户及村庄增加收入30万元。其中,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酿酒、制作调味品需要蓝莓,我们就种蓝莓;面粉厂需要小麦,酒厂需要高粱,我们就种小麦、高粱,这样的运营模式,既帮助企业实现了‘原料—生产—销售’全链条的展示平台,同时,也保证了村民粮食生产稳定,直接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形成稳固的共同发展平台。”李振宇的这番话,也得到了驻地企业的认可。“我们在村里租赁了几十亩地种植小麦。目前,我们一天的粮食用量是60万斤,现在村里一年的产量还不够我们一天的用量,但能帮助村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我们非常乐意!”山东康浪河面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英超表示。
  在凤凰镇党委书记于海南看来,龙头企业扎根田间地头,让乡亲们端起了“绿色饭碗”,吃上特色产业带来的“生态饭”,更让周边村在产业链上做起生产、加工、观光、文化宣传“一条龙”配套服务,成长为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创业者、从业者,让“三农”力量成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12/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