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副刊
3    4   
PDF 版
· 蒸一锅喜庆的大饽饽 年味就来了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天寒年糕香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蒸一锅喜庆的大饽饽 年味就来了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1/10
朗读

天寒年糕香 



  天寒年糕香
  □ 德喜
  腊月的山村,天寒地冻。过年的忙碌过了腊八就开始了。灶屋的烟囱不停歇地喷吐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在屋顶的上空盘旋交织成一片氤氲的蘑菇云,酝酿着农家年关岁尾吃吃喝喝最朴素的祈愿。
  每年一到腊月,母亲都会特地蒸年糕。年糕有着“年高”长寿、步步登高的寓意。说来有点奇怪,我大哥不喜欢吃糯的东西,我二哥也不喜,独独我喜,且忠贞不渝地喜欢着。我喜欢“糕”这个字,这是个让人充满温暖怀想的字。你看呀,一个“米”字,再加上个“羔”字,是米做的小羊呢。它有着洁白柔软的身子,有着纯净若水的眼睛。
  在我的家乡——鲁中山区,年糕有黄、白二色,象征金银。母亲常做的是黄米面年糕,黄米即是“黏黍”,是黍物的一种,它脱壳磨粉蒸熟之后,既黄又黏,还有淡淡的甜味。母亲做年糕前,都要先给黄米泡个澡,然后用笊篱把黄米捞出来,放到簸萝里控水,等到它半干不湿的时候,用手指一搓捻就碎的时候,就要上碾压成粉面。红枣、苇叶去集上买来,就等年根儿一到蒸年糕了。
  母亲动手做年糕时,先把黄米面放到缸盆里,边慢慢地淋入温水边用手搅拌,让米面被温水打湿但不会湿到成团的程度。这个过程要有耐心,水要慢慢加,手要快速搅拌。直到所有的米面都被温水浅浅打湿,攥一把米面,还是松散的状态。这个度要掌握好,若有干粉,蒸出来的年糕黏性会降低,而且不易蒸熟。若是湿了,蒸出来的年糕就会扁塌了。搅拌、揉拍,最后,做成一个个上尖下圆、小土丘状的年糕,上面摁上三四个红枣就好了。紧接着就在锅里添上水,放上箅子,在箅子上先铺一层蒸布,蒸布上铺一层苇叶,最后,把揉好的年糕,均匀地摊在上面,盖上锅盖,再烧火。风箱一抽一推,身子一伏一仰,旺旺的灶火映红了母亲古铜色的脸庞。香甜的味道越来越浓,渐渐地渗透到我们心里。
  开锅之后,再继续烧一刻钟左右,年糕差不多就该蒸熟了。母亲掀开锅盖,用筷子戳一下年糕,通过察看粘在筷子上的年糕颜色,来确定年糕是否熟了,发白,不粘筷子,就是不熟;又黄又黏,就是熟了。在确认年糕已经蒸熟后,稍一落火,就把锅盖猛地掀起来。霎那间,蒸气弥漫了整个灶屋。我透过云雾般的蒸气定睛一看,黄灿灿的年糕,宛如一座座的小金山,那香喷喷的年糕就是浓浓的年味儿。母亲边给我的碗里夹着年糕,边念叨着“年糕年糕年年高”,虔诚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祝福。我趁热咬上一口,满嘴软糯,吃一口,再吃一口,吃得小心而奢侈。
  年糕出锅后,我还有桩很重要很庄严的事要做,那就是给年糕“点红”。母亲挑几个模样周正的年糕放在盆子里,说是当供品用。我端着盛红粉的小碗,用筷头蘸一点红,往糕上点,点在糕的正中央。眨眼间,一块块年糕上面,就缀着一个一个的红朵朵了。如同美人眉心的一颗痣,有了千娇百媚的风情。
  我一直闹不懂为什么要在年糕上点红朵朵。问过母亲。她说,以前人家就是这样做的啊。我想,它应该是一种流传的风俗了,真感谢有这样的老风俗在,它让我们贫穷的日子,开出千朵万朵的花来。
  年糕在天寒的冬天容易存放。蒸好晾晾,保存在专门用来放年货的一间屋子,吃的时候拿出来再上锅蒸软即可,跟新鲜的一样好吃。我特别喜欢油煎年糕,年糕切片,油锅一煎,看着就沁人心脾,入口外酥里糯,百吃不厌。
  现在人们的日子红火了,年糕不再只过年时才有,平常的日子里,商场里各种各样的年糕品种繁多,应有尽有,但母亲还是每到过年,买些糕面,备些红枣,亲手蒸一些年糕。回家过年,吃一口母亲做的年糕,浓浓的年味儿,就是家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年衣

□ 马海霞
  我六岁那年,母亲攒钱买了一台二手“马达”牌缝纫机,那时的缝纫机除了村里缝纫组里有两台,再就是我们家的那台了。告别了手工制衣后,母亲给我们做新衣更勤了。
  我上小学时,进了腊月母亲便着手给我们准备新年衣。领样、口袋样子家里一大摞,母亲让我自己选,我选了个蝴蝶形状的领子,小鸭子形状的口袋,母亲用了两天时间便给我做好了。
  临过年时母亲又变戏法似的递给我一件衣服,母亲指着上面的“双排扣”说,这是列宁服。这衣服听名字就带着洋范儿,我喜欢得不得了。那个年代,大家平日都穿旧衣,衣服上有时还打补丁,就盼着过年穿新衣,如果谁过年有两套新衣服,真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那个春节,我上午穿一身,中午又换了一身,婶子说,这么好看的衣服必须去照相馆拍照留念,姑姑们一致赞同。下午,我、婶子、堂弟还有姑姑们一起去了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
  后来,母亲农闲时还去学了个裁剪,裁制衣服的水平更高了:画册上、电视上那些时髦的款式,母亲看看就能比葫芦画瓢。
  母亲每次做完新衣,我都立马挂身,围着村子大小胡同串,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挤。
  印象里,母亲却一直穿那几件旧衣服,过年都没给自己做过一件新衣服。
  父亲说:“你娘就知道打扮孩子,从来不舍得给自己添置新衣服。有一次我赶集给她扯了一块深色的布,想让她做件新衣服,谁知道她还是给你裁了做成了小外套,也真有她的,那么老气的布,她竟然做成了大翻领还在上面用了双排扣子做点缀,别说,穿在你身上还真是怪好看。所以,那年你有了两身新年衣。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她还是不舍得为自己添新衣。”
  母亲在一旁乐呵呵地说,孩子们打扮漂亮了,我比穿新衣服还有面子。
  原来,在母亲眼里,花儿一样漂亮的儿女就是她最好的新衣。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1/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