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副刊
3    4   
PDF 版
· 父亲的春耕节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7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2/09
朗读

父亲的春耕节 



  父亲的春耕节
  □ 张军霞
  过完春节,还没出正月,年前理过的头发,往往又长了。我念叨着去剪头发时,母亲却说:“正月是不许理发的,等到二月二再说!”她这样说,是因为在我们农村老家,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正月剃头死舅舅。”母亲不见得真迷信,但她有3个弟弟,就算是为了给他们积福,她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在正月里剃头。
  父亲对此,往往一笑了之,他心中的“二月二”,装着不知比理发重要多少倍的事情。“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父亲这样念叨着,走进放着各种农具的西厢房。我们家没有耕牛,父亲把闲置了一个冬天的锄头、铁锹、铁耙子、镰刀,一一拿出来,用一块铁砂布细细磨去上面的锈迹,再用湿抹布,抹去落在上面的灰尘。清理过的农具,在屋檐下一字排开,父亲像个检阅队伍的将军,绕着它们走来走去,心里则在盘算着这一年的耕种大计:村西那块地浇水不方便,种红薯;村北那块地距离打麦场最近,种小麦,小麦割完就种玉米、大豆……哪块地用来种菜,哪块地种棉花和稻谷,关系到一家人的衣食冷暖,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收拾完农具,父亲还要做一件力气活儿:起粪。那时,我家每年都会养一头猪,猪圈和厕所连着,猪常年踩来踩去、拱来拱去,一年下来猪圈里全是又黑又厚的粪泥。父亲穿一双高过膝盖的雨靴,手持粪叉,从猪圈里把粪泥起出来,堆到院子里,这是起粪的第一步,过几天还要用小推车把粪运到地里去,在田间地头堆起来,等风干了好给庄稼施肥。
  那时,我们小孩子不懂农家肥的妙处,每逢父亲起粪,都躲得老远,捂着鼻子喊:“臭!臭!臭!”父亲从猪圈里走出来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这时,母亲往往已经包好了饺子,父亲就着饺子,喝上一杯小酒,立刻又精神起来。
  父亲按照母亲的叮咛,带我们去理发店,他还是愿意相信,在二月二这一天理发,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一年的好运,这叫“剃喜头”。理好头发,一向节俭的父亲还会破例奢侈一把,走进小卖店,给每个孩子买上几块水果糖,认真地叮嘱我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们念书,我种地,谁都不能偷懒啊。”
  至此,父亲才算完成了春耕节的仪式。
  多年以后,我生活在远离故土的地方,每逢二月二,耳边没有了当年村里人舞龙时的锣鼓响,却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在说:“抓紧啊,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春天。”那是父亲多年如一日的教诲,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前进的脚步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咬一口 春如醉
  春来话风筝
  □ 刘凯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阳春时节,和风骀荡,各式各样的风筝又飘满了天空。寂寥的天空,因此变得多姿多彩,妩媚妖娆。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木质风筝便出现了。据史书记载,墨家学说创始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见鹞鹰翱翔于天空,深受启发,便“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只木质鹞鹰,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
  “风筝”之名,出现于唐朝。唐代晚期,有人在“鹞鹰”上加入了琴弦,飞上天空后,经风一吹,便发出了悦耳的乐音,于是人们称之为“风筝”。
  有意思的是,古人最开始制作风筝时,并非为了休闲娱乐,而是用于军事和通信。据记载,南朝时期,大将侯景发动武装叛乱,将梁武帝萧衍围困于梁都建邺,内外断绝。梁武帝命人制作风筝,系求救信于其上,乘西北风释放风筝,通知驻军在太极殿外的太子简文赶快率兵驰援。明代时,军中在风筝上拴系炸弹,以四支导火线引燃,飞入敌营炸伤敌军——这种武器叫作“神火飞鸦”。
  和平时期,风筝才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每当东风拂面之时,人们纷纷来到郊野,摇纶放线,将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风筝放飞于天空,借以怡情、休闲。古代的很多书画作品、史籍中,均有其乐融融放风筝的记载。
  从医学方面来说,放风筝不仅怡情,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此外,放风筝还可有效防治颈椎病,并对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疗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大地回暖,呼朋引伴放风筝,看风筝徐徐而起,飞上蓝天,忽而翩翩飞舞,忽而游弋嬉戏,真是令人赏心悦目,乐而忘忧!
  围炉煮茶
  □ 郑学富
  这段时间,社交平台上兴起了一股“围炉煮茶”热。三五好友,围炉夜话,饮酒煮茶,在人间烟火中体验诗意生活。
  围炉煮茶在唐宋时期已成时尚。古人非常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白居易《晚起》云:“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描绘的是冬日煮茶的情调。古人煮茶很讲究,要备炉,烧炭,看顾着釜中的水微微沸出声音,再投入茶末。唐朝“茶圣”陆羽《茶经》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就是说煮茶“三沸”恰到好处,煮过了,茶味就不佳了。
  苏轼是煮茶的行家。宋神宗元丰四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已两年了。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深夜,大雪初晴,睡梦中的苏轼用雪水烹煮最名贵的北苑贡茶“小龙团”,且有美人端茶歌舞,好不惬意,于是他兴致勃发,饮茶吟诗。醒来后,他立即把所记梦中残句续为两首回文诗,其一云:“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用活火煎茶,用新杯品饮,才能品出茶的味道。
  南宋画家马远的《寒岩积雪图》也描绘了“围炉煮茶”的情景。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中皑皑白雪覆盖了山峰、溪岸、楼阁和树木,呈现出天地渺茫,山林幽寂的景象。庭院内古松劲挺,屋宇周围有梅花绽放,为静谧的寒夜增添了生机。屋内案上摆放几本书,烛光暗弱,二位高人相对而坐,煮茶叙谈,一童子在旁侍立。
  现代人日益追求返璞归真,在古色古香的氛围里,用传统的茶具、燃料,围炉煮茶,再搭配柿子、红薯、砂糖橘、花生等天然零食,忘却忧愁烦恼,“偷得浮生半日闲”,亦是现代生活中的一桩雅事。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2/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