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博览周刊
3    4   
PDF 版
· 人传人的做饭糊弄学火遍全网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9版:博览周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5/17
朗读
非必要不切菜 非必要不装盘 非必要不刷锅
人传人的做饭糊弄学火遍全网



  “做饭糊弄学”的终极奥义:随便、糊弄、瞎吃。

  连锅端起来就能吃个精光。

  在各大美食荒漠摸爬滚打多年,这届年轻人终于在精致的四菜一汤和粗放的外卖、泡面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近来,不论是打工人还是学生们,很多人都在研究一门很新的学问——“做饭糊弄学”。“做饭糊弄学”也成了互联网上新的流量密码,很多社交平台都出现了相关视频。
  从“炒菜要用章丘铁锅”“煎牛排得用平底锅”到只用一把锅铲走遍天下,厨房这方小小的天地已然改换了日月,年轻人在用实际行动整顿厨房。这一现象最先改变的是美食博主们的视频,平日里卷到飞起的美食区出现了一种“认真做饭没人看,糊弄炒菜上热搜”的奇异景象。
  有人用一把剪刀就处理了晚饭所需的所有食材。有人把前一天电饭煲里的剩饭做成了第二天不会重样的三餐。3分钟炒道菜,10分钟弄出两菜一汤,大家用各种意想不到的快捷方式填饱自己的肚子。
  把时间往回倒几年,很多人在网上自称“干饭人”,高喊着“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似乎生活中什么都可以糊弄,唯独吃上绝对不行。
  但到了今年,大家似乎在吃上集体糊弄起来,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什么是“做饭糊弄学”

  其实,早些年“糊弄学”和“豆瓣糊弄学小组”就曾引发过大家的讨论。
  但如今这门“学科”似乎和做饭衍生出了新的“交叉学科”——做饭糊弄学。
  这些视频遵循着相似的套路,开局一口锅,一切剩饭剩菜和冰箱库存都丢进去,调料不会超过三种,主打的就是一个生命体征维持餐。
  在关火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被丢进锅里的是什么,人类是杂食动物的事实从未表现得如此鲜明而立体。
  如果要给新近的厨房潮流菜品起一个名字,那我愿称之为包罗万象之饭,而倔强的饮食男女们依然没放弃最基本的吃货脸面,他们别出心裁地赋予糊弄学成品五花八门的名字,比如:牛油果鲜虾藜麦烩饭、葱烧豆腐西葫芦饭、番茄西蓝花蛋炒饭、青椒肉末豆腐烩饭……行动上极尽糊弄,思想上永不懈怠,这大概就是懒人的“卷”吧!
  “做饭糊弄学”有三大基本原则:非必要不切菜、非必要不装盘、非必要不刷锅。终极奥义:随便、糊弄、瞎吃。
  虽然做饭的过程糊弄,但博主们的吃饭过程都还算精细,基本都能做到“光盘”。当你还在犹豫晚饭吃什么外卖的时候,他们可能已经洗完碗筷,开始享受每天真正的下班时光。
  “做饭糊弄学”爱好者发发向我们介绍:“研究做饭糊弄学,首先得形成糊弄的思维方式,即能省去过程,千万别当真。”
  拍摄所需的道具和锅里的菜一样朴实无华,没有案板,不拿菜刀,炒完菜都不用盛出来。食材方面更是大开大合,优先使用剩菜剩饭,然后在冰箱里搜罗一番,有啥放啥。连锅端起来就能吃个精光,甚至炒菜用的炒勺也可以用餐勺代替。
  “尽量用十三香、老干妈之类的综合调料,用锅吃饭,用勺子代替锅铲。”
  能用手解决的绝不占用工具,而捆绑出道的菜刀案板组合早就被solo出道的万能剪刀替代,毕竟我们的原则就是:不求做饭最快,但求刷碗最少。
  这些视频在年轻人中疯狂传播,并且吸引了很多人关掉外卖软件走到灶前,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家的盘中餐。

  为什么吃饭要“糊弄”
  谁能想到,在这之前,这群年轻人还在研究“如何成为一名精致的美食博主”,如今,他们已经学会和无法在厨房里精致的自己和解。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填饱肚子才是首要诉求,糊弄既是无奈,也是取舍。
  毕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做饭一小时,吃饭十分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而他们早已领悟到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失去美食,失去很多;失去时间,失去一切。
  不过,谁也不能说他们不热爱生活。尽管放弃了料理的种种繁琐程序,他们依然坚持均衡营养,在顿顿高油高盐的外卖和费时费力地烹饪的间隙中,年轻人永不低头,找到了顿顿有肉有菜有粗粮的完美平替,哪怕是冷着吃也在所不惜。“做饭糊弄学”看似是战术上的懒惰,但其实是一种经营生活的战略。
  “做饭糊弄学”最早出现在留学生群体里。
  身在异国他乡,经常买不到熟悉的食材,吃不惯当地食物,自己又不太会做饭,就只能糊弄。
  后来这种做法在上班族中开始被推广开来,打工人下班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下班后如何快速上饭?”“做饭糊弄学”精准踩到了这一痛点。
  方便、省事、好吃,各种“如何让人下班10分钟吃上热乎饭”的帖子都能收获很高流量。
  这两类群体一种没有食材,一种没有时间,之所以糊弄可能更多是结合当下客观情况的无奈之举。
  很快,另一种连灶都没有的群体一起加入进来,在学生宿舍里,有同学甚至开始尝试不用电器给自己糊弄一餐。
  虽然名字叫糊弄,但你很难界定他们做饭的过程是否真的在糊弄。
  说糊弄吧,他们确实一直在认真做饭,深夜给自己的泡面里加个荷包蛋都算是关爱自己,何况他们往锅里放了那么多食材?
  说不糊弄,做出来的饭菜确实没有卖相。
  有网友总结出了自己喜欢“做饭糊弄学”的原因:
  “反正条件不允许我好好做饭,那就正好做到不好也不差,自己不痛苦,也能填饱肚子。”
  “之前也尝试过按照菜谱追求完美,最后花了很多时间,饭菜也没做好,弄得自己心情不好,反而得不偿失。”
  于是,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做饭糊弄学”的队伍,并把这项技能实践在了日常生活中。
  “糊弄”并不是摆烂

  在一些“做饭糊弄学大师”的视频下面,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质疑声,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躺平和摆烂”。
  但如果只将“做饭糊弄”简单地归结为“懒”或者“不思进取”,其实有失公允。
  在他们选择糊弄前都也经历过深思熟虑。
  “我去掉了摆盘、准备和收拾的步骤,但还是把饭菜做得尽可能营养丰富。”
  “外面几十块的饭,自己几块钱就能做,但同时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在时间和花费组成的选择题里,糊弄做饭似乎是取得了一种平衡。”
  “做饭糊弄学”并没有影响外人的生活,而参与者也在极力做到多快好省。
  换个角度想,这些年很多企业都提出要“降本增效”,这种“做饭糊弄学”的内核也就是一种对于个人生活的“降本增效”。
  有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糊弄的可能只是一个阶段,糊弄多了厨艺自然也会提高。
  花时间给自己做饭,其实就是在暗示自己:你很重要,你的健康和快乐很重要,你在花时间照顾自己、做喜欢吃的食物满足自己。
  无论你怎样糊弄,重要的是找到做饭的快乐,享受生活里一个确定的时刻。当你迈进“做饭糊弄学”的大门,其实已经踏出了做饭的第一步——把对于食物的掌控权拿回了自己手里。
  《奇葩说》节目中刘擎教授说过一段话在这里非常适用:“糊弄的定义是模糊的,外人无法鉴定,糊不糊弄只有你自己知道。”
  这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声:“糊弄做饭的前提是还在坚持亲手做饭,即使生活忙碌,客观条件受限,我们依然保持积极的态度,想尽量对自己好一些。”
  看似糊弄的饭菜背后,掩藏着年轻一代的生活哲学。
  认识到生活的严峻之后,还是选择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制造一些亮点,也称得上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试想一下,无论白天如何辛苦,在回家后用最快的时间亲手做顿饭。
  不论怎么糊弄,都算得上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了。
  据央视财经、正观新闻、《新京报》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5/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