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媒体看高青
3    4   
PDF 版
· 创新力开拓乡村振兴新路线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3版:媒体看高青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6/06
朗读
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
创新力开拓乡村振兴新路线

张晓宁 通讯员 王克军 姜文浩

  刚“上岸”的清水小龙虾。

  蓝天碧水间飞鸟翔集,地头大棚里绿意葱茏;荷叶下生长着“小龙虾经济”,麦田里沉淀着“农民的钱袋”,社区里活跃着民情的温度——这就是生机盎然的6月,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的生态美景和经济发展势头。6月5日,“媒体看高青”走进镇(街)主题采访暨高质量发展镇街巡礼系列的第二站,来到了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从基层治理到民生项目,这里处处焕发着乡村振兴的活力。

  “三转四分”模式破解“两缺两无”难题

  这个季节的耇士孙村,正是一片金黄的景象,在正待收获的麦田里,耇士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浦强告诉记者:“咱们进行土地托管已经两年多了,去年村集体收入25万元,目前合作社的‘账房’已经有40多万了,完全改变了以前村集体没有一点收入的状况。去年村民每亩地连保底带分红达到了1400元。”
  “三转”即“三次转包”,就是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托管给企业、企业又雇用农户管理的模式。针对农户个人流转没保障的现状,村党支部领办成立阖盛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农户与持有村集体“背书”的合作社签流转协议,顾虑少、易接受。合作社以整合起来的土地为依托,借助省供销社土地托管项目,把流转的土地交由山东鲁供青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全方位托管。托管后,鲁供公司对土地进行整理,连片大规模经营,从播种、施肥、打药到收割、销售,统一管理操作。据估算,每亩地比农户自己耕种成本减少100元左右。而每100亩土地,鲁供公司需要一名日常管理网格员,协助开展巡查、发现风险隐患、浇地排涝等工作。村党支部与鲁供公司达成协议,推荐本村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担任网格员,在公司就业,每名网格员可从每亩土地赚取100元的报酬。
  “四分”即“四次分红”,包括了保底分红,合作社给群众每亩地800元的土地流转金,远高于小、散种粮户300—400元每亩的流转金;补贴分红,合作社与鲁供公司协商,把每亩137元的地力补贴发放给农户;收入分红,鲁供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比例与合作社进行利润分成,合作社再拿出部分利润向入社农户分红,2022年春节前,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分红15万余元,向首批入社村民兑现承诺;劳务分红,村党支部领办的阖盛土地股份合作社涵盖劳务、机械服务等领域,通过向鲁供公司输出劳务,务工村民每天能够赚到80元的劳务费。
  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全村土地1200余亩,涉及村民24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4.7%。2022年实现分红1400元/亩,为村集体增收25余万元,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土地托管3700余亩,真正实现抱团取暖共同富裕。

  “家门口的工厂”化解闲置劳动力问题

  在芦湖村内,一座崭新的商贸综合体正在聚合打造,由高青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芦湖街道、澳森特有限公司和芦湖村共同承办的“齐心共富”项目,也在这里诞生和成长。其中,位于三四楼的“服饰及外包装等手工工坊”,即将成为芦湖村新的村级产业增长点和就业岗位提供点。
  记者看到,在窗明几净的工坊内,几十台缝纫机已经到位,主要生产的产品,是用于出口集装箱内包装化学原材料的一次性吨包。据芦湖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张帅介绍,6月4日,设备的调试已经完毕,下一步就将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6月中旬,工坊将正式开工。
  这个开在了芦湖村村民家门口的工厂,将为芦湖及周边村内35岁至65岁的劳动力,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工人工资可达到3500元至7000元/月,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以上。
  不但如此,二楼即将建设产品展销区及高品质电商直播商贸办公区,对周边特色农产品,如清水小龙虾、寨子西红柿等进行销售,对“共富公司”进行集中宣传。
  “齐心共富”,是群众、政府和企业的齐心,在乡村里打造的“共富”样本。项目联合多方资源力量,按照“国有资本+私营企业+村集体”的“共富公司”模式进行,不但可以充分整合村集体资源,明确资源产权,实现村内闲置空间、劳动力等资源变现,还可以借助国有资本投资,筑巢引凤,有力吸引各种资本向乡村汇集。接入市场资本,一方面减少了村级产业的市场沟通成本、资源整合成本及交易风险成本,有效解决私营企业“用工难”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强化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纽带,通过村社主体、闲散劳动力回归、企业帮扶、村社互助等多方参与共同促进乡村振兴。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乡村振兴的“共富”画卷,正在芦湖街道徐徐展开。

  “三变五合”改革 打开农产品升级之门

  在高青,农村产业提质升级和乡村振兴的最强动力之一,就是“三变五合”,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立经济、土地、旅游、劳务、置业五大合作社,芦湖村就是全市率先实施“三变五合”改革的村。
  在芦湖街道,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在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新道路。
  莲叶何田田,惊鸿照影过。在接天莲叶的休闲观光园里,成长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水小龙虾。工作人员下水拉起了“地笼”,几十个小龙虾挥舞着双钳,活蹦乱跳地上了岸。6月,清水小龙虾逐步进入消费旺季,其腮白、腹白、肉白,个头肥硕、肉质鲜嫩的特点,再加上“龙虾十八吃”的烹饪手艺,使其成为“吃货圈”里不可错过的“消夏”美食。
  园区共设有三大种养殖区域,其中荷虾立体套养区可实现莲藕亩产4000斤,清水小龙虾亩产200—300斤;稻虾稻蟹立体种养区可实现水稻亩产1200斤,小龙虾亩产200斤、稻田蟹亩产300斤。多种养殖模式提升了基地层次感和立体感,实现了亩产效益的提升。园区探索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荷虾共生”清水小龙虾休闲观光园,设立趣味捉鱼区、稻田蟹垂钓区、赏荷区、儿童欢乐谷、写生长廊等娱乐板块,依托投资200万元的龙虾旗舰店,可提供特色龙虾餐饮、龙虾休闲垂钓、亲子研学旅游等服务项目。
  目前,产业园区带动周边清水小龙虾发展到6000余亩。
  芦湖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南社告诉记者,清水小龙虾旗舰店旺季时候每天小龙虾的消耗量可达到200—300斤。目前芦湖街道正在积极筹备第二届清水小龙虾节,围绕小龙虾打造“生态养殖+餐饮美食+研学体验+品牌合作”为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条,助力全县“五区建设”。
  像小龙虾一样,本地的知名品牌——寨子西红柿,也因为“三变五合”找到了升级之路。
  在高青县新村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总经理李新村告诉记者,在正常西红柿10元/斤的市场价下,寨子西红柿可以卖到每斤20—30元,并且供不应求。一亩六分大的棚内,西红柿和西瓜的年毛收入,可以达到50万元,利润也能达到40万元。在同类竞品如此之多的市场上,寨子西红柿可以做到“傲视群雄”,足见其作为品牌产品的底气。
  在寨子村,走出了一条由寨子村党委领办,由合作社、社员、村民、种植户(出资+技术)入股的产业发展道路,像正在规划建设的西红柿示范园,其中村集体用现金、土地折合资金50万元入股,占比30%,形成了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作为寨子村乃至全县第一个高标准种植经营试点,可以保证全年供应高品质的西红柿和各种叶类蔬菜,直接给村集体和群众带来丰厚经济效益,提升寨子西红柿品牌的知名度,让本村种植户分享品牌附加值、带来附加收入的同时,也为发展壮大寨子西红柿产业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社区里有了“大学” 掌握社区“流量”密码

  上午11点,芦湖社区的公益课堂正在上课,满桌的“喜”字,是当天的学习主题。
  剪纸、瑜伽、太极……芦湖社区成立了高青县第一所社区老年大学,常态化开设瑜伽、太极等12个班次的公益培训,每年受益居民达到3000余人。把大学开到了社区里,让老年人不出社区也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获得感成色更足,也让他们的儿女能够踏实安心地投入工作,这一波“流量”密码,还有居民的幸福密码,被社区“拿捏”住了。
  “咱们的‘暖心水饺’志愿服务项目具体实施就是每天敲一次门、每周清洁一次卫生、每月理一次发、每月包一次水饺。上门之前我们会提前与老人取得联系,询问老人是否在家,想吃什么馅的水饺,社区志愿服务队会根据老人的需求,派人前往市场进行采购。这是为社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量身打造的爱心项目,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水饺,温暖慰藉每一个人孤独的心灵,让大家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芦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孟凡美介绍道。
  芦湖社区是高青最大的城市社区,辖10个居民小区,居民6781户,沿街商铺342家,常住人口1.5万人,流动人口0.7万人。在“美伴心田·情润芦湖”社区党建品牌的引领下,以党建为民、服务暖民、治理悦民、文化润民、智慧便民为五条主线,深入实施“网格+党建+N”的治理模式,把支部建在网格,建立健全“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红色楼长—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构建起24+N的网格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充分整合辖区“双报到、双服务”单位、社会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社会工作者等为民服务中坚力量,形成合力,每年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60余项。除了成立老年大学,还以网格为单位成立24支志愿服务队,打造12个为民服务项目,每年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为居民代办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800余件,为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代办买米买面充煤气卡等“订单式”服务2200余次,切实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
  求新,求变,是发展不变的主题,芦湖街道的产业融合、创新,民生的提质升级,都在挖掘着其地域发展的新功能新价值,让居民分享着产业和民生“增值”的福利,成为芦湖街道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宁 通讯员 王克军 姜文浩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6/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