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要闻
3    4   
PDF 版
· 刘永禄:拥有稀有血型 用心提供生命助力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9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6/15
朗读

刘永禄:拥有稀有血型 用心提供生命助力

王慧慧 通讯员 孙宁 孙春莲

  刘永禄:拥有稀有血型 用心提供生命助力
  “献血很正常,有啥可采访的。”记者联系采访的时候,这是手机里传来的第一句话,也是刘永禄对无偿献血最朴实的回答。
  27岁的刘永禄是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康复治疗师,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医务工作者的忙碌,也享受着治病救人的成就感。
  和其他献血者不同,刘永禄坚持献血的动力最初来源于一次成长的记录。“2015年,高考结束后,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进行了第一次献血。”刘永禄说这个约定是他们早就打算好的,“献血必须年满18周岁,我们高考结束正好符合年龄,就想用献血作为自己真正成人的一个见证和纪念,觉得这种方式庆祝自己长大非常有意义。”
  此后,刘永禄的献血之路正式开启。“我是RH(-)型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稀有血型。”回想起这7年的献血之路,刘永禄说他永远记得那些紧急时刻,有一次刷微博时看到有人求助,那时候还在上大学,立马从学校赶回滨州参加紧急献血。
  “之后我就经常关注网上的求助信息,发现需要帮助的同血型求助者就会立即联系。”刘永禄说,后来他加入了滨州市稀有血型互助群,“得到消息更及时,也更直接。”
  7年间,刘永禄坚持定期献血,至今献全血12次,累计献血总量4500毫升。“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他对这句宣传语印象深刻,也用实际行动主动承担起挽救他人生命的责任:“仅仅做一件献血的小事,就可以参与到挽救患者生命的大善之中,为了那些同血型的陌生人能够在关键时刻延续生命,我会坚持下去。”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孙春莲
  孙志宝:是爱心献血者,也是献血知识宣传员
  48岁的孙志宝是滨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从事临床医疗25年。
  1998年,孙志宝刚参加工作,单位组织集体献血,他怀着好奇的心情进行了第一次无偿献血,从此了解了献血的好处,知道献血既能帮助急需用血的病人,又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可谓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于是,孙志宝开始每年坚持献血,共计无偿献血10000余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其实一开始献血也是有阻力的,最大的障碍是我父母的不理解。”孙志宝告诉记者,父母文化水平低,得知他坚持献血的事情后,非常担心,想方设法阻止他献血。
  这些阻力在孙志宝的耐心解释下才最终消除,“我本身就是医务工作者,就用专业的医学知识跟他们解释献血的好处,后来他们也终于想通了,不再阻拦。”
  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一些急需输血救治的患者,这更加坚定了孙志宝坚持献血的决心。“有一次我得知一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生命垂危,急需输注血小板,但血小板库存紧张。”孙志宝马上赶到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并自愿加入了应急献血队伍,“尽己所能去帮助病人,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愿望。”
  如今,在孙志宝的影响下,女儿也开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父母及周围的朋友也对献血有了正确的认识。他用自己的专业和耐心,坚守着无偿献血者的爱心,也自觉进行着献血知识的宣传。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孙春莲
  孙维国:在另一个战场上守护生命
  29岁的孙维国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于2017年考入邹平市中医院康复科。
  “第一次献血是在部队上,2012年我在河南当兵,接到紧急通知,血库备血不足,情况非常紧急。”孙维国回想起来,第一次献血的经历还伴随着一点点害怕,“我和战友接到通知就赶过去了,有点儿害怕那个针头,扎上之后就不怕了,也没啥感觉,第一次献了400毫升。”
  之后,孙维国基本保持着半年献血一次的规律,偶尔时间不合适就一年一次,目前已经累计献血5500毫升。
  “说实话,我在工作中见了太多的病人,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的样子,有时候很心焦,也很无力。”孙维国说,他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各类病重患者进行康复,有患先天性疾病的儿童,有脑梗、心梗的成年人,“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健康,重新拥有正常生活,融入社会。”
  因此,孙维国时常感觉,自己是站在另一条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战线上,这条战线上的敌人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凶猛狠辣,“我的血能够帮到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也是我在这场战斗中的贡献。”
  在孙维国的影响下,他的父母、妻子、亲戚都加入了爱心献血的队伍,“这是对我的一种支持,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回馈。”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孙春莲
  王刚:坚持20年
献血也是鞭策和鼓励
  王刚是山东愉悦家纺有限公司有着20多年工龄的老员工,工作中认真负责,生活中为人谦和,十分热心公益,却又为人低调。
  从2003年第一次献血至今,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爱心,在献血公益路上坚持走了20年,三年疫情也没能阻挡他奉献爱心的脚步,至今已献全血36次,累计献血量达14200毫升。
  在王刚看来,献血代表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每次献血后收到合格的短信通知时,内心总有一种幸福感。”
  让王刚倍感幸福的还有政府的优惠政策。“政府还给予了我们献血志愿者很多优惠政策,像这个三免政策,能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旅游景区等,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免公立医疗机构的门诊诊查费。”王刚告诉记者,拿到这个荣誉卡他感到很光荣,“这对我们献血者来说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鼓励。”
  挽袖献血一次并不难,难得的是坚持。在浩瀚的人海中,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生命短短几十年,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王刚用20年的执着奉献作出回答,涓涓热血,汇成殷红长河。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黄燕 孙春莲
  王海军:热心公益
爱心奉献无止境

  提起无偿献血,王海军不假思索地说:“我第一次献血是在2006年,偶然看见渤海七路的献血点,没有犹豫就进去了,觉得咱又没啥大本事去帮助别人,身体这么好,献点血也算为社会做点贡献了。”
  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别人,这么简单的一个出发点,这么平凡的一个初衷,王海军一直坚持了17年,共计捐献全血30次,献血量12000毫升,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从铜奖一直拿到金奖。
  多年来,王海军还一直热心公益,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用另一种方式践行着自己帮助别人的诺言。2016年,他加入了蓝天救援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终于找到了“队伍”,“一个人做公益的力量是有限的,加入“蓝天”,聚力前行,才能去帮助更多的人。”
  之后,他和队员们不计回报、牺牲个人时间,自费投身于救援、防疫、寻人、急救普及等工作,参与救援279次,服务时长627小时。如果说无偿献血是为了救护生命,那么加入“蓝天救援队”使他又成为一名生命的“守护者”。
  这种蓬勃的生命力也延续在王海军的生活里,他成立“滨州胖子户外运动俱乐部”,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去徒步爬山。他说:“户外运动,锻炼了身体,确保我每次血液检测都合格,而且通过这项运动,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团结互助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虽然做了这么多,但在王海军的世界里,他就是一名普通人,“无偿献血是助力生命最直接的方式,能献血说明咱健康,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孙宁 孙春莲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6/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