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副刊
3    4   
PDF 版
· 淄博,你好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1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6/16
朗读

淄博,你好



  淄博,你好
  □ 李炳锋
  我们一行是从淄博沂源赶往张店的。奔驰在高速路上,不时有一辆辆写着红色标语的大巴车、中巴车驶过,“某某公司进淄赶烤”“某某集团代表进淄赶烤”“淄博,我来了”……此时此刻的心情比沙沙响起的汽车轮子还兴奋。
  与淄博毗邻而居,却因种种原因,很多年不曾亲近。可当再次到来,如今她已是高楼鳞次栉比,高架桥腾空而起的俏模样。深入其中,更发现她是那样夺人:色调独具的建筑、精细且宽广的马路,路与建筑之间是大片大片的绿色,高大的乔木相互簇拥,四散的灌木、盖满草坪的绿地在周遭铺排,仿佛置身于草原的清朗、舒畅。此刻,城市交通晚高峰特有的呛、堵、烦,完全被微雨霭芳原的朦胧秀丽所取代,在向晚斜阳的橘色光晕中,平时好着急发火的妻子面容也变得温柔,含笑挽着同学的胳膊,牵着手,从见面的那一刻,就没有分开。
  在挚友老李(妻子同学的丈夫)的带领下,走一段满目绿色的道路,穿过挂有“吉”“黑”“新”“赣”“桂”“京”“滇”“川”……来自全国各地车牌的车阵,倏地感到中国很大,世界很小。一辆“闽A”牌子的白色轿车,斜停身子,很个性地探出脑袋,一旁的交警正联系车主,应该是让他回来挪车吧。唤酒青林度,斜阳系客船。真诚、善良、热情在各个角落涌动,这座服务型的城市,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先来到八大局烧烤场。嗬,人山人海,灯火辉煌,有人在唱,有人在跳,有人在鼓掌,有人站在高台上挥旗指挥,这是多少年没有看过的场面啊,物我两忘,把酒尽欢。
  十几分钟后,我们决定前往牧羊村烧烤店。穿过进门处的“回”字形通道,来到半地下烧烤场。老李说,这样的烧烤场,仅张店城区就有十多家,最大的能容纳万人,还有很多街头巷尾的烧烤店,其他区县也很火,幸亏今天是周四,要是周末,能不能坐下很难说。我笑着说自己不会网上操作。老李告诉我,盲目找来的,不会网上操作也没关系,火车站汽车站都有烧烤公交、公益接送车,专门负责接送来赶“烤”的客人。
  烧烤店靠墙的那两个火炉里,蹿着红红的火焰,这是专门用来烧木炭的,烧的仿佛不是木炭,更像是一根根火腿状的钢筋,细长而均匀。当地人都知道,这种统一制作的木炭,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去除熏呛,全市推广。排号等待的我们,像极了等待被安排教室的小学生。坐在光滑的不锈钢台桌旁,有腰疾的我选择了带靠背的马扎,其他人拉过不带靠背的就座。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况且连马扎都准备两种,可谓处处用心。有上下两层铁架的长方状炉子端上来,木炭灼烧出热闹的明火,碎屑落在炉下的一水槽边,同去的老刘来回抽动水槽旁的铁杆,说:“有水时无烟,无水时冒烟,烤出的油淌进水里,这是巧功夫。细节处尽是细心,果真名不虚传。”谈笑间,肉串、菜串、虾串、豆腐串、鱿鱼串、牛板筋……酱、佐料、小葱、小饼陆续摆满桌,老李指导着:下面一层烤肉串,上面一层烤菜串,待肉串冒油略有焦黄,把小饼展开,抹上酱,撒少许佐料,葱一折放上,最后放入肉串,就这么一卷,哈,满口生香!这脆、咸、微辣、热混合生成的香,直抵味蕾深处。连吃两个小饼打住饿,我们开始细品烤串,在酱和佐料的撮合下,一一送入口中,大快朵颐,酣畅淋漓,过瘾。
  老李好酒,也会劝酒。吃着烧烤,出着一个个题目,酒过三巡,他话多了起来,从老山前线的硝烟战火,到转业地方干事创业,到娶妻生子,到退休进京看娃,到重返淄博。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只念人生如梦,转眼已成老翁。在渐浓的夜色里,美味相伴,酒来助兴,话多语诚,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国家,从国家到世界,酒尽兴,话也尽兴。太平盛世,安度好时光。这时,邻座一小伙站起,操着京腔,高歌一曲:“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柔情……”是《天边》。掏出手机迅速划拉起来,待小伙把歌唱完,我开始朗诵:当历史积淀了三千年\当春风刚刚唤醒神州大地\全球的目光在这里齐聚\仅仅是一座城的烧烤吗?\这是大善大爱的因果\仅仅是八方人的聚散吗?\这是文明的续写\政府发布的文字\透着诗意清新\大街上的张张笑脸\绽放着明天的美丽\当诚信、自律、包容、关爱……\成为百姓的自觉\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强大的皈依。短暂沉默后,是热烈的掌声,如醉如痴。阵阵凉风袭来,看路边的树叶也纷纷鼓掌,一盏盏路灯含笑致意,半个月亮爬上天际,内心舒畅无比。
  走出烧烤场,门口有老者卖小红果,鲜红鲜红,说是专门用来解酒之物,还有民宿广告。听老李讲,现在淄博住宿相当紧张,一床难求;还有卖炒锅饼、紫米饼、炸南瓜饼的,都是网红产品。嗬,一个烧烤,不知催生出多少相关产业,不知多少百姓受益。
  踏上归程,已是晚九点,行驰在宽阔的高速路上,丝毫感觉不到夜晚的寂静,大车小车几乎把路面遮盖,灯光闪烁,川流不息,恍如万舸竞渡。回望刚刚离开的、古老而又青春四射的城市,灯火阑珊,一派祥和,禁不住从内心喊出:“淄博,你好!”“淄博,再见!”
  怀念我的父亲

  □ 李新国
  抗日解放是英雄,革命建设做模范。父亲追悼会上的挽联是这样写的。
  我的父亲李合群,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太行山麓赞皇县许亭乡倒马村,排行老二,兄弟四人,加上爷爷、奶奶共六口人,仅草房两间,山地几垄,吃糠咽菜也难有温饱。爷爷给人家放羊,奶奶带他们兄弟几个出去要饭。有一次奶奶带最小的四叔去要饭,将四叔送给了当地一个无儿无女的人家,好让他有条活路。奶奶回来时,我父亲没有看到四叔,就问奶奶四叔哪里去了,奶奶说送人了,父亲听后号啕大哭,非要奶奶把四叔找回来。奶奶哭着说,在家饿死,还不如送给人家留条活命。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又和四叔有了联系。
  父亲稍大点就帮家里干活,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二十多岁了还又瘦又矮,看上去像个孩子。老家当年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村上经常驻着八路军,时值1942年,父亲成了八路军太行一分区三十一团的一名战土,正式开启了抗日救国、艰苦卓绝、光荣而又跌宕的一生。
  父亲参军后,英勇善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大西南后,1950年部队到了四川万县,驻扎在一个高级农业学校,当时是二野的军事大学三分校,他是四大队五中队的中队长,管理新招上来的学生。当年10月,接到上级命令,父亲被分配到青岛的队伍中,至1957年转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
  父亲从四川万县出发,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和当年急行军脚上泡连泡相比较,真是天上地下。尽管在火车上挤得脚不沾地,也足以让他和战友们感到新奇和兴奋。到青岛后换发海军军装,从一名没见过大海的山里人变成了雄姿英发的共和国第一代海军。他先后带领战士在薛家岛、灵山岛、千里岩建设观察通讯站。登岛前,这里没有驻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也没有,是他带领战士们修工事,建碉堡,盖宿舍,每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后给青岛基地发报汇报海上情况。补给船好多天来不了一次,伙食经常解决不了,条件非常艰苦。
  父亲在灵山岛驻守时间长达5年,修建的碉堡瞭望塔,到现在还屹立在灵山岛的半山腰,成了当地的一处景观和国防教育基地。我长大后曾去参观过,当地的老人对他都记忆犹新,评价很高。也就是在这里成就了父亲的姻缘,他成了灵山岛的女婿。
  父亲自当兵入伍,就在一线的战斗部队,直到新中国成立,参加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到解放大西南,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多次立功受奖,也多次负伤。听他说过和档案上有记载的战役就有淮海战役、平汉战役、陇海战役、路西战役、羊山战役、渡江战役等。直到父亲去世,他身体里还有未取出来的弹片。
  多年的实战和训练,父亲练就了一手好枪法,是他们连队的特等射手。有一次他们连进攻一处敌人阵地,敌人的一个碉堡火力太强,战士们久攻不下,伤亡严重,连长赶忙让战士把父亲叫了过来,让他把这个火力点解决掉。父亲沉着冷静,几枪就把敌人的枪眼打哑了。战友们一拥而上,迅速拿下了敌人的阵地,父亲也因此立功受奖。他代表连队参加部队的射击比赛,总是不负众望。
  我们兄弟稍长大点后,父亲就经常给我们讲战争的惨烈,让我们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经常应邀到学校给学生讲战斗故事,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因官兵们很多是文盲,所以部队开始了扫盲运动。1955年,他在连云港速成学习班学习,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小学学业。1955年9月,父亲被授予中尉军衔。
  1956年底,组织上安排父亲转业到地方,问他有何要求。父亲表示没有任何要求,坚决服从分配。自此,离开了亲手建立的观察站,告别了生死与共的首长和战友,带着对人民海军的深深眷恋,父亲转业到了福山陶瓷厂,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那年父母带着我和一只手提箱到了博山后,厂里派了一辆牛车,把我们接到福山,在村里租了三间民房住了下来。父亲在厂分管总务。他在厂领导支持下,逐渐改建、扩建职工食堂、托儿所、招待所,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水平。以后逐步建立了职工宿舍,完善了职工的生活设施。
  时间到了2000年,父亲已近80岁高龄,经过了一次脑梗,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还经常住院。他一生也没什么爱好,除了雷打不动地看新闻联播,再就是看报。离休时科里同事们为照顾他这一爱好,也是和他依依不舍,特地在办公室给他留了一张办公桌,让他看报,这也看出科里同事对他的尊重。
  父亲生病后心情颇为失落和悲观烦躁。为了不让他寂寞,我们兄妹五人每周都回家看望他,陪他说话,给他买喜欢吃的食物。特别是他住院的时候,都是三个妹妹轮流陪护,使父亲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003年10月,父亲因肺部感染再次住院。正好单位需要我去成都出差,临行前我去看他并告诉他出差的事情。父亲故作轻松地让我放心地去。问了大夫,也说问题不大。谁料刚到成都,就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等我分秒必争赶回时,父亲已经昏迷不醒。大夫说父亲昏迷前还反复问我怎么还没回来。这可能是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盼望着和我见最后一面,结果阴差阳错没能如愿。
  父亲没给我们留下物质上的财富,但正如《红灯记》中李铁梅唱的:“爹爹留下无价宝,光辉照儿永向前!”
  父亲音容犹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6/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