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新知周刊
3    4   
PDF 版
· 科学家用干细胞合成全球首个人类胚胎模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14天伦理原则已过时?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2版:新知周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科学家用干细胞合成全球首个人类胚胎模型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6/29
朗读
/ 非人灵长类胚胎研究背后 /
14天伦理原则已过时?



  “早期器官的形成和发育是发育生物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但这是一个‘黑匣子’,大家对它都不了解,研究团队通过体外培养来模拟胚胎在体内的发育,但和体内(胚胎发育)是否完全一样,有待进一步研究。”

  人胚胎期14天后的发育事件
无从知晓

  据悉,早期胚胎发育异常与出生缺陷直接相关,研究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探究发育机理,有助于揭示病理性胚胎发生机制,提升相关疾病诊疗效率。有数据显示,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病种超过8000种,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30秒钟就会有一名缺陷儿出生。
  5月13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长期从事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调控机制以及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的高绍荣教授向记者表示,“早期器官的形成和发育是发育生物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但这是一个‘黑匣子’,大家对它都不了解,两个研究团队通过体外培养来模拟胚胎在体内的发育,但和体内(胚胎发育)是否完全一样,有待进一步研究。”
  据悉,人早期胚胎发育起始于受精卵(胚胎期第0天)。受精卵经过数次卵裂形成囊胚,囊胚于胚胎期第7天左右种植入母体子宫并进一步发育,于胚胎期第14天启动原肠运动。原肠运动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在此过程中,胚胎细胞发生大规模分化、迁移和重排,并形成外、中、内三胚层和体轴。
  由于人早期胚胎样品极难获取,以上事件在人类胚胎中无法被直接探究和揭示。过去,研究人员已通过体外胚胎培养技术初步揭示了人胚胎期第14天之前的发育事件,但14天后的发育事件则无从知晓,因为人类胚胎体外研究须遵循必须在胚胎期14天前终止的伦理规则。因此,研究人员转而使用与人类进化和发育生物学特征高度相似的灵长类胚胎来替代人类胚胎,搭建非人灵长类胚胎体外培养体系,以理解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
  据《自然》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发育生物学家娜奥米·莫里斯表示,这些研究在开发能比以前更长时间地维持子宫外胚胎的方法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她也提出了警示,“在实验室培养的胚胎看起来和行为像真实的东西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们(体外培养的胚胎)看起来仍然与我们期望的略有不同。肯定还有改进的余地。”

“14天伦理准则”
是否可以改变?

  人类胚胎发育研究一直遵循“14天伦理准则” ,即在人类胚胎体外研究工作中,自受精之日起,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时间不得超过14天。
  1978年,全球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胚胎体外培养的巨大关注。次年,美国道德咨询委员会向美国卫生教育与福利部提交了一份报告,首次明确了人胚胎体外培养的14天界限。随后,英国政府召集了16位专家(包括医生、科研人员等)组成“沃诺克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84年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无论是冷冻状态下或非冷冻状态下,如果没有进行胚胎移植,不能在体外存活至超过受精后第14天。”同时建议将超出期限的人类胚胎研究都定义为刑事犯罪。2004年,中国科技部和原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中,也明确了14天准则的限制。
  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们只能实现人类胚胎在受精后6-7天的体外培养,但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时间的限制已经在被不断地突破。
  2016年,美国科学家阿里·布里凡和英国科学家玛格达莱娜分别在《自然》和《自然细胞生物学》发表研究成果,实现了人胚胎受精后13天的培养,逼近14天的期限。为规避进一步研究的伦理限制,谭韬等人团队、王红梅等人团队研究灵长类胚胎的体外培养体系,并同时于2019年11月在《科学》杂志发文,表明实现了食蟹猴胚胎体外20天的培养。
  2022年,谭韬、季维智在《科学与社会》期刊发文提问:“这些研究表明,人类胚胎体外培养超过14天,完全理解人类原肠运动机制是有可能的。在前沿科学研究和人类健康的需求推动下,‘14天伦理准则’是不是必须继续严格遵守、保持不变?”
  高绍荣向记者表示,“全世界很多科学家都在讨论‘14天伦理准则’是否需要改变这件事,但改变并不容易。目前‘14天伦理准则’是否进行修改由各国各自把握,中国还没有修改,各个国家也还没有制定相关的规制,还需要更多讨论。”
  2021年,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发布的干细胞研究及其向医学转化应用的最新指南建议:“考虑到人胚胎培养取得的进展,以及这类研究具有创造促进人类生命健康和福祉的有益知识的潜力,14天后胚胎的研究如果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获得广泛的公众支持,并且地方政策和法规允许的话,可以开展相关研究。”
  谭韬和季维智认为,相关的伦理规制存在一定的滞后。“这种伦理规制的滞后将会影响我国在此方面的创新发展和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解决不孕不育和发育疾病服务。是时候重新评估14天的限制,对14天后人胚胎研究制定新的伦理规制。”  据《成都商报》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6/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