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时局
3    4   
PDF 版
· 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15版:时局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7/07
朗读
破纪录的高温、灾难性的洪水、极端的干旱……世界气象组织确认——
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7月5日,孩子们在叙利亚大马士革一处公共泳池戏水,享受清凉。

  7月5日,在巴基斯坦拉合尔,一名老人牵着男孩走过积水路段。

  6月26日,西班牙塞维利亚,室外温度计显示51℃。

  6月20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一名工人在炎热的午后喝水解渴。

  据央视新闻消息,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4日发布报告确认厄尔尼诺出现,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在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
  让多方预警的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应对准备?

厄尔尼诺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的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现象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包含这两者在内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会造成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变化。
  根据气象部门的定义,如果观测到东太平洋特定海域海温连续3个月比常年偏高0.5℃,就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偏高持续5个月以上,则确认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特定海区升温大于等于2℃的可称为强厄尔尼诺事件,大于等于2.5℃则为超强事件。根据这个标准,1951年以来地球上共发生过20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有三次超强厄尔尼诺,分别出现在1982至1983年,1997至1998年以及2014至2016年。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出现后,由于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都出现了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爆发的状况,我国也不例外。如1983年陕西出现大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大洪水,2014至2016年我国极端台风和暴雨频发。
  值得一提的是,厄尔尼诺带来的并非都是高温酷暑,它还会导致日本附近夏季的太平洋高压势力减弱,日照时间变短,以西日本地区为中心容易出现冷夏。日本筑波大学此前的一项研究曾显示,厄尔尼诺也可能改变大气环流,使台风的数量异常增多。

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

  厄尔尼诺真正的影响,是会让全球气温和降水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可能会加剧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据外媒报道,今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本年度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造成全球3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今年4月,一场严重的热浪席卷了南亚、东南亚、东亚的多个地区,许多国家出现创纪录的高温。据英国广播电视台5月7日报道,越南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44.1℃。此前泰国西部麦省的气温达到创纪录的44.6℃。缅甸东部一个城镇的气温高达43.8℃,是十年来的最高气温。
  厄尔尼诺事件也会让雨带迁移。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暖水向东移动,雨带随之东移,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易出现干旱,东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美国加州等)则容易受到洪涝影响。
  厄尔尼诺无疑会挑战粮食安全。虽然一些作物受益于厄尔尼诺现象,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牛油果和杏仁的生长,但许多主食,包括棕榈油、糖、小麦和大米,都产自可能面临厄尔尼诺挑战的生长地区。对于一些依赖农业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发生极端的干旱或持续降水,饥荒将蔓延到整片土地。
  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异常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也将进一步引发灾难。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家本身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客观条件,极易发生山火,一旦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当地的高温和干燥,将为火灾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影响也体现在生物层面。在海底,珊瑚正面临厄尔尼诺的威胁,那些依赖珊瑚礁而生存的海洋生物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陆地同样不能幸免,高温影响下,蚊虫活动会愈发猖狂。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传播范围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南美智利和秘鲁已经暴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而高温干旱的天气将让热带雨林进入“脱水”状态,植被生长遭遇困难,“地球之肺”碳吸收将受到严重干扰。

如何应对厄尔尼诺?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是向世界各国政府发出信号”,应尽快动员并提前准备,降低这一现象对民众健康、生态系统和各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那面对厄尔尼诺的到来,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目前,有不少国家和机构正在为这次厄尔尼诺周期做准备。印度央行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气候现象。秘鲁在3月份宣布,计划在今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印度政府早在2013年就启动高温行动计划(HAP),即通过规定印度各地区预防措施、灾难响应和灾后响应措施以减少极端高温的破坏性影响。目前已有的高温行动计划已经扩散到该国多个司法管辖区,它们敦促不同解决方案类型的健康组合。例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仅有效降低了城市高温风险,还能保护和恢复有助于应对社会挑战的生态系统。
  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应对高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部分,面对极端高温新常态局面,要做好科学应对的预案和充分准备,在建设“气候适应(韧性)社会”行动中,着力建设“高温韧性(适应)社会”。通过多方面建设,使社会包括人、建筑、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做好抵御气候变化带来极端高温影响的准备,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一方面通过不断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高温,把气候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有预警,有评估,把我们的资源准备好。
         据上游新闻


■ 相关新闻

全球平均气温
连续两天破纪录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数据显示,7月3日是有相关数据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天,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首次超过17℃,达到17.01℃。而5日,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发现,7月4日,全球平均气温连续第二天创下新高。

气温刷新纪录

  据路透社报道,3日全球平均气温刷新了2016年8月14日和2022年7月24日共同创下的16.92℃的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7月4日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7.18℃,刷新了7月3日刚刚创下的17.01℃的全球最高平均气温纪录。
  如此高温与世界多地遭遇热浪有关,比如,美国南部最近几周持续受高温炙烤;在北非,局地最高气温接近50℃。即使是目前处于冬季的南极洲也出现了反常高温——位于南极洲阿根廷群岛的一座科考站最近记录到8.7℃的当地气温,打破了7月份最高纪录。

共同作用结果

  对于全球平均气温数据破纪录,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气候专家奥托认为,这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提出的严重警告。  依照科学家分析,如此高温是气候变化和今年再度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独立气温监测组织“伯克利地球”的科学家齐克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再加上日益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将温度推至新高,这有望成为今年一系列新纪录中的第一个。”
  据新华社、北京晚报

英国最热6月
大量鱼死亡

  英国刚刚经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多条运河现大量鱼死亡,引发广泛担忧。
  据英国气象局3日披露的初步数据,刚过去的英国6月平均气温为15.8℃,刷新了1884年开始相关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纪录。此前最高纪录发生于1940年和1976年,这两个年份的6月平均气温都是14.9℃,比当前最高纪录低0.9℃。
  今年,英国有72个郡刷新了1884年以来的当地最热6月纪录。
  英国气象局专家保罗·戴维斯预测,到21世纪50年代,英国可能“每隔一年”就会刷新最热6月纪录。
       据新华社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7/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