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 一山一水总关情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8版:  副刊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7/14
朗读

一山一水总关情



  一山一水总关情
  □ 孙元礼
  取道怀阳公路奔峨庄。公路挂在半山腰,车攀上山岭,又落入山谷,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如在绿色波浪里起伏。从车窗里近观远望,全是绿。树隙里透着太河水库那片水。冬春水源补充不足,水位下降了三四米,仍然蓝莹莹的,泛着细细碎碎的亮光。路面狭窄,又因周日,车如蜗牛漫步。怀阳公路十几分钟的车程,跑了近半个小时。
  跨过南阳大桥,驶入洪峨公路,进入峨庄大峡谷。
  峨庄峡谷,山奇水秀。山,三佛山、潭溪山、悬羊山、凤凰山,山山都藏着传奇。水,山沟里每条山溪冠以莫名妙语,如羊鞭溪、落阳河。山水环绕的古村落,散布在峨庄河两岸或深山老嵧中,踏着石板路上先人的足迹,去寻觅日月的点点滴滴。
  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村一寨、一水一湾,处处轻吟着岁月的回声。枝叶交叉的一片绿,绿树笼罩的红瓦,交织成了一幅画;绿树拥挤两岸的溪水,流动着一幅画;绿树密不透风地把山山岭岭围裹起来,千屏竞秀,蓝天白云下的一幅画。到处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美得想把陆游《游山西村》高歌一曲,美得让你驻足,流连忘返。山水滋润了你,你又回归了山水。
  行走在大山的旷野里,越走绿色越浓稠。按下车窗,特有的含着土腥味、青草味、各种花果清香味的气息扑面而来。一边是排列至云穷处的峰峰岭岭,一边是从山顶上倒挂下来的溪水,串成一个一个的镜面湖。车在山水画里上行,首站直达山顶五县交界处。
  交界处是峨庄南端的至高点,一棵枫树谓鲁中奇观之“枫王”。不由得想起余秋雨先生在《蚩尤的后代》一文中说,他去雷江县的西江苗寨采访,苗族有一部传唱的史诗叫“枫树歌”,苗族人像崇拜神一样崇拜枫树,枫树是他们心中的图腾,因为他们自称是蚩尤的后代。《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蚩尤被黄帝擒拿后戴上桎梏,被杀后,鲜血淋漓的桎梏在黄河旁边的山野生根,长成如血似火的枫树。这是枫树由来的传说。
  树旁立一石碑,上书《峨庄五角枫志》,其中一段如下描述:“界山之上,五角枫殊立。阔经三尺,云柯雾吐,冠盖乎高轩,器宇风骨,神韵兮蔚然。”这棵枫树,树根深深扎入贫瘠的土地和岩石中,铁骨铮铮的树干托着硕大的枝冠经受风雨雷电的磨炼,顶天立地在约十几平方米的山顶上,延续着蚩尤的血性,让人肃然起敬。它像一个长者,守望着山下五县的乡民。茂密的枝叶,上可承接雨露,下可福荫百姓。之前,已有十几位徒步登山者倚树抒怀拍照。有两位老人,手持登山杖,坐车到紫峪村,然后弃车登山,体验登顶的乐趣。在这儿,脚踏五县,登高望远,目之所及,尽揽于怀中,心胸阔达如海,心情奔放豪迈。南望山重水复,沟壑纵横,深谷两边全被绿树覆盖,溪水藏藏掖掖,白晃晃地闪耀。偶见农民在旱烟地里引水浇灌。远处则是朦朦胧胧一片。云雾顺着山坡浮动,那山岭仿佛兜着绿裙翩翩起舞。辽阔无边的大地,在夏日的暖阳里蓬勃着奕奕生机,各种鸟鸣则为这片大地唱响了由出土到拔节到成熟的伴奏曲。北望则是景色如画的峨庄大峡谷,以峨庄河为中线,两边沟壑挨挨挤挤,高山重嶂,相连相依,巍峨峻拔,向北延伸到淄河东岸。峨庄河在浓浓的绿色笼罩中,时而跌跌撞撞,时而一展平湖,时而漫过水坝,化作响泉飞瀑,由高山低谷,由南向北,奔向太河水库。
  绿水青山是峨庄大峡谷的浅表意象。大峡谷深含的历史文化丰厚而多彩,彰显农耕文明的深妙意蕴。在这里,你可以兴致勃勃地探索秘境,吸纳取之不竭的时光回馈。去上端士村,你可尽情地沉浸到漫长的岁月里,分享古村落带给你的沧桑和震撼。
  在村头瞭望,上端士村民居大都依云明山脚而建,有的根基筑在石壁上。除了新建的房舍外,稍有年岁的房子,全是石材垒砌,古朴、自然的原始风貌,幽远而沉静,依然绽放着坚韧的魅力。踏着石板,走进千年石街,石墙、长方形的门枕石、窗台也是规整的石块,房檐探着一排薄板石,屋梢亦如此。有的墙体全是大山里的青石,石面上雕刻着斜纹,花卉、走兽图案,虽日晒雨淋,仍清晰赏目,栩栩如生。有的大门门枕石,不知承受了几辈人的踩踏,石面都滑溜溜的,闪闪发光,彰显年代的久远。一幢幢石屋,站立在交叉纵横的石街旁边,是从明清走来的石堡,又像是威武雄壮的雕像。这些石屋都有一串串故事,只需静静地倾听,你就能深知祖辈人的爱恨情仇,黄土地上的拼搏史,大山流传下来的民情秘籍。一代一代的山民在此血脉传承、休养生息,把上端士村喂养到现在,呈现给你的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相生并存的村落。
  向大山开采石头,用石头垒起石屋。千年永固的石屋,与岁月共徘徊,是先人遮风避雨、繁衍生息、追求美好生活的老窝,容纳了先人春夏秋冬的酸甜苦辣。虽显苍老,却挺立着抗击雨雪雷电的风骨;表情虽有些淡漠,却深埋着不愿声张的浓情厚意。石头经过几代先人的屡次打磨,赋予了人的韧性和灵性,是先人生命的一部分。还有那些石碾、石磨、石碌碡、石门、石板路,历经300余年,成了人们寄托乡愁的弹窗。当人们抚摸着石墙、石碾、石磨,一帧帧展开五色交叉的时光。这些石头到了梦醒时刻,披散着发了酵的豪情,和人们一起在长河里徜徉。
  上端士村是首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你可以登齐长城,遥望古战场;你可以探访莒公潭、秋己宴、黄草坡、哑巴洞等历史古迹。遍访上端士村的那一刻,你从上古的年代里走出来,抖落身上的风尘,重塑千锤百炼的你。
  峨庄人说,上端士的石屋,东东峪的水,亲眼目睹,果然名不虚传。
  这两个村子在峨庄河的一东一西。东东峪的民居坐落在悬羊山、太平山和凤凰山下,一条小河把村子分成南北两块。小河里修筑了若干条滚水坝,形成了高低错落、上下相连的池塘。水面把日、月,把白墙、红瓦,把桃树、杏树的花开花落,把游客兴致勃勃的身影,全都吸纳进来,任那锦鲤穿插、寻觅。到处是山溪,到处是哗啦哗啦的水声。懒老婆泉、尿泉、锅泉,号称百泉村,一泉一景一故事。夏季,雨水充沛,几十条溪水从短街窄巷射向村中小河,形成次第排列的瀑布群,其声响、其壮观,让人想起“悬羊击鼓”的古战场。溪水潺潺,流淌着你的童年;清清浅浅映照着你的爱情;弯弯曲曲折射着你的乡愁。它是你的梦,跟着小溪去远方。
  河两岸,杨柳依依,几丛翠竹,绿影摇曳,数座小桥横跨水上,弥漫着江南水乡的幽韵。傍晚,弯月的清光漂浮在东东峪上空,黑黢黢的山峰剪影般矗立。村中,天上有月光,地上有灯光,交相辉映。住在叮咚民宿的客人,沿河边信步而行。小桥流水,光影朦胧,古朴的街巷,枕河民居,亦梦亦幻,有着秦淮碧波的风味。
  这里不仅是温婉柔情的水乡,也有刀枪剑戟的碰撞。悬羊山,齐国公子小白用“悬羊击鼓”打败公子纠的故事,已经流传了1300多年,人们仍然津津乐道。还有太平山上,战国时期开采的矿坑,把东东峪回溯到2000多年前。历史就在水乡里书写。水凝聚着一股神秘的生命力,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把东东峪装扮得神韵独绝,像藏在深山里的小家碧玉。
  峨庄,一村一景,一山一色,遍地是摄影家、画家抓取的素材,也是游客短途首选地。化用李白的两句诗,相看两不厌,还是峨庄谷。
  淡味生活
  □ 王国梁
  母亲做菜越来越咸了。我告诉母亲,吃盐多了不利于健康,尤其是高血压和胃病患者,应该吃得清淡些。可母亲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她把刚炒的一盘菜端上餐桌,说:“要解馋,酸辣咸,没滋没味的菜咋吃!咱家炒菜一直都咸,也没见吃出什么毛病。”母亲是个“顽固派”,我的话她听不进去。
  我找来当医生的朋友,亲口告诉她,老年人吃饭要清淡些。我还在网上找了两段视频,里面谈到养生知识,强调少吃盐对身体好。母亲终于信服了。
  母亲开始尝试“淡味生活”。一开始,父亲和母亲都说饭菜没滋味,不好吃,后来慢慢适应了。母亲说:“把菜做得淡一些,能吃到蔬菜的清香味呢!”我笑着说:“妈,淡味生活的妙处,你慢慢品吧!”
  母亲以前做排骨都是红烧,做出来味道咸香,这种吃法摄入油盐太多。后来母亲看电视上的美食节目,学到了清炖排骨的做法。几根排骨,再放上些玉米,煲汤来喝。这种做法放盐少,甚至可以不放盐。母亲第一次做清炖排骨就特别成功,父亲一个劲儿夸。我尝了一下,排骨汤清淡,但回味无穷。看来,母亲真的掌握了淡味生活的精髓。
  母亲对我说:“现在吃得清淡了,感觉特别舒服。你爸也说最近身体比以前好了!”
  如今,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成了母亲做饭的宗旨。相比以前,我家的饮食清淡了不少,除了菜的口味变清淡了,大鱼大肉也不再经常“轰炸”,而是更讲究荤素搭配了。这样的淡味生活,全家都喜欢。
  那天,母亲做了几道可口的小菜,坐在餐桌前感慨地说:“不光饮食清淡,过日子也得清淡。人们不是总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吗,我觉得真应该这样过。安安静静过平淡的日子,心里舒坦!”不知不觉间,母亲把淡味生活的意义升华了。

  凉粉香 爱悠长

□ 李凤桂
  周末或闲暇时,我喜欢逛小吃街。店铺林立,行人穿梭,忙忙碌碌的店主人一声热情的招呼,品尝美食的顾客惬意的神态,让你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息。
  在一家店铺门前的遮阳伞下,摆着刚做出的凉粉,一种熟悉的味道勾起了久违的童年回忆。
  夏日的早晨天亮得格外早,母亲扛起锄头去村北的棉花地,我也兴致满满地紧随其后。忙活一上午,母亲招呼我:“今天早点回家,给你们做好吃的!”
  小院的土灶前,母亲舀上两瓢清水倒进锅里,然后拿过那个白色细长布袋里的绿豆粉,在瓷碗里量好后倒进水中。我帮母亲烧火。母亲不停地搅拌着。开始的时候,母亲提示我说火要大点,等锅里的面糊开始冒泡,就改用小火熬。
  接着,母亲把早就剥好的花生米放在铁锅里翻炒,不一会儿浓浓的香气弥漫开来。母亲把花生米收到案板上,用劲擀成花生碎;再去门前的菜园摘两根顶花带刺的黄瓜,切成细细的丝;捣好蒜末,加上酱油、醋、辣椒,倒入小碗。
  中午,二姐、三姐放学回来,母亲招呼我们:“今天吃凉粉!”说着便把白瓷盆里晾凉的东西扣在案板上。淡绿色的凉粉微微透明,看起来很诱人的样子。母亲把凉粉切成小块,又将调料一一放进碗里,最后取过窗台上的香油,在每个碗里滴上两滴,香气扑鼻而来。
  碗里的凉粉微微颤动着,晶莹剔透,上面碎碎的花生米、绿莹莹的黄瓜丝、红红的辣椒末鲜艳夺目。我和姐姐兴高采烈地端过自己的凉粉扒上一口,一阵凉爽惬意从舌尖传到全身。
  看着面前色泽艳丽的凉粉,那年夏天母亲那汗湿的衣衫、温暖的笑容、美味的凉粉如细雨滋润我的心底……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7/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