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要闻
3    4   
PDF 版
· 立秋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9版:要闻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8/08
朗读

立秋



  8月8日
2时23分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今天2时23分正式“立秋”,但是,秋却还在很远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提到:“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古人说“立秋”,意为暑去凉来,秋天即将开始。然而,立秋时间的早晚是从天文历法来说的。从气象学角度来看,尽管立秋已来,但并不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也就是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都在22℃以下,才算真正的秋天来了。我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立秋节气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像是江淮一带,可能要等到9月才行。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虽然这个节气名带“秋”字,但立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候上划分季节主要依据“候平均温度”的变化来定,即当地连续五天的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进入气候意义上的秋季。
  7月11日入伏后,已经忍受了一段时日“上蒸下煮”闷热天气的人们,无比渴望着凉爽秋风早一点吹来。对此,我国一些地区民俗把立秋又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
  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不同分法:第一种分法,以农历七月为参照,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农历七月,那么就称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时已进入农历七月,就是“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二,属“早立秋”;第二种分法,以时间点来划分,0点至12点为“早立秋”,12点至24点为“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属“早立秋”。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又比如,“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大暑、小暑、立秋、处暑这4个连续的节气。
  过了立秋后,下一个节气“处暑”,就有“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的谚语描述炎热天气尚在。
  对淄博而言,立秋更是不等于入秋。进入立秋节气之后,至少还有“一伏”的酷热天气,提醒着人们暑气的余威仍在。
  立秋无论早晚,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时节向着“秋意渐起”行进。落叶知秋,岁月迎丰,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让人产生无限憧憬的季节。让我们在“咬秋”“摸秋”“贴秋膘”等民风民俗活动中一起迎接立秋的到来,齐齐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立秋贴“秋膘”
小心贴出“三高”
  立秋节气已至,早晚渐凉,按照“贴秋膘”的习俗,白切肉、红焖肉、炖羊肉、炖鸡开始活跃在大家的餐桌上,但是这样的“乱补”“错补”不仅容易发胖,还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秋膘”为啥会贴出“三高”来?立秋到底该不该进补,饮食上又该注意什么呢?
  医生提醒:“秋补”并不是盲目地进食大鱼大肉,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补”对症,才能减少冬病的发生,远离“三高”。

为什么“秋膘”容易贴出“三高”?

●苦夏环境消失
  秋补的习俗产生与古代生活状况相关。古时物质条件普遍较低,防暑降温设备少,夏天常常热得没有食欲,消瘦乏力。立秋后饮食需要增加“油水”,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如今食物品类丰富,防暑措施多,越来越多的人营养过剩,过度进补反而会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天气转凉刺激血管收缩
  天气变凉,使得血管受到刺激而发生收缩,导致血压上升,此时如果饮食不注意则会增加血管的负担。另外,立秋后出汗减少,人体内津液增多,血管压力增加,容易被“三高”找上门。

●温度适宜让人胃口大开
  秋天天气转凉,肠胃功能加强,人们食欲随之旺盛,容易吃多吃错。

●立秋湿气仍然很重
  立秋时节,人体阳气内收,体内的湿气仍然很盛,此时容易湿浊困脾。当脾的功能下降,就不能很好地把吃下的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营养全身。如果在此时“乱补”,会进一步加重脾的负担,体内的浊气排不出去,湿浊黏腻在血管中,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立秋后该如何进补,远离“三高”?

  了解自己的体质,需要进补时再进补。一般来说,形体肥胖、脾胃虚弱、容易腹胀、大便不畅的人群不太适合进补。
  要先通再补,避免饮食积滞。刮痧是较好的通畅身体气血的方法,比如立秋之后在膻中穴上进行刮痧,可以起到开胸散结、通调脾胃的作用。
  立秋了,牢记
“三不做,两不碰,一要喝”
  “三不做”

一、不晚睡
  立秋过后不晚睡,立秋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开始变得昼长夜短,身体应该顺从阳气收敛沉降的自然变化,做到早睡早起,更能保养阳气,早起可以让肝肺更加舒展,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立秋后,加强睡眠时间很有道理,完全符合养生之道。

二、不悲秋
  悲秋是指对萧瑟秋景而伤惑,秋天到了,树叶由郁郁葱葱转为干黄落叶,这期间难免会让人产生悲伤的心情,人们感到草木萧瑟而生病伤身,这就是所谓悲秋。

三、不乱补
  立秋这一天,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好多人一看立秋了,就疯狂的“贴秋膘”。“贴秋膘”固然是好,但也不能过度吃,那样不仅补不好身体,还会增加身体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肠胃不适,反胃恶心,适得其反,导致过度肥胖,诱发一系列疾病。

“两不碰”

一、不碰生冷的食物
  立秋过后,阴气渐长,昼夜温差大,应该禁寒凉,吃太多寒性食物,会导致脾胃虚寒,这就是自身没养生好,少碰寒凉食品饮料,准没错!这是为自己的身体负责,尤其孩子和老人等群体,脾胃肠道功能更弱。

二、不碰葱姜蒜辛味之品
  葱姜蒜、辣椒属于辛味之品,秋天本身就比较干燥,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让身体更干燥,秋天属金,从食物属性来看,秋天应该少吃辛味食品,越少越好,辛味容易破坏秋天内藏的状态,不利于养生。
  可以适当吃一些滋润润肺的食物,例如百合、银耳、木耳、山药,以及一些偏酸甘的些水果,多酸少甜为宜。

“一要喝”

喝蜂蜜水
  古代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的说法,说的是立秋过后,秋燥严重,这个时候不妨多喝一些蜂蜜水润燥,晚上临睡觉前喝一碗蜂蜜水,滋补养生,健康身体。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8/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