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淄博
3    4   
PDF 版
· 女子被骗5000元 反称用的老年机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鲁中晨报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本版上一期 本版下一期 日历
鲁中晨报 主办      ;
第06版:  淄博
3    4   
PDF 版
3上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下一篇:****处理标记:[Article]时,数据源为空。 ****  
4参见第****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o]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版--****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URLOtherPageName]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2023/08/25
朗读

女子被骗5000元 反称用的老年机

任灵芝 通讯员 齐坤翔

  女子被骗5000元 反称用的老年机
贪便宜买来虚构“充值卡” 民警多次劝说才配合调查
  淄博8月24日讯 “我用的老年机”“我不会操作智能机”“我没有上当”,面对民警的劝阻,女子压根不承认自己被骗了,她认为自己只是从网上低价买了购物卡,拒不配合民警调查。
  8月9日,沂源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接到反诈指令,辖区一群众疑似遭遇电信诈骗并已转账5000元。接到指令后反诈轻骑兵立即电话联系该群众并开展上门劝阻工作。
  “我用的老年机,不会用手机转账。”通过电话联系,该群众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会从手机上转账,不说具体所处位置拒绝见面。面对这一情况,反诈民警立即通过信息研判联系该群众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及时找到其所处位置后,上门开展劝阻。经过联系劝说该群众依旧不愿见面,也不让民警去其家中。反诈劝阻民警只好在楼下耐心劝说等待,经过一段时间沟通,该群众才同意配合。“我没转账,没被骗。”面对民警的询问,该群众仍然坚称未被骗,但反诈劝阻民警发现她使用的是智能手机便要求查看其手机。民警发现有一条转账5000元记录,该群众一开始称不知道什么时间转的,后又称从网上购买东西,支支吾吾说不清具体买的什么。
  经过反诈劝阻民警耐心劝说及讲解反诈知识,该群众才将实情告诉民警,她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称可以在手机上通过“京东”购买“充值卡”价格便宜。她添加对方微信并在对方指示下,花费5000元购买了“充值卡”。经过民警核实,所谓“京东”客服为诈骗分子,其购买的“充值卡”也为骗子所虚构。经民警耐心讲解劝说,该群众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表示不会再继续相信骗子的话,并主动配合民警开展案件调查。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网购一定要选择正规购物平台,并且一定要使用官方平台进行资金操作;网购时遇到任何疑问,可以咨询官方客服;如果卖家要求使用它提供的链接或二维码,一定要再三核实,以免陷入骗子提前布置好的陷阱中。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灵芝 通讯员 张琪
  走“捷径”找人替考
要交万元“保密费”
  淄博8月24日讯 驾照难考,淄川的一名女子发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花钱找人替考“包过”。这可能吗?这名女子花200元试了一下,就在她想继续充值10000元时,民警及时进行了劝阻。
  近日,淄博市公安局淄川分局城南派出所接到预警指令,白女士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民警迅速与白女士取得了联系,并立即上门进行劝阻。经了解,白女士从网上看到了一条专业替考驾驶证的广告,此时,白女士正在为了考科目二而发愁。心动不已的她,便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称需要交200元的定金,白女士便转了200元,随后对方又称需要交1万元的“保密费”,正当白女士想要转账时接到了民警的劝阻电话,这才避免了损失。
  民警提醒,全国驾照考试非常严格及规范,每个环节都会通过指纹、人脸核实考试人身份,对于“代考”“传指纹”之类的操作,在考试中根本不可能实现。通过非正常途径取得驾照是违法行为,驾照也要被吊销,大家更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购买“驾驶证”,认真备考才是正道。考驾驶证没有捷径,一定要高度警惕,切勿以身试法。如遇此类人员,请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任灵芝 通讯员 齐坤翔
  >>相关新闻
  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内情披露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中国科学院博士被骗至缅甸,每日被强迫工作18小时”引发关注。
  据海报新闻报道,针对此事,记者联系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8月22日,大使馆领事侨务处回复记者邮件称,“使馆高度重视中科院博士张某被困缅甸妙瓦底案,已同山东省警方及当事人家属取得联系,将当事人有关信息通报缅甸、泰国相关政府部门,目前正推动缅、泰警方全力开展调查解救工作。”
  近日,一网友发文称,自己的博士朋友张先生于2022年8月16日被骗至缅甸,至今已经一年,每日被强迫工作18小时,同时遭到严密监控。
  8月17日,记者联系到该博士的女友杨女士,杨女士表示男友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后从事博士后研究。据其称,张先生在一年前有几万元的债务问题,后经介绍以为去新加坡从事翻译工作,但最终被骗至缅甸。
  杨女士介绍,张先生当时跟一个中介联系了好几个月,反复了解、核实,最后才确定出国工作,但后来发现中介骗了他们。杨女士表示自己曾劝男友留在国内,但张先生说去东南亚做翻译工资高,底薪有一万五,做得好有四五万一个月,他出去一两年就回来。
  杨女士回忆,去年8月12日,张先生启程出境,中间辗转了香港、曼谷等几个城市。8月14日,他从曼谷去到湄索,这是泰缅边境的一座小城镇,隔着湄河与缅甸相望。16日,张先生由湄索坐车到了缅甸妙瓦底。杨女士说,当时她收到男友的信息,说不想去缅甸,那边不安全,但是他已失去了人身自由。
  公开资料显示,位于缅甸东部的妙瓦底,被地方武装组织控制,成为网络诈骗的大本营。近年,中国警方加大对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电信诈骗窝点从金三角、缅甸北部等转移到妙瓦底。
  张先生的姐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弟弟打电话给家人时说,他每天被监视着工作18个小时,逃离遥遥无期,希望家人可以救他出去。缅甸一方要求其转账12万才可放人,但在转账后发现账户被冻结,无法进行转账,杨女士称男友因此被打、关禁闭。
  张先生之前任职的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工作人员表示,张先生为人老实,博士研究方向为古植物。知晓此事后,张先生的哥哥选择报警,户籍所在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已将此事上报给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反诈宣传的普及,国内民众反诈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缅北电诈也有了新变化。
  在缅甸生活近10年、目前在缅甸经商的中国人A先生曾参与解救身陷缅北诈骗陷阱的中国人,对缅北电诈情况有一定了解。A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流行’的是以高薪诱骗,等人到了以后,再限制人身自由,让家属拿钱赎人。”此外,他还提到,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现在成了诈骗的新目标,“因为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对于国内讯息掌握不一定及时,所以他们对于诈骗电话的警惕性可能没有那么高。”
  A先生还提到,针对诈骗目标人群的改变,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员也变了——“过去我们对电诈人员的印象,可能是在电话里听对方说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但现他们会找外语非常流利、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来从事电诈。”A先生说,“你想一下,一个在海外的留学生,接到电话,对方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标准的普通话,是不是更具有欺骗性?”

  >>延伸阅读
  缅甸,为何成为电信诈骗集团的聚集地?
  近段时间,说起缅甸,大家会立刻联想到电信诈骗。缅甸为何会成为电信诈骗集团的聚集地?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林曦介绍,2021年2月以来,缅甸国内紧张局势加剧,这为电信诈骗集团纷纷入驻缅北、缅东,并与当地地方势力形成“利益共同体”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据报道,仅仅在缅泰边境的妙瓦底,就有上百个诈骗园区,加上盘踞在缅北部分地区的诈骗集团,总计至少有1000个园区,每天有超过10万人在实施电信诈骗。
  缅北、缅东电诈集团聚集区域仅为缅甸国土面积的极小部分,且多为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控制区,但其却给缅甸国家形象带来致命打击。
  林曦提到,面对恶迹昭著的电信诈骗,缅甸人民也饱受荼毒,他们中的部分年轻人同样被高薪诱骗至电诈园区,遭受非人折磨。当地社交媒体上,时常能看到缅甸民众发出的寻人启事和求救信息。
  林曦介绍说,中国政府正不断加大力度,同缅甸、泰国等多国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等不法团伙。中国驻缅甸使馆多次解救被困边境诈骗园区的中国公民,多次发布反诈宣传,提醒广大中国公民,切勿轻信所谓网络高薪招聘信息、偷渡至境外从事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本报综合


发表评论   上一页 下一页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08/25
相关文章: